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香味俱佳的宝鸡擀面皮 工人在封装面皮谢克强摄 包装精美的宝鸡擀面皮深受顾客喜爱 某面皮加工厂生产的调料包 某面皮加工厂机械化面皮生产线谢克强摄 工业化+电商擀面皮搭上发展快车
11月28日,记者在岐山蔡家坡经济开发区宝鸡香相伴食品有限公司内看到,工厂内干净卫生,擀面皮从面水的沉淀、发酵,到生产、杀菌、包装,几乎全都是机械化生产。
“现在的擀面皮基本上是全程机械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食品安全也更有保证。”市面皮行业协会会长张新怀对记者说。
擀面皮是西府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在宝鸡,随处可见卖擀面皮的餐饮店。吃一碗油辣子红红的擀面皮,喝一碗热气腾腾的醪糟,再配一个肉夹馍,就是一顿美味的“中式快餐”。2011年,宝鸡岐山擀面皮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一时间名声大噪。
2000年之前,宝鸡的擀面皮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两口锅、几个“”就能撑起一个面皮摊。2000年以后,随着面皮机的普及,面皮生产进入机械化时代。这一点,张新怀最有发言权。他是宝鸡发明面皮机的土专家,这些年,仅他发明的面皮机就获得了14项专利,各种类型的面皮机有20余个品种。他说,宝鸡的五六家面皮机厂,每年要向市场提供近千台面皮机。
2015年前后,随着电商介入,面皮生产进入企业化时代,大型面皮生产厂替代了以前的小作坊,产业迅猛发展,一大批人涌进了面皮行业。从那时起,线上销售将宝鸡擀面皮卖往全国各地。搭上电商快车,宝鸡擀面皮的销量连年激增,仅“双十一”当天,销售额就从三年前的1200万元上升到今年的1800万元;并且,淘宝线上擀面皮单品销售冠军的位置一直被宝鸡一家面皮企业所占据。
2016年,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成立,以前一盘散沙的面皮行业有了自己的组织。目前,面皮协会有会员142家。今年“双十一”前,协会出面与国内几大快递公司接洽,提前在库房准备、车辆调整、发货价格等方面进行协商,保证了物流配送,因此,宝鸡擀面皮今年的电商销售一下子创了新高。
张引录是凤翔县陈村镇槐北村人,从事擀面皮加工已有25个年头。2014年,张引录通过学习和参观电商杰出企业,思想观念有了180度大转变。他开始重视网络销售,学习电商知识。他的面皮加工厂,也从原来的批发小店发展成为十余家电商代加工产品的大厂子。他还开起了淘宝店,利润随之翻了一番。“今年‘双十一’当天,我卖出去了2万多张擀面皮。之前面皮最远卖到西安,现在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各地。一年下来,能收入500多万元。”张引录高兴地说。新生代+知识小面皮催生大产业
在人们的印象中,卖面皮的都是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技术能力的人。然而,现在面皮已经成了很多“80后”“90后”创业的首选。他们的加入,不仅给宝鸡面皮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水平。
34岁的李文静戴副眼镜,看起来很斯文。他是宝鸡岐正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在蔡家坡建有3000平方米的面皮加工厂和1500亩的专供小麦基地。李文静家是岐山的,大学毕业后他在深圳一家外企干了五六年,2012年回到家乡,经过多次考察调研,2016年开始办面皮加工厂。现在厂子年产值600多万元,产品通过线上卖向全国各地,同时线下还向超市供货。
谈起创业的初衷,李文静说:“2015年的时候擀面皮大火,市场空前繁荣,我就是吃擀面皮长大的,当时正在寻找创业项目,觉得这个产业应该有发展前景,就果断进入了。”现在李文静正在办自营出口的相关手续,办好后,他就可以自己做出口了。“以后我还要给企业做全程电子化监控,消费者买到面皮后,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从小麦到面皮的生产全过程。”李文静说。
在别人眼里,26岁的王鹏钢是个“富二代”,但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卖面皮的”。2016年,王鹏钢大学毕业,本来他可以出国留学,也可以去深圳自家的公司上班,但他选择了回乡卖面皮创业,创建了宝鸡香相伴食品有限公司。“我就想自己踏踏实实做点事,选择卖面皮不仅是一种家乡情结,更觉得作为宝鸡小吃的代表,它不会倒。”王鹏钢说。最初,他们五个人一起创业,到现在只留下了两个——他和樊磊,一个管生产,一个管销售。他的面皮加工厂完全按照现代食品企业的模式打造,也是全市面皮生产取得SC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之一。现在公司每天发货6000多袋,产品已出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等地。
记者看到,他们的面皮外包装很特别,卡通设计的周文王、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分别代表了四种口味:酸辣、香辣、麻辣和麻酱。这个设计将宝鸡的文化与美食进行了有机结合,让人眼前一亮。
