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把公益作为毕生的追求
——记陕西好青年、宝鸡市道德模范仝刚
    仝刚(中)和他的公益团队

  本报记者裴兴斌
  在宝鸡,企业资产2000多万元算不上大老板。但是,愿意将自己750万元资产捐给与他并无直接关系的贫困人群,一定是个特别有爱心的人!从2009年资助第一个孩子至今,10年间,爱心遍洒我市三区九县,间接帮助过1.8万余人,直接帮助过1.2万余人,资助了55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生活、学习费用。
  这位特别有爱心的人就是陕西盛德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仝刚。
  奉献爱心,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应有的品质。但是,平均每年拿出75万元献爱心,并非每一个企业家都能做到。仝刚,一个年仅36岁的青年企业家,缘何有如此博大的胸怀?17.5元学费让他从小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仝刚出生在凤翔县长青镇太昌村一户普通农家。因为家境贫寒,在他2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在他7岁时父亲也离家出走。自那以后,年幼的仝刚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加之家庭贫困,抚养一个孩子上学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经济压力。仝刚清楚地记得,在他上小学时,学费是15元。就为这15元,爷爷奶奶只能养鸡,靠鸡下蛋卖点钱供他上学。可是,后来学费涨到了17.5元,家里实在交不起了。就为仝刚上学这事,仝刚的三爸没少在家里闹事。不光是学费,还有每年过“六一”,原本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但对仝刚来说却是最难熬的一天。因为过“六一”要穿统一的校服,仝刚连学费都交不起,爷爷奶奶哪里有钱给他买校服啊。再说了,过“六一”还要到镇上去表演节目,中午必须拿5毛钱在镇上吃饭。别说5毛,就是1分也没有,那时的仝刚口袋比脸还干净。还有每年的寒暑假作业,一套1.5元,仝刚同样交不起,只能把别的孩子的作业借来自己抄。
  过不成“六一”、买不起作业还倒罢了,关键是17.5元的学费,一旦交不上随时都有辍学的可能。仝刚很懂事,从来不和别的孩子比吃穿,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于是,仝刚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正因为这个原因,学校对仝刚交学费的期限总是一再延迟。然而,家里实在拿不出17.5元,眼看就要辍学了,同学们便你一毛他两毛帮仝刚凑。就这样,仝刚靠同学们的资助,总算把学费交上了。
  别人的帮助何止这些。那时,每天放学回家,爷爷奶奶还在承包地里干农活,仝刚肚子饿得咕咕叫,只能喝点凉水充饥。别人家因为劳力多,专门有人做饭,孩子们放学都有饭吃。左邻右舍知道仝刚的情况,就顺便盛一碗饭给仝刚吃。就这样,仝刚几乎吃遍了村里所有人家的饭。后来有人开玩笑说,仝刚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对一个正在长身体的男孩来说,仝刚每吃邻里的一碗饭,心里都要温暖好几天。于是,仝刚默默发誓:如果有朝一日我有能力,一定要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也就是从那时起,仝刚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
  十多岁他选择了进城打拼
  1996年,仝刚虽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但上学要到镇上,必须要买自行车,加之学费更高,仝刚体谅爷爷奶奶的不易,决定放弃学业进城打拼。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十多岁的仝刚只身来到宝鸡市区,在西关福临堡一带一家经营豆浆油条的早餐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凌晨3点,仝刚就起床和面,和好面后再从楼上搬下来。由于面盆太大,仝刚每次都要抱着面盆,双腿跪着一步一步挪下楼来。由于表现优秀,仝刚的工资由每月70元涨到了100多元,但一年后仝刚还是离开了。他要到工资更高的地方去打工。
  不久,仝刚在店子街一家面馆找到了新工作。尽管还是服务员,尽管还是打杂工,但这个时候的仝刚已经知道学艺比工资更重要。于是,有事没事仝刚总喜欢去后厨帮工,宝鸡人喜欢吃的扯面、臊子面等面食制作手艺,他早已偷偷学了个八九不离十。
  在仝刚看来,要想给爷爷奶奶养老,要想实现报答恩人们的梦想,就必须找更大的平台、学更大的本事。不久,仝刚又跳槽到一家经营擀面皮的小店。仝刚原本就吃苦好学,一旦心中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做起事来就更上心了。和面、洗面、发酵、蒸面、擀面,这些复杂的加工程序只要让仝刚看一眼,基本都过目不忘。仝刚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但他一有闲暇时间就反复琢磨这些加工程序,并留心店家的用料、火候,这门手艺不知不觉就学到家了。
  学会了做擀面皮,但那时的仝刚还无力开店。半年后,仝刚辞掉工作,用打工积攒的钱买了一辆手推车,再从原来的面皮店批发来擀面皮,走街串巷做起了卖擀面皮的个体户。这一卖,就卖出了大名堂。从店子街到石坝河,从人民街到公园路,再辗转甘肃、北京,眨眼就是6年。6年时间,仝刚不但学会了营销、管理,更重要的是拿到了人生“第一桶金”——80万元。那一年,仝刚年满24岁。
  有了这80万元“撑腰”,仝刚开始谋划他更大的创业计划。一天,仝刚闲来无事,便去一家茶馆喝茶。让仝刚没想到的是,茶馆生意竟然特别好。也许天生与茶有缘,不经意间仝刚结识了一位爱茶人士。2007年初,仝刚在市区开了一家茶楼。2009年,陕西盛德昌实业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到今天,公司已成为一家集农业、餐饮、建筑、文化传播、茶叶的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企业。
  750万元数万贫困群众受到资助
  这时候,仝刚已经拥有了帮助别人的能力,他要实现小时候默默发下的誓言。年幼时心里播下的爱的种子,让他开始用爱来回报社会。
