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壮志凌云报国心
——记陕西凌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杨立荣

  本报记者庞文渊
  日前,记者走进陕西凌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国营第765厂),只见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棵棵青松矗立在草坪上。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设备整齐排列,技术人员正在精心加工精密产品。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中健说:“公司经过58年的发展历程,累计为国防建设提供了50余种5万多台(套)机载、舰载导航通信产品,30余种产品获6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拥有专利技术16项。公司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原党委书记杨立荣等老一辈凌云人立下的汗马功劳。”
  在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的帮助下,记者与杨立荣的家人取得了联系。今年94岁高龄的杨立荣,定居在西安市,如今杨老身体健康,思路清晰,他画的画活灵活现,写的字苍劲有力。画画、写字成为他晚年生活的爱好。
  1960年2月,国营第765厂在宝鸡破土动工。时任党委书记的杨立荣胸怀报国之志,与时任厂长刘华亭等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带领100多名技术管理干部和技术工人骨干,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义无反顾地来到渭水之畔的宝鸡,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当时,在宝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北坡设立了筹建处,765厂房选址是根据四机部勘测局规划选定的,位于渭河滩边沿上的九龙泉畔,上级调拨了一辆长江牌吉普车往返于筹建处和工地。简陋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阻挡不了第一代凌云人战天斗地的豪情。765厂在荒草丛生、一片乱石的渭河滩上开工建设。施工没有机械设备,杨立荣等厂领导就带领大家靠勤劳的双手在荒滩上开始基础工程建设。那时,正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济匮乏,工厂面临停建、下马的困境。杨立荣带领党委一班人马,组织全厂上下自力更生,开展生产自救,尽量减轻国家负担。没有资金,大家到清姜河采铁砂石,熔化成铁水做成铁夹、铁钩、铁锨等工具换成钱;粮食不够吃,大家上秦岭挖葛根,晒干磨成粉,掺着麸子皮做成黑馒头吃,这样的馒头吃了很难消化,大家时常肚子发胀。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全体职工战酷暑、冒严寒,披星戴月,挖地基、夯基础、盖厂房、运设备,人拉肩扛,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超常规的拼命精神,硬是把2.1万平方米的厂房矗立在渭河荒滩上,全国唯一的机载无线电导航厂,展现在世人面前。1965年,崭新的厂房里成套的设备安装到位,完整的技术资料归档,凌云厂正式建成投产。
  壮志“凌云”报国心,艰苦创业写春秋。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几代凌云人,发扬杨立荣等老一辈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创新研制和生产的军品拥有无线电导航、装甲车用铅酸蓄电池、空中广播警报器、海水换热器等9个系列90多个型号。特别是近年来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加速拓展民品市场,培育发展新动能,产品覆盖汽车蓄电池、警灯警报器等多个系列。如今,凌云已成为集科技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集团公司,年产值突破20亿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