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锸 出土的玉人和玉琮 ① ② ①②③均为祭祀坑内的马车部分遗迹和马匹遗骸 2000多年前的一个冬至前夕,寂静的吴山下突然喧闹起来,许多车马陆续来到山下,有人在山间的村庄里搭建行营。几天之后,又来了几辆华丽异常的马车,这些车出自都城名匠之手,而拉车的马高大俊美,是三个月前从掌畜令那里挑选出来的良驹,不但高矮胖瘦一样,连毛色都不差分毫。奇怪的是,这些马车除了驭手,并没有人乘坐。它们,是皇帝祭祀用的祭品。
皇帝来了,鼓号声响起来了,燔烧的青烟冲天而起,太常的吟唱在青山翠谷间回荡……
发现玉器、车马器
这是一个规制很高的祭坑
时光流转,2000多年后,又是一个冬至前夕,寂静的吴山下依旧是那么寂静,只是多了一群在陈仓区新街镇庙川村的山梁上工作的人。
一支考古队伍,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用手铲和毛刷“触摸”历史,用纸笔记录当下,让一处神秘的祭祀遗址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今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联合组建的吴山祭祀遗址考古发掘队在宝鸡成立,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吴山祭祀遗址进行科学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枯燥乏味,像是走上了单线条,但每每向下清除一厘夯土,就越来越接近历史,总是令人惊喜不已。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从10月底开始,考古人员在吴山祭祀遗址中陆续发现了8座祭祀坑,且每座祭祀坑规制一致,都由四匹马和一辆车组成。由于年代久远,祭祀坑中的马骨和木质的马车都已腐化,只保存了车马器和铁质构件。经过清理,考古人员在马车的车舆部分遗迹内,发现了祭祀用的玉人、玉琮等器物。
玉人?玉琮?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距吴山祭祀遗址直线距离40公里的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中,也曾出土过玉人及玉琮。要知道,玉人是祭祀时候代替人牲献祭给天神的偶人替代品,玉琮则是祭祀天地的礼器,在当时也被看作权力、身份、财富的象征。
细细观赏,在祭祀坑中出土的玉人均为片状长方体,无穿孔,为男女相玉人。男相玉人,头顶右侧露偏椎髻,嘴巴上唇有两撇八字髭,下颌有三根阴刻线代表的胡须;女相玉人,面部单线阴刻出弯眉、大眼,头顶光滑无发髻,腰部两面均琢以菱形纹窄袍带。玉人虽在土中埋藏数千年,但玉质并无明显受沁,呈青白色,表面抛光细致,十分精美。
这些用于祭祀的礼器与车马器,都被放置于祭祀坑内。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研究馆员、吴山祭祀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游富祥认为,这处祭祀坑的年代在战国时期,祭祀坑规制一致,都是四匹马、一辆车。车是木质,车上的各种青铜构件,像车軎、马镳、马衔等都保存得很好。
在古代,驾一匹马叫“驾”,驾两匹马叫“骈”,驾四匹马叫“驷”,又称“乘”。祭祀坑内马匹数量正好是“一车四马”,符合“诸侯驾四”礼制,说明这处祭祀坑的等级很高。
线索铁锸、吴阳
这是一个印证史料的发现
如此高的等级,会是天子级别的祭祀坑吗?
