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扶贫三年千河两岸换新颜
■文/本报记者赵风图/本报记者石宝军
    千阳县南寨镇闫家村的妇女围坐在一起做刺绣。

    贫困群众在千阳县海升现代苹果示范园打工。

    千阳县崔家头镇黄里村村民整理刚挖出来的大葱。

    宝鸡日报总编辑冯军平采访千阳县委书记何玲和县长张新科。

  走绿色发展之路
  冯军平: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国立下愚公移山志,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7年末,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确保到2020年实现脱贫。如今,这场战役已经打了3年,很多群众在这场战役中受益,摘掉了“穷帽”。请问何书记千阳发生了哪些变化?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何玲:千阳是国家六盘山扶贫片区县和陕西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攻坚是统领全局的重中之重。通过脱贫攻坚,我们的主导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面貌、乡村文明,包括党的建设、干部的思想作风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我感受最深的,第一个是全县发展的思路、理念更加清晰了。千阳资源基础比较差,也是“十三五”限制开发区,宝鸡市的水源地。习近平总书记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千阳必须审时度势,找到绿色科学发展之路,脱贫攻坚就是最好的机遇,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很快成了全县共识。农业,我们向有机现代农业发展,工业走环保循环可持续,旅游我们做生态游美丽乡村游。过去,我们老想着不上工业不行,高科技好项目又很难落地,很纠结;现在,环评放在第一位,坚决杜绝有污染隐患的项目,走绿色之路。
  第二个是干部群众的工作状态、工作作风、思想观念、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过去,农村的工作大都是个大概,没有人认为可以“精准”,而脱贫攻坚要做到“六个精准”,这倒逼着我们干部的能力要提升,工作标准也要提升,也倒逼着村干部要想发展产业的事,发展集体经济。群众的思想观念也跟着在变化,过去全县到处都是小麦玉米的时候,认为地就是这样种的。现在,我们发展矮砧苹果、矮砧苗子,矮砧苗子一亩地收入超过10万元,农民在现代化的园区里上班,看到了现代化农业的变革,群众种地有了希望。老百姓的思想活起来了,农村土地也活起来了。我们种的菊花茶,拿出去大家很吃惊,都说好;还有黄花菜、山野菜、香菇和大棚西瓜、葡萄等。产业发展起来了,大家的信心就足了,思想也转变了,内生动力就产生了,所以脱贫攻坚是一个全方位的变化的过程。“项目超市”是神来之笔冯军平:脱贫攻坚工作,各地情况、条件不一样,找出最适合本地贫困人口的发展之路是关键。请问千阳县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张新科:脱贫攻坚对千阳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从筹划这件事时就高度重视。2016年3月5日,我们第一批200多名干部全部派驻到村。这比全市、全省早了一年。我们创建“项目超市”,要求干部围绕脱贫标准,逐户和群众对接,研究今后几年如何来脱贫,把群众需要项目化。从这3年的实践来看,项目超市非常有效、管用。
  脱贫最大的问题是收入。我们把重点放在抓产业上。在这3年时间里,我们的苹果发展了12万亩,矮砧苹果发展到6万亩,矮砧苗子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苗木基地。12个村的光伏电站,全部在去年并网发电。产业做起来后,资金的管理问题又摆在面前。为此,我们成立了产业办,扶贫资金管理实现了多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管水,一个龙头出水。资金管理在全省考核中连续两年都是A级县。我们又建立了“搭载式”扶贫模式。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是由于自身发展能力弱。搭载式扶贫就是通过政府发展扶贫产业,把这些贫困户搭载上去,带领他们脱贫。这一模式建立起来后,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分配的问题。所以,我们又把资金管理和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把资金注入产业中去,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让贫困户到企业分红,实现贫困户和集体经济的共同发展。两年多,集体经济发展取得很好的成绩,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村达到1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为6445户贫困户分红731万元。
  为啥说脱贫攻坚是机遇呢?国家每年给我们的专项扶贫资金有8000万元,我们整合各类资金1.2亿元,3年下来,我们投入6亿元资金;加上后面的后续资金和其他资金,我们共有11亿元的资金投入农村。没有这种大投入、大机遇,许多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我觉得千阳脱贫攻坚最大的成绩就是把产业发展起来了。
