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庆祝首届“中国医师节”
医生为患者做手术
医务人员为患者检查身体
医院开展住培带教活动
医务人员赴海外研修 邵菲菲徐艳萍
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澜壮阔又一年。
2018年对市中心医院而言是精彩纷呈、稳步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市中心医院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主线,围绕“四城”建设,加压奋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各项工作硕果累累、亮点频现。
亮点1
队伍迸发新活力
人才队伍建设是助推医院发展的动力。去年,市中心医院大力引进、培育、使用人才,为医院发展增添活力。招聘48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和80名护理人员,充实专业技术队伍;选拔38人参加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学习班,接受继续教育;选派4名业务骨干赴海外研修,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邀请1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莅院讲学;聘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应斌武教授为检验科特聘专家。此外,医院还积极探索建立“主诊医师负责制”,为中青年业务骨干搭建发展平台,并鼓励、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各种技能比赛。陈红良、薛挺、张军、朱波等人在国家、省、市级技能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亮点2
专科建设跨新程
专科建设是助推医院发展的强力引擎。去年,市中心医院多措并举加强专科建设,成效显著。启动ISO15189实验室认证工作,积极备战国家重点培育专科复审验收;设立急诊监护室、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提供保障;加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西北儿科联盟,成立西北地区首个地市级血液专科联盟等,为专科发展增添新动能。心血管内科、骨科被确定为省级临床重点培育专科。一年来,该院以开展腹腔镜、胸腔镜、椎间孔镜等微创技术为着力点,先后开展三维标测指导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等5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全市多项领域的空白。胸痛中心各项医疗指标不断提升,急性胸痛患者从入院到完成手术最短只需32分钟。
亮点3
教学取得新成果
2018年,市中心医院借助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下简称住培)、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等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临床教学和带教培训工作,全力打造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新模式。去年,医院先后对500余名本科生及实习进修人员进行临床教学、带教,完成33名住院医师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接收11人来院进行临床药师培训,新招45人进行住培医师培训,并顺利通过全科医学专业住培基地评审。医院还选拔青年教师参加多场省级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均获奖。此外,全科医学科陈西洲荣获“全国住培优秀专业基地主任”称号,普外科杨维桢荣获“陕西省住培优秀专业基地主任”称号,儿科吕菊红、呼吸内科陈凯荣获“陕西省住培优秀带教老师”称号。
亮点4
科研搭建新平台
科研学术可有效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医院发展。2018年,市中心医院拉开了全面加强科研学术的大幕。该院挂牌成立西北地区首个孙颖浩院士工作站,并邀请复旦大学蔡启良教授、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春明博士,分别进驻医院专家工作站及医院博士后创新基地工作。医院还选派业务骨干参加西交大外科“梦工厂”的学习进修……借智借力,极大提高了医院的科研学术水平。去年,该院1项科研课题获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获市级科学技术奖,18项获全市第十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全院发表各级学术论文231篇,其中SCI论文21篇。血液风湿病科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风湿病队列研究项目”,新增张公奇、魏小利、顿国亮、王亚儒等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在国家、省、市级学术团体任职。
亮点5
“三风”展现新面貌
良好的党风、行风、作风是塑造品牌、树立形象的根本。去年,市中心医院全院上下以“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干部作风问题排查整改和行风建设集中整治四项活动为抓手,规范工作流程、健全工作制度、整改存在问题、树立良好形象。医院还开展了新农合“七不准”专项治理活动,从病历质量、政策执行、制度落实等方面,对全院40个临床科室拉网式督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开展思想道德集中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主题讨论、专题讲座及自查自纠等形式,“掸”思想上的“灰尘”。此外,该院还通过表彰先进、组织主题党日活动、观看警示教育片、举办征文演讲比赛等,进一步强党风、正行风、抓作风、树新风。
亮点6
医改实现新突破
医疗体制改革可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市中心医院自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联系城市首批试点医院”以来,一直将医改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特别是去年,他们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行支付方式改革、构建区域医疗卫生体系为着力点,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向纵深发展。以创建现代管理示范医院为目标,修订医院章程,进一步健全医院管理制度。作为全国新农合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改革工作联系点,市中心医院采用“双轨制”的运行方式先行探路,并在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和全市DRGs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上发言交流。与此同时,医院还全面落实药品销售“零差率”和药品、耗材“两票制”,让众多患者享受医改红利。
亮点7
扶贫再创新佳绩
健康扶贫是党和政府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2018年,市中心医院把健康扶贫作为提高政治站位、彰显公益职能的重要责任,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百姓享受医疗红利。医院开辟绿色通道,为贫困患者建档立卡,专设服务窗口,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免交押金”和出院结算“一站式”报付方式;积极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大病补助、政府兜底“五重保障”政策;勇于承担全市贫困患者大病专项救治任务及地方病防治工作,其中,心血管外科为贫困患者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5例,减免医疗费用80余万元。骨科完成大骨节病手术20余台次。此外,院领导多次带队进行“点对点”扶贫,开展义诊、助学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60余名贫困户上门送医送药,累计为贫困群众义诊5000余人次,为贫困儿童送去价值1.7万余元的学习用品。
亮点8
帮扶展现新作为
对口帮扶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市中心医院的优良传统。2018年,该院在内帮外扶上继续发力,从区域内帮扶基层到进入雪域高原服务藏族同胞,实实在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医院选派30名业务骨干,常驻四家基层医院开展对口帮扶,累计接诊患者1.6万余人次,开展新技术21项,培训医护人员2566人次。他们与五家医疗机构积极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开通四个“云平台”,完成远程标本检验2400余例,远程心电、影像诊断100余例,免费接收短期轮训65人次。此外,医院还免费接收13名藏族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学习,选派5名医务人员进藏支援,1名医务人员参加陕西省“小组团”援藏。援藏医务人员的事迹被中央及省、市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对该院援藏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亮点9
服务迈上新高度
优质的医疗服务可极大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2018年,市中心医院进一步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力度,让患者享受优质服务。新建药学楼,生产、投放32种自主研发制剂,让患者享受到物美价廉的药物;新增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为门诊楼、住院结算大厅设置免费WiFi,方便患者充值、缴费;加强出院随访和健康宣教,提供居家换药指导,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关爱。此外,医院还通过装修超声医学科,优化影像检查服务流程,完善巡逻防范网络和一键报警系统等,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市中心医院荣获了国家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陕西省改善医院环境提升医疗服务示范单位称号,院长任炜荣获改善医疗服务优秀组织奖。在第四季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医院擂台赛中,该院报送的5个案例全部荣获西北赛区十大人气案例奖,其中1个案例还荣获东北、西北赛区十大价值案例奖。
亮点10
文明彰显新形象
2018年,市中心医院通过大力举办志愿者服务、慈善捐助、征文演讲比赛等文化活动,激发全员思想活力,提高职工文明素养,在你追我赶中,涌现出一系列先进科室和行业标兵。老年心脑血管病科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宣传科荣获全国“优秀宣传团队”称号。与此同时,行业标兵也大量涌现,普外科医生李鹏拒收红包火遍网络,医院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肝胆胰脾外科祁军安荣获全省首届“中国医师节”优秀医师、肿瘤内科副主任赵亚宁博士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去年,该院荣获各级各类集体荣誉51项,400余人受到相关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