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拍摄的老体育场(位于现在的市区均利广场)。白涛摄 2013年拍摄的宝鸡新体育场(位于石坝河)。刘俊成摄 2015年拍摄的体育馆外景。刘俊成摄 2014年拍摄的体育场馆一角。刘俊成摄 宝鸡体育场全景。赵迪民摄 第十五届省运会在市体育场举办,开幕式上王伟担任管乐团指挥。何亚周摄 绿茵场上,一脚劲射引来万人欢呼;游泳池内,扬臂劈浪屡创省市佳绩;篮板下面,奋力一跃展现最美投球;舞台之上,乐声激荡歌唱青春梦想……
从西凤路一个叫杨庄村的地方出发,沿着曾经顽强拼搏的足迹,寻找那发生在宝鸡体育场令人心潮澎湃的精彩与掌声。
走进市区均利广场,周围已是大片高楼。这里原先叫杨庄村,后来成了市体育场,在石坝河新修体育场馆之前,这里是点燃宝鸡体育热情的源地。
今年78岁的董法成,是国家A级足球裁判员和陕西足球队初建时的队员,是记者找到的第一位受访者。他在市体育场踢的第一脚球是1956年,那时他上初一。
那年,董法成的体育老师张玉铿调到了市体育场任足球教练,于是董法成和其他队员也跟着到体育场训练。从学校小操场到市体育场的足球场,董法成的足球才华得到充分施展,当年他们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中学生足球赛,还取得了优异成绩。也是在这一年,省足球队成立,董法成作为宝鸡唯一一名队员被选到省队,前程大好。然而,随着“三年自然灾害”的来临,吃饭成了董法成的大难题。1960年,董法成应邀回宝鸡“38信箱”踢球,其精湛的球技,看得时任宝成仪表厂领导惜才不已,“挖过来,管吃饱!”就这样,董法成又回到宝鸡,先后在“38信箱”当工人、在厂子校任体育老师。此后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董法成受邀任市足球队、少年及成年人足球队教练,带领队员在市体育场刻苦训练,为我市培养了一批足球人才。现任中超联赛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主教练的王宝山,上小学时跟董法成学踢足球,而后他从市体育场踢到省队、国家队。后来,董法成的视野放在了全国足坛上,连续担任三届全运会足球赛裁判。
1989年10月,莫斯科斯巴达克队来中国陕西比赛,第二场球赛在宝鸡体育场举行。董法成是这场国际赛事的裁判,当他吹响哨子的时候,眼前又浮现出第一次在市体育场踢球的情景。
遇见新老不同的体育场
记者寻找到的第二位受访者叫吕树发,曾任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市太极拳协会会长。他是1974年遇见市体育场的,一直在这里工作到退休。
吕树发说,市体育场是在杨庄村搬迁后于1954年7月建成的,占地107亩,是省内最早的体育场之一。他是1974年从麟游县体委调入的,当时体育场门朝北,面向经二路。进门后,靠东面是灯光球场,正面是半圆式田径场,跑道由炉渣铺设。田径场内是标准化足球场,种有草皮。他工作的体委也在体育场,由于人手少,他担任排球教练的同时,还要在秘书科工作。当时,由于文化生活单调,体育场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特别是周末,石油机械厂、38信箱等厂的篮球队经常在这里比赛,西面又是文化宫,每逢赛事体育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1978年以后,相继建设了篮球、体操等训练房及标准化游泳池,使得市体育场功能更加完善,不少省市比赛在这里举行。1998年,我市为了承办好全国城运会乒乓球赛,在石坝河新建体育场馆。搬家时,体育馆已建好,体育场还在建,周围也不繁华,大家心里对老体育场充满了留恋。当新体育场建成后,敞亮的馆舍,一流的设施,接连不断的全国、省、市赛事和活动,又让大家心里充满了自豪。
结缘省运会体育场里的音乐指挥
走进体育场,每个人的兴趣不同,有看比赛的,也有图热闹散心的,但还有一部分人在这里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记者寻找到的第三位受访者叫王伟,今年42岁,是我市知名音乐人。2006年9月,《同一首歌》走进宝鸡大型演出在市体育场上演。酷爱音乐的王伟,观看了当天的演出。盛大的演出场景、缤纷的灯光、逼真的音响效果,令王伟震撼。演出结束,王伟在走出体育场的途中渐渐地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随后的数年里,王伟创作了《黄河汉子》《青春年华》等近80首歌曲,获省艺术节群星奖。但王伟心中还有一丝遗憾,在市体育场演出的梦想还没实现。然而,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2014年,第十五届省运会决定在宝鸡举行。担任渭滨区“小海豚”管乐团指挥的王伟,被组委会选中任省运会开幕式音乐的管乐团指挥。经过近一个月排练,那年的8月15日中午,他带领115名老师和学生走进了体育场。站在体育场,他忘我地指挥了一个多小时,当开幕式结束时,他才自豪地感到“梦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