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组合拳打出脱贫新天地
■文/本报记者赵风图/本报记者石宝军
    宝鸡日报总编辑冯军平采访市委常委、扶风县委书记周宇松和县长齐军建

    贫困群众在扶风县胜利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采摘木耳

    附近村子的贫困群众在“九彩蝶”村镇工厂打工

    周边村民在扶风县木林森种植专业合作社分装苹果

  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冯军平:脱贫攻坚战已经打了三年,很多群众在这场战役中受益,摘掉了“穷帽”。扶风县经过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战,也计划今年摘帽。周书记能不能谈一谈,在这个过程中,扶风县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周宇松: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6%,今年将实现全县脱贫摘帽。总体上看,有3个大变化: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争取和统筹、整合各类资金11亿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县沥青路(水泥路)实现村组覆盖100%;自来水普及率100%,通电农户100%,安全住房农户比例达99.99%;贫困人口参合参保率100%;贫困村都有村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比例达100%,农村环境越来越好,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
  农民的腰包鼓了,生活比过去更加殷实。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8646元,2017年是10206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1168元。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特色农业产业。比如,全县已发展苹果23万亩,猕猴桃5万亩,元宝枫2万多亩,等等。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新建特色现代农业、就业、电商、旅游、光伏扶贫基地100个;一个是“打工”收入。我们设立5家定点培训机构,加强劳动力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后,除组织贫困劳动力赴外地就业外,我们还培育发展村镇工厂62户,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干群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下基层调研,好几个村的老人都说:“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我很有感触。我们的脱贫成果不仅仅是群众的收入增加了,还增加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四个自信”也增强了,这也是我们脱贫攻坚和党建一个很大的成果。
  一户多策让贫困户享“套餐”
  冯军平:扶风县与山区县的条件、情况还是有区别的,请齐县长谈一谈扶风是如何结合县域实际找出最适合扶风脱贫路子的?扶风又有哪些“神来之笔”和“得意之作”?
  齐军建:扶风是六盘山片区贫困县,2016年识别的贫困户是13639户、51749人。我们按照“抓产业,促可持续发展;抓就业,促稳定脱贫;抓保障,促健康脱贫”的思路,因地制宜,综合运用政策“组合拳”。
  精准发力,实施一户多策扶贫套餐。2016年我们制定了“4+4+X”方案,就是实施“托管贷、产业贷、就业贷、公益岗位就业脱贫”这四项措施,加上“贫困户危房改造全覆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农村幸福院建设全覆盖、村庄街道硬化全覆盖”这四个全覆盖,再加上“八个一批”方面的内容等,精准发力;2017年,我们采取了“五个一万”增收行动,实施了四项提升工程;2018年我们又实施了三个“五个一”方案。连续三年的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
  下好产业扶贫的“先手棋”。我们先后投入产业扶贫发展资金达3亿多元,发放产业扶贫引导资金3958万元,大力发展沿乔山杂果经济林产业带、关中环线优质苹果产业带、西宝北线设施蔬菜产业带、西宝高速猕猴桃产业带、渭河苗木花卉产业带,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参股分红等方式,累计带动9466户贫困户增收2912万元。
  写好就业扶贫的“大文章”。我们围绕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家居包装、环保建材“七大产业集群”开展大招商、推动大发展,增加就业岗位1800多个。同时,我们在全县发展村镇工厂62户,建成扶贫就业基地15个,免费培训5期512人次。此外,从“1+7”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方面,投入1710万元,安置贫困户就业1972人。
  “三结合”精准给力
  冯军平:解决贫困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其不易的。周书记觉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最难的事情是什么?县上是如何攻克的?
  周宇松:这几年参与脱贫攻坚的实践,我感觉,在脱贫攻坚中精准施策最难。为此,我们重点在产业就业扶贫上下了很大功夫。
  “长”“短”结合。在引导群众发展设施蔬菜、养殖等当年能见效的短期产业的同时,发展苹果、猕猴桃、元宝枫等长期产业,解决产业精准扶贫问题。
  “远”“近”结合。一方面是积极组织全县贫困劳动力开展培训,鼓励大家外出,去沿海城市务工。另一方面,推动就近就业,培育发展村镇工厂,安置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内”“外”结合。通过将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能人等“外部帮扶力量”与贫困群众进行“绑定”,把“小苗”绑在“大树”上,突出“造血”扶贫,帮助引导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能力。
  志智双扶的喜玲脱贫模式
  冯军平:作为政府一把手,齐县长在下基层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感人故事?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下。
  齐军建:王喜玲是我在基层扶贫中认识的贫困户,前不久,她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她的事迹非常感人。王喜玲的典型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自强不息、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面对不幸,王喜玲不向命运屈服,自食其力、艰辛创业,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她的事迹为贫困群众树起了内生动力的导向和标杆。
  二是因户施策、真帮实扶的精准举措。县上在脱贫攻坚刚开始的时候,针对她制定了四项措施,给她协调了8万元贷款,帮助她启动了苗木种植、经营,这为她后来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打下了基础,激发了王喜玲脱贫的信心。
  三是示范带动、结对帮扶的先锋作用。王喜玲脱贫之后,不忘自己是共产党员,主动结对帮扶毕新军等其他贫困户,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资金,手把手教他们种植苗木、销售苗木,示范带动作用非常好。
  四是产业引领、脱贫致富的担当作为。王喜玲通过成立合作社,先后吸纳26户贫困户入社,带动周边230余户群众发展苗木种植。
  现在,我们正在大力推广“志智双扶·喜玲脱贫模式”,我们希望通过王喜玲的先进事迹,让更多的贫困户站起来、跑起来,实现脱贫致富,奔向全面小康。
  既抓“面子”更强“里子”
  冯军平:从现在起到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只有2年多的时间。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请问周书记,扶风未来还有哪些打算?
  周宇松:当前,我们要全力以赴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一方面抓好脱贫攻坚,一方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有序衔接、全面过渡。下一步,我们将突出抓好乡村振兴规划,努力实现乡村振兴高点开局。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重点是做到“一稳固两提升三扩大”。“一稳固”就是稳固粮食生产。“两提升”就是苹果提升、养殖提升,推动这两大产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三扩大”就是扩大元宝枫、猕猴桃、设施蔬菜产业规模。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村全面进步,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坚持“硬件”与“软件”并重、环境美与精神美并举,抓“面子”强“里子”,不断推动环境改善、生态振兴;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倡导文明新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不断推动文化振兴。
  促进农民全面发展,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电商化、休闲化、园区化,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加大技术、销售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物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做到党建全面加强,让支部成为决胜小康的坚强堡垒。重点抓好3件事。一是强支部。加强村干部培训教育,每季度举办一次“村书记论坛”,实现常态化培训。二是强典型。在全县开展争当“喜玲”式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培养更多优秀共产党员。三是强作风。积极推行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请群众评、让群众享“五群工作法”,把乡村振兴真正干到群众心里去,干成幸福工程。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