继续清理祭祀坑,说不定会找到答案。“这是什么?”11月初的一天,一名考古队员的毛刷正清理着一个“大家伙”,游富祥定睛看去,这是一件铁器,它的名字叫“铁锸”。《释名》载:“臿,插也,插地起土也。”“锸”在古代写作“臿”,铁锸是古时的一种生产农具,它的出现,对考古人员判定遗址性质提供了帮助。
《史记·封禅书》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确切时间、地点、祭祀人的祭祀炎黄的记载。游富祥解释道,史料中的“吴”与吴山关系密切,而历史上,人们常把炎帝作为“农神”来祭拜。值得注意的是,在每座祭祀坑车舆及马腹的位置都发现了铁锸;特别是在3号祭祀坑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件铁锸,这说明,这件生产农具并非偶然出现在祭祀坑中,它是祭品之一,而古人祭祀的可能就是“农神”炎帝。
游富祥说,这次发现的吴山祭祀遗址中的文物种类,与凤翔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出土文物基本相同,这说明两处遗址的功能一致,但从年代上分析,吴山祭祀遗址略早。
再看看地形特征,吴山祭祀遗址所处山腰之上,也符合古籍中“畤”在“高山之下、小山之上”的选址条件。这里要解释一下,畤,就是古代祭祀天地及五帝之固定场所。2017年,考古人员在血池遗址整理出土陶片时,发现了一片带有“上畤”字样的陶片。据专家分析,这些陶文的字体接近隶书,这几个字应该指的是“吴阳上畤”,祭祀黄帝的场所。虽然史书上有祭祀的记载,但从未有过实物证据,而这个陶文的发现,第一次证明了“畤”存在的真实性。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其都城雍城郊外先后建立了包括鄜畤、密畤、吴阳上畤、吴阳下畤的雍四畤祭祀系统,使雍地不但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而且成为国家最高等级的祭祀场地。据史料记载,雍地的祭祀传统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一直到西周晚期,在此还有郊祭活动举行。如今,在距血池遗址的不远处,
考古人员又发现疑似史料中所记载的“吴阳下畤”,这或许不是一种巧合。
争鸣上畤、秦汉
这是一个真相有待探究的谜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却对吴山祭祀遗址保留了自己的意见。他在宝鸡田野考古的30年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6年到2017年,他主持发掘的血池遗址,其丰富的研究成果,成为秦汉时期祭祀遗址研究的依据。
“秦汉时期雍城周围祭祀场所星罗棋布,除了朝廷的祭坛,也有很多地方的祭祀场;不但祭祀天地和先祖,也祭祀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甚至草木生灵,先秦的‘陈宝祠’,就是对陨星的祭祀。”田亚岐认为,历史上“秦四畤”“汉五畤”的记载,是国家最高等级的一批祭坛,但并不代表在雍城周围发现的祭坛一定是这类祭坛。
田亚岐表示,吴山祭祀遗址目前发掘的8处祭祀坑,虽然有皇家规格的一车四马,但并不一定是皇家祭坛。刻着“上畤”字样的陶片在血池遗址发现,证明“吴阳上畤”是存在的,而且有可能就是血池遗址。那么与之对应的“吴阳下畤”,规模似乎应该和血池遗址相当,而这次发现的吴山祭祀遗址的出土文物规制较高,但相对出土文物的数量少、祭祀坑的规模小。
“吴山作为雍城周边的镇山,自古就有被祭祀的传统,虽然它的规模远不及国家祭坛,但皇帝经过这里也是要祭祀的。”对于这次发现的高规格祭品,田亚岐是这样理解的。“在祭天的过程中,皇帝会在周边同时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包括对吴山的祭祀。”也就是说,即便吴山祭祀遗址不是“吴阳下畤”,皇帝也会来祭祀。
而对于8处祭祀坑中作为祭品出现的铁制农具,田亚岐说这在血池遗址中也有大量发现,是古代祭祀主题“国强民丰”的具体体现。一车四马表示“国强”,农具表示“民丰”,不一定是对祭祀对象身份的证明。而铁制农具祭品的出现,却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因为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是在汉代以后,此前的铁器基本上是兵器,属于国防物资,很少用来制作生产工具。那么有铁制农具作为祭品的祭祀坑,它的年代有可能在汉代以后。
“这些观点都还需要科学数据的证明,研究才刚刚开始,这些古代祭祀的神秘祭品和曾在这里祈求天下太平的人们留下的痕迹,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慢慢地吐露出更多的真实信息。”田亚岐说。
据了解,考古人员在吴山祭祀遗址发现8万多平方米的祭祀遗址,确定祭祀坑94处。截至目前,考古人员仅清理出祭祀坑8处,真相还有待继续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