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旅游+扶贫富了老百姓
■文/本报记者赵风图/本报记者石宝军
    宝鸡日报总编辑冯军平采访陈仓区委书记苏国宝和区长王万庆

    博仁药业公司的工人正在加工当地村民交售的柴胡。

    在陈仓区国人菌业科技产业园,工人在采摘杏鲍菇。

  三年迈出三大步
  冯军平:脱贫攻坚是当前全市人民最关注的事情,也倾注了各级干部的大量心血。如今,这场战役已经打了三年,请问苏书记,围绕党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战略,陈仓区是如何按照上级要求扎实推进的?取得了什么样的变化?
  苏国宝:陈仓区山、川、塬皆有,虽然不属于贫困县,但贫困人口基数不小。2016年初,全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505户42962人。经过2016年、2017年精准实施“八个一批”等扶贫政策,扎实开展精准脱贫,全区剩余贫困户2924户7107人,贫困发生率降为1.87%。
  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同时,我们不断拓宽脱贫攻坚工作思路。一是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前期,我们以全区贫困发生率最高的西山7镇为主战场,按照“精、准、稳、实”的总要求,在最大限度发挥“突破西山”战略红利的基础上,切实在产业扶贫、移民搬迁和转移就业上做文章,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二是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我们坚持将脱贫攻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着力打造“生态+旅游+扶贫”的陈仓模式,让群众分享旅游开发带来的“红利”,让脱贫攻坚和全区经济发展相统一。这个战略思想的转变,是我们脱贫攻坚思路的一次飞跃,全区的脱贫攻坚工作由早期的享受政策红利转变到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寻求突破上来。三是2018年,我们确立了“坚持基础、发挥优势、多点结合、勇于探索”的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思路。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的脱贫退出任务是所有工作开展的最大基础;各种地形皆有是最大的自然优势;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产生的集群效应是最大的经济优势;近年来,全区大力发展的农业集体组织、经济组织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是最大的产业优势;“突破西山”、市区东移、阳平铁路物流园区等全市战略布局带给陈仓巨大的政策红利优势;全区43.66万人、25.4万劳动力以及各行各业专家人才、技术人员是最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分析,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就是如何发挥好这些优势,将各种资源与脱贫攻坚工作完美结合,最终以点带面,取得全域突破。
  让群众生活更舒心
  冯军平: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在脱贫攻坚中,各地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之路。请王区长谈谈陈仓区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脱贫路子的?又是怎么做的?
  王万庆:对陈仓区来说,实际上脱贫攻坚要求的“两不愁三保障”当中,实现不愁吃、不愁穿相对容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把“三保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让广大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生活得安稳、安心。
  首先是教育实现均等化,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公平的起点。我们在对全区教育布点规划调整的同时,新建、改建了53所寄宿制学校、70余所乡村学校,并按标准化配置基础设施,让农村的孩子可以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资源。
  其次是普惠医疗全覆盖,让每个贫困群众能够看得起病。结合陈仓区的实际情况,我们严格执行“一降二提三免”倾斜政策,提高了贫困患者住院和大病报销的比例,还全面实行了健康扶贫“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现贫困患者住院实时结算。
  第三是住房安全有保障,让每个贫困群众居者有其屋。陈仓区出台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不仅要保证让群众搬得出,还要让群众有活干。我们不仅对搬迁对象持续开展系统培训,鼓励他们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和旅游配套服务业,还和宝鸡育才集团联手,为全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解决了群众搬迁后的后顾之忧。
  山沟沟成了香饽饽
  冯军平:陈仓区作为全市脱贫攻坚重点县区之一,开展了诸多工作。那么,在具体工作推进中,都有哪些亮点和特色?请苏书记给我们谈一谈。
  苏国宝:今年行政村撤并后,全区剩余贫困村45个,其中西山7镇涉及41个,因此,西山地区是陈仓区脱贫攻坚的最前线。我们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研究西山地区如何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资本。经过大量工作,我们和宝鸡育才集团达成建设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共识。整个项目包括大水川、灵宝峡、九龙山三大景区,总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总投资58.12亿元。这个项目的建设真正达到了“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方产业,帮富一方百姓”的目的。景区开发建设至今,共新建和拓宽改造山区道路50多公里,为搬迁群众建成户均120平方米的新房118座,累计提供工作岗位13000余个,目前在景区就业人员达2300多人,人均年收入超过18000元,累计辐射带动贫困群众1000多户,3000多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产业“造血”稳脱贫
  冯军平:脱贫攻坚最有效的是“造血”式扶贫,陈仓区是如何在脱贫攻坚中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的?
  王万庆:产业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造血”式扶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我们根据陈仓区产业发展实际,编制了《宝鸡市陈仓区“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也就是塬区以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产业为主,川道以发展设施蔬菜、露地菜为主,西部山区以发展肉牛、肉羊、生猪、中蜂养殖和中药材、核桃、花椒等特色产业为主,引导镇、村认真开展调研论证,做实做细产业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和措施,真正引领当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西部山区贫困深度尤为突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产业扶贫联盟”“6+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新模式、新路子,全力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我们也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近5000万元,受益贫困户达6000多户。
  党旗飘扬在扶贫一线
  冯军平:脱贫攻坚战的提出体现着党中央浓浓的为民情怀,陈仓区是如何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
  苏国宝: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始终突出党建引领,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助力全区脱贫攻坚。一是依托“党建+‘三变’改革+贫困户”,通过支部和党员牵头,吸引贫困户带资入股,定期分红,既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二是依托“党建+合作社+农户”,积极推行光伏发电、特色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三是依托“党建+培训+就业”,通过镇街需求和市场用人信息,及时开展技能培训,促进贫困群众实现高质量就业;四是探索“支部+联盟+公司+合作社+农户”的“5+”模式,有效整合西山农特产品优势资源,为西山30余种农特产品统一注册了“醉美西山”商标,初步形成西山特色产业品牌规模,带动了西山7镇2321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扶贫增收力度不减
  冯军平:未来陈仓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上还有什么打算?
  王万庆:今年全市5个贫困县摘帽后,陈仓区将成为全市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因此,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扶贫最核心的要先扶志,我们将通过镇村组织,先办好扶贫大讲堂、农民夜校、讲习所,加强贫困户的思想教育,树好脱贫典范,促使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另一方面,扶贫最关键的是要发展产业,我们探索出的“生态+旅游+扶贫”模式和“6+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已经初见成效;我们将加大对扶贫产业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干鲜杂果、中药材、牛羊、家禽、土蜂等种植养殖产业,再通过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联盟这个平台,让我们的优质农产品能够走出去,进一步形成脱贫攻坚整体效应,更好地带动贫困户增收。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