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莫让农家书屋图书睡大觉
郑晔
  这几年,在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下,我市农家书屋实现了镇村全覆盖,不仅配足了图书,就连书桌、电脑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然而,这些设施完善的书屋中,大多数却因为种种原因,长期“铁将军”把门,一批面向农村读者的精品图书只能躺在书屋里“睡大觉”。
  “农家书屋”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五大重点工程之一,配备的书籍是经过各级部门精心挑选的,既有提升农民政策理论水平的党史类图书,也有开阔眼界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农村实用技术类书籍。可以说,建设农家书屋,就希望它像一盏灯,照亮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启民智、开阔眼界。同时,它也应该像一块磁铁,把农闲时的群众从牌桌、侃大山等无效社交中“解救出来”,凝聚到一起,成为加深邻里感情,互帮互助的“加油站”。这么多的投入却不能让书屋发挥价值,就像农民在春天撒下种子,到秋天却颗粒未收一样,失去了播种的意义。
  究其原因,农家书屋难以发挥价值,不只是因为基层人手紧张、没有专职图书室管理员,也与农村发展任务重、农民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有关。特别是现在进入网络时代,资讯越来越发达,人们用手机就可以了解到各种信息,就很难再静下心进入书屋读会儿书。但是,越是在这样变幻多端的时代,就越要引导农民从优秀的书籍中汲取精神食粮,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获得去伪存真、乐观自信的能力。
  笔者认为,针对农家书屋遇冷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正视目前群众阅读习惯发生变化的现状,积极整合农村文化资源,比如,利用文化惠民工程配备的电脑推进“互联网+图书”,推行电子阅览,让农家书屋可以更好地满足家庭、个人的需求,只有与时俱进、拓展农家书屋的作用,才能让农家书屋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在农家书屋的管理上,针对基层人手紧张的现实情况,可以尝试农家书屋村民自治。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农民是农家书屋的受益者,也可以是主动参与的管理者。把信任交给农民,也实现了书籍造就灵魂的目的。此外,要切实解决农家书屋图书“睡大觉”的问题,还可以以书屋为阵地,根据农村季节时令、当地习俗、群众爱好等,适时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举办农业生产或生活保健等知识讲座,开展读书演讲比赛等,激发农民自觉走进农家书屋读书学习的热情,让农家书屋切实成为农民群众的“好帮手”。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