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本期发布:
宝鸡一六旬翁有绝活——
瓷盘上刻出《清明上河图》
    瓷盘上的《清明上河图》

    马辉统在瓷盘上作画

  本报讯瓷器精致,但也脆弱,稍微磕碰一下就有可能破裂,你能想象出用刻刀在瓷器上刻出《清明上河图》吗?我市市民马辉统就是这样的能工巧匠,他历时13年,在白瓷盘上刻出了一组《清明上河图》,人物、桥梁、城楼、风景皆栩栩如生,观者无不为之赞叹。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每幅画敲击百万次
  马辉统今年66岁,家住市区陈仓园。他告诉记者,他的家族曾做餐饮生意,从小他看到长辈们用刻刀在餐盘上刻画,耳濡目染地就喜欢上了这门技艺。后来出于个人爱好,他决定在瓷盘上刻一幅《清明上河图》,他在业余时间一直钻研琢磨,试着在各种瓷盘、酒瓶上刻画,试验过无数次,废掉不少盘子,终于刻画成功,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
  记者了解到,这套《清明上河图》瓷盘共20个,每个直径约43厘米。从2003年开始,马辉统专门前往景德镇参与烧窑,定制了一批白瓷盘。他选择了《清明上河图》中的20个画面,做成墨稿,精心画在白瓷盘上,接着用针尖细的刻刀刻出图案,然后着色。马辉统说,刻的过程最复杂,每个盘子要刻两个月,敲击几百万次,而且手法、轻重都有讲究,心情烦躁时千万不能碰刻刀,因为稍有失误就要全部重来。经过反复修改、刻画,这套作品于2016年全部完工,历时13年。
  希望技艺传承下去
  在瓷器上刻画如同在薄冰上行走,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马辉统说,这些年他的心思都用在作画上,妻子马丽香也经常给他帮忙,家里的积蓄几乎全搭了进去,生活很节俭,但购买作画工具却选择最好的。刻画时要十分专注,曾有过瓷碴打在脸上引起发炎的经历,特别是夏天瓷碴混着汗水,黏在身上十分难受。但每当看到作品完工,就特别有成就感。
  “这技艺会的人少,我就希望它能够一直传承下去。”马辉统说。据他介绍,这套《清明上河图》完工后,曾获得过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参加省上和全国的一些民间艺术展览时,也得到了高度评价。因为作品十分珍贵,他并不经常拿出来参展,平时都收藏在家中。记者采访时,他才打开木盒,解开层层包裹,小心翼翼拿出部分展示。马辉统说,他正在申请陕西省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保护专项资金,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这个民间绝技。
  本报记者周淑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