  产业发展起来后,龙头企业也就来了,龙头企业又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现在许多农民每天开着小车上下班,这和过去的农民有着根本的改变,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何玲:脱贫攻坚需要发展村一级的集体经济,可是我们许多村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我们就用产业扶贫资金来扶持集体经济,然后用集体经济发展搭载没有能力的贫困户脱贫。这个做法国务院扶贫办领导也给予我们充分肯定。在搭载贫困户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贫困户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类,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再一个创新就是项目超市。这项工作,国务院扶贫办的同志讲,就是“六个精准”的基础。项目超市,不仅实现了供需之间的无缝对接,也保证了资金管理的安全和高效,效果非常好。现在我们每个村、每一户都有项目超市,许多人看了以后评价说“你们真是在绣花呢”,我们确实是在绣花,用绣花的功夫在扶贫。“统筹统揽”最难办
  冯军平: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扫除的“拦路虎”,解决贫困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其不易的。你们觉得在脱贫过程中,最难的事情是什么?你们是如何攻克的?
  何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五级书记抓脱贫。我觉得最难的就是“统筹统揽”。一开始“统”不到一起。2016年,我们全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统筹统揽”,有同志讲,脱贫攻坚是一个单项工作,怎么能“统筹统揽”全县工作?我们就深入研究,统一认识、统一思想。
  统思想、统思路。我们提出党建引领、扶志为先、产业为本、精准为要、质量脱贫;提出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以产业为支撑精准施策,以群众为主导广泛参与,以挖穷根为核心补齐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思路。
  统机构、统机制。各部局都有各自的工作,怎么统?我们成立了产业扶贫办公室,统筹各种力量,从项目的谋划、实施、管理到验收,负责到底。扶贫干部,有省上的、市上的、县上的、镇上的,谁来管理?我们成立了一个扶贫干部管理办公室,把所有在千阳的扶贫干部管起来,实行量化考评。我们的督查,扶贫办有、纪委有,县委、县政府两办也有,我们统起来,成立一个督查办,负责全面督查,让干好干坏不一样。
  统资源、统资金。各个方面的资源、资金怎么管?我们将这些资源实行项目化管理,采取超市的办法,让群众和项目之间精准对接,解决了供给和需求的问题。再就是资金整合,所有到县上的资金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保证资金安全高效。
  通过“统筹统揽”,脱贫成效得到显现,县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干部的干事精神更足了,干劲更大了。发展产业激发内生动力
  冯军平:脱贫攻坚,主体是贫困户,如何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张新科: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问题。要把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激发起来,要着眼于全县“三农”工作的整体发展。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主要是主导产业不明晰,贫困户不知道干啥。所以,还是要发展产业,形成“一村一品”,让产业发展形成一种大势,贫困户就能在发展的大势中,找自己脱贫的路子。再一个就是龙头企业带动,让没有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到龙头企业打工,贫困户也就被带着发展起来了。激发内生动力还要干部帮,我们先从清洁行动入手,让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发生改变。当然,这是一个要长期解决的问题,我们还要继续下功夫。
  冯军平:老百姓对我们政府还有哪些期待?
  张新科: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两不愁、三保障”就是群众的期待。我们通过扶贫,解决了群众的住房问题、生活问题,下一步,养老问题就是关键。我去一个村上,老两口养着一个患有脑瘫的孩子,儿子和儿媳在西安打工,老汉还是半身不遂。老婆婆拉着我的手流着泪说,娃现在小,他们还能照顾,以后怎么办呀?诸如此类问题,在基层还比较突出。还有上学的问题,农村孩子要进城上学,矛盾也比较突出,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是老百姓需要我们想办法解决的。确保老百姓脱贫不返贫
  冯军平:请何书记谈谈千阳县下一步的打算。
  何玲:下一步有3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好。首先是全面过硬质量脱贫,让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这是党中央要求我们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其次,就是脱贫后,还要全力发展产业,确保老百姓脱贫不返贫。再一个就是扶贫扶志,让老百姓从精神层面发生变化。第三,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从现在开始,要全面谋划乡村振兴,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推动全面发展。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