市艺术剧院话剧《喜剧的忧伤》 市艺术剧院与德国艺术团进行文化交流 市戏曲剧院新编眉户剧《清水弯弯》 市戏曲剧院秦腔历史剧《龙凤呈祥》 本报记者祝嘉
让更多的演员走上舞台
最近一段时间,宝鸡市艺术剧院的演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从现在到过年,我们有好几场演出要准备,大家每天都泡在排练场,最忙时,连喝口水、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市艺术剧院院长杨兰说,“虽然忙,但大家忙得充实、忙得快乐。作为演员,只要有演出的机会,我们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2018年,市艺术剧院共完成演出211场,包括98场文化惠民演出、64场小剧场话剧演出以及数十场本地和外地交流演出。这么大频次的演出,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以话剧演出为例,曾有段时间,宝鸡话剧团陷入“停摆”的困境,演员无戏可演,观众无戏可看,小剧场一年到头大门紧锁。从2012年起,我市开展“话剧月月演”公益文化活动,由政府买单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不到七年时间,市艺术剧院共推出12部精品话剧,演出超过400场次,观众超过8万人次,人们都说,记忆中的那个“宝话”又回来了。
“这六年多来我演的戏,比此前15年演的都多。”市艺术剧院导演、演员冯子夏说,近些年,随着演出机会增多,越来越多的演员走上舞台、担任角色,有些话剧演出,不但话剧演员全上,甚至歌唱演员、舞蹈演员都参与其中。演员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排练和演出中也格外认真卖力。
作为我市另一家市级专业院团,宝鸡市戏曲剧院也经历了由冷到暖的转变。李涛和赵小云是剧院两名80后秦腔演员,以前鲜有登台的机会,即使有演出,也只是担任些跑龙套的小角色。近两年,剧院支持他们完成个人专场演出,并担当大戏的主要角色,两人一生一旦、一武一文、一刚一柔,精湛的演技赢得了秦腔专家和观众的交口称赞。市戏曲剧院院长仝凤琴说:“只有让年轻演员挑大梁,才能让剧院的路越走越宽,也才能把我们的秦腔艺术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
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只有得到了观众的肯定,演员的付出才有价值和意义。而要吸引观众,除了好的演员,还需有好的作品。近年来,儿童剧市场渐热,市艺术剧院根据这一趋势,连年推出精品儿童剧,大大满足了宝鸡观众的需求,去年儿童节前后,剧院原创儿童剧《桃桃奇遇记》连演了10场,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照顾小观众,不忘大观众。去年,市艺术剧院先后排演了《最后一个情圣》和《喜剧的忧伤》两部话剧,《最后一个情圣》是纽约百老汇的经典作品,《喜剧的忧伤》则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代表剧目。两剧先后亮相宝鸡舞台,让我市观众大呼过瘾,一些忠实的话剧爱好者甚至连看数场,还带家人、朋友、同事一起观看。
市戏曲剧院也在培养观众方面花足了心思、下足了功夫。以前,秦腔观众大都是老年人、农村人,难以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主要原因是“有距离”——戏里的故事年轻人不了解,秦腔的唱词年轻人听不懂,久而久之,秦腔就远离了年轻人这个群体。近年来,市戏曲剧院通过“戏曲进校园”的形式,一方面选择技巧性强的剧目,以戏曲绝活让年轻人感到“有看头”;另一方面设置字幕机,方便年轻人看到唱词,从而熟悉故事、理解剧情。去年,剧院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55场,其中,《虎口缘》《拾玉镯》《三娘教子》等剧目都深受学生喜爱,每场演出结束,都有学生跑到后台向演员请教戏曲知识。市戏曲剧院不但激发起本地年轻人的兴趣,还吸引了外地年轻人前来观看。去年暑假,东南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先后组织学生来到宝鸡,近距离欣赏原汁原味的秦腔表演。
如今,无论“话剧月月演”还是“秦腔周周唱”,每场演出,剧场里都座无虚席,提前两小时来占座的观众有之,甘愿坐在过道甚至站着的观众有之,一场不落看完全年演出的观众亦有之,我市文艺演出活动的火爆由此可见一斑。
让更多的作品走出宝鸡
“看中国,来宝鸡。”在去年4月召开的宝鸡发展大会期间,一场以“新时代、新梦想、新宝鸡”为主题的文艺晚会,给从全国各地来宝参会的嘉宾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场由市艺术剧院和市戏曲剧院联袂演出的晚会上,演员们将宝鸡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现场观看的深圳客商林鹏扬表示,想不到宝鸡能举办这样一台高水准的文艺晚会,更想不到宝鸡人能把自己的故事讲得这么好,即使一个外地人也能从中感到强烈的文化自信。晚会结束后,北京、上海、山西、四川、海南等地的宝鸡乡党,纷纷邀请我市演员去当地进行演出,把宝鸡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的确,好作品自己会说话,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更多人认识宝鸡、了解宝鸡,一直是我市戏剧工作者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去年4月,市艺术剧院的演员们远赴巴基斯坦,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陕西省文化厅和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主题为“盛世大唐、千年之约”的文化交流活动,演员们用富有中国民俗特色的盛唐宫廷乐舞表演,为巴基斯坦观众绘就了一幅中外文明交融的历史画卷。
去年5月,在我市举办的“丝路物语·青春舞者”中德“一带一路”青少年文化交流文艺晚会上,市艺术剧院与德国施瓦本汝拉尔山协会“青春舞者”艺术团的演员同台表演,德国施瓦本汝拉尔山协会主席曼弗里德·施丁格表示,宝鸡演员们富有地方风情的舞蹈,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认知中国文化的窗口。
身处秦腔的发源地,市戏曲剧院的演员们将传承和弘扬秦腔艺术视为己任,近年来,他们根据宝鸡民间文化,创排了大型秦腔历史剧《班超》、新编现代眉户剧《清水弯弯》,复排了大型秦腔历史剧《龙凤呈祥》,不但在全省艺术节上屡获大奖,还赴外地演出,当地观众纷纷称赞:“这才是正宗的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