  2009年的一天,仝刚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闲聊中,一位亲戚说附近的灵化村有个叫李加龙的孩子,才9岁,妈妈就离家出走了,爸爸经常外出打工,这孩子没人管,实在太可怜了。听到这里,仝刚立马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他当即找到李加龙,给他1000元钱,鼓励他好好学习。从那以后,仝刚每年给李加龙买4身衣服、4双鞋,并承担了李加龙上学的全部费用。如今,李加龙已经是桂林大学工商管理系的一名大三学生。
  长青镇太昌村七组有个孩子叫潘晓龙,年仅11岁,爸爸去世、妈妈离家出走,面临辍学。一次,仝刚曾经的一位老师把潘晓龙的情况告诉了仝刚。与李加龙一样,仝刚开始资助潘晓龙。2013年,潘晓龙顺利考入凤翔师范,仝刚一直资助到他完成学业。
  迄今为止,从小学到大学,受到仝刚资助生活和学习费用的,已有55个孩子。
  仝刚的乐善好施,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2012年,渭滨区团委一名干部告诉仝刚,说市区石坝河一带有个叫单永健的人,是一个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渐冰人”,从8岁起便渐渐失去行动能力,已在轮椅上度过了近30个年头。仝刚找到单永健家,当他了解到单永健身残志坚,不但会制作3D微电影,2009年还被中央电视台聘为动画春晚的总导演时,仝刚深受感动,当即给单永健购买了一台配置最高的电脑,并为其购买了衣服、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支持单永健为了梦想而奋斗。
  在别人给他提供资助线索的同时,仝刚还主动走出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群。从2010年冬天开始,仝刚每年都要组织公司员工开展一次“暖冬行动”,每次行动都要寻找500名需要帮助的老人和500名需要帮助的孩子。为了把爱心送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仝刚在面向基层组织征求资助名单的基础上,还到基层去核实情况,并详细了解被资助对象真正的需求。他说,每个被资助的人,需求可能都不一样,不能凡是老人就送米面油、凡是孩子就送书包。因此,每次“暖冬行动”,仝刚都会照顾到每个被资助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有一年给孩子们送羽绒服,仝刚安排公司员工给500个孩子逐个测量身高及胖瘦尺寸,真正做到了量身定做。同时,他还到羽绒服生产厂家当监工,确保每一件羽绒服不但合体而且质优。难怪基层干部都说,仝刚捐给孩子们的羽绒服比自己家买的都好。
  仝刚做好事不喜欢被贴上“作秀”的标签,所以一向都很低调。然而,随着公益行动的持续深入,仝刚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需要带领、团结、影响更多的企业家投身到公益事业中来。2014年,仝刚发起成立了“仝刚青少年关爱中心”,组织起一个人数众多的公益团队,每年定期开展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流浪儿童、孤寡老人、抗战英雄、环卫工人等特殊人群奉献爱心。据统计,自“仝刚青少年关爱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有1.8万人受到间接帮助、1.2万名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受到直接资助,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750多万元。
  资助一次,只能解一时之困;资助一人,只能解一家之难。这不是仝刚想要的结果。为了回报家乡父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4年,仝刚在陈仓区贾村镇冯家山村成立了陕西满山红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农业、林业、畜牧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使当地110多名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打工挣钱,直接解困400多人,带动当地贫困户年收入由原来的2000元增长到4万元。
  带动就业,不如促其创业。在多年的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中,仝刚发现有些农村青年有点子、有思路,但苦于没有创业资金,怀揣梦想却难以实现。为了帮这些人圆梦,仝刚于2017年创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宝鸡市青年创业服务协会。协会的宗旨很明确,只要你有好项目,也有志于干一番事业,协会就给你投资。仝刚告诉记者,一个老板能带动几十人乃至数百人就业,如果扶持成功100个老板,就可实现数万人就业。而这100个老板将来也必然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如此良性循环下去,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公益团体,从而温暖更多的贫困家庭。从去年到今年,协会已帮助8名有志青年实现了创业梦想。
  扶贫济困,并不是一给了之。在仝刚看来,呵护被资助人的心理健康,远比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特别是那些贫困儿童。因此,仝刚每完成一次公益活动,都很少与被资助儿童合影,他担心照片流传出去后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那些孩子内心是很脆弱的,有人送个书包,立马拉着孩子们合影,然后又在各种媒体上公开宣传,却很少顾及孩子们的感受!”仝刚说。为此,作为市政协委员,仝刚于2018年专门提交了《关于公益事业规范化、透明化的提案》,希望引起有关方面重视,避免公益事业被功利化。
  在信仰的路上,让公益成为润泽人心的所在;在公益的路上,为信仰找到恰如其分的依归。这就是陕西好青年、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陕西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陕西省优秀青年企业家、宝鸡市道德模范、宝鸡市十佳杰出青年榜样、公益爱心大使仝刚的真实写照。
  “公益不是说去捐多少东西,而是去影响多少人,不管十年、二十年,我都会把公益当作毕生的事业一直做下去!”仝刚说。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们希望仝刚的公益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