如今,小面皮已经做成了大产业,从业者的知识层次越来越高,目前已知有四个博士学历的宝鸡人在外地卖擀面皮,香港“西香记”的创始人高博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围绕面皮,已经形成了从面粉、辣椒、食醋到包装、设计、营销、物流等完整的产业链,带动数万人就业。走出去+营销打响宝鸡面皮品牌
近两年,在政府相关部门和协会的组织下,宝鸡擀面皮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大提升。
对此,宝鸡香味氏族宝宝面皮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王毅深有感触。“今年,我觉得跑得就没停,每月最少要出去两趟,北京、上海、武汉、乌鲁木齐、天津、深圳等地,随政府活动,去了十几个城市了。”王毅说。其实,除了国内,他们还到英国、泰国、韩国、缅甸等国外市场考察过。而且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他们实实在在地受益,仅在今年的两场推介会上,就谈了60家加盟店。
王毅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走出去”,不仅开阔了眼界,还给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冲击,让他慢慢知道了怎样按照正规方式做好一个食品企业,怎样按照市场需求做好宣传推广。从去年开始,该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统一运营,这在我市面皮行业还是第一家。
除了品牌推广,擀面皮保鲜技术的突破,也是支撑宝鸡擀面皮“走出去”的关键。
普通的擀面皮,保质期只有一两天,抽真空的可以延长到十天。可是国外市场一个月时间才能到货,怎么办?去年,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出面,请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建新教授,着手解决这一难题。张教授与其团队在宝鸡经过多次试验,终于从技术角度延缓了淀粉老化时间,擀面皮的保质期最多可以达到3个月。而现在,运用高温灭菌技术包装处理的擀面皮,保质期可达到半年。有了技术上的保证,宝鸡擀面皮终于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曾经不起眼的擀面皮,如今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注意。市面皮行业协会秘书长高颖对记者说,去年曾有投资公司找到协会,希望在宝鸡注资有潜力的面皮企业,通过品牌培育最终上市,但目前还没有企业涉入。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了解到,擀面皮的生产标准——《宝鸡擀面皮加工工艺流程》已经获省、市质监部门审批通过,正在着手实施。抱团闯市场凌宵这几年,宝鸡擀面皮一下子火了,线上、线下全面“开花”,成为宝鸡城市的一张名片。当然,要想让这张名片的影响范围再大一些,还需要我市面皮企业和行业协会合力,抱团闯市场。
抱团闯市场需要行业间的团结、互助。据悉,我市现在做面皮的企业、门店有上千家之多,在本地市场的竞争很激烈。但是,宝鸡面皮要想做大,绝不能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要多在“走出去”上下功夫,放眼全国、走向世界。“走出去”,大家代表的都是宝鸡面皮,而不是某个店、某个小品牌,不能互相倾轧、相互砸价、相互诋毁,而要形成合力,把宝鸡擀面皮推销出去,让外地人通过擀面皮这道美食,更多地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有些面皮品牌电商做得好,有些实体店卖得好,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对外拓展上展现更多的优势和特点,增加宝鸡面皮对外宣传的含金量。
抱团闯市场更要严把食品安全关。对食品企业来说,食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今年,我市有家面皮企业在省食药监局抽检时被检测出问题,受到通报、处罚,社会影响很不好,这对其他企业也是个警示。擀面皮是传统小吃,在以前手工作坊时代,食品卫生一直是阻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大多是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企业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绝不能触碰食品安全这个红线。笔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一些面皮生产企业,出厂自检做得很好,不合格的产品全部销毁,有家企业,今年6月一次销毁了1000多袋问题产品。只有面皮质量有保证,面皮才能“走”得更远。
某面皮加工厂机械化面皮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