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梦想
——改革开放40年宝鸡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综述

  

本报记者庞文渊

  40年风雨兼程,40年沧海桑田。从生产队到“包产到户”、从种田能手到职业农民、从传统农业“块块田”到规模化现代园区、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宝鸡农业和全国各地一样,经历了40年波澜壮阔的巨变。
  如今,漫步在广袤的西秦大地,只见一座座现代农业园区拔地而起,一个个温室大棚整齐排列,一排排暖棚圈舍内牛壮猪肥、鸡羊成群……40年来,宝鸡农业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推广现代农业园区龙头带动、产销一体、科技驱动、利益联结、生态循环、文化体验“六大模式”,实施产业融合、科技创新、装备提升、品牌营销、扶贫带动“五大工程”。目前,全市园区示范引进新品种1106个、新技术533个,实现产值39.9亿元,辐射带动38万多人。2017年,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55.7元。
  调整结构让传统农业“化蝶”嬗变
  “吃穿不用再发愁,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昔日关中农民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一现象已画上句号。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历届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园区、用现代金融理念做强园区、用现代流通理念做活园区、用现代生态理念做好园区”,调结构、促转型、扩规模,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化蝶”嬗变。
  40年前,“包产到户”打响了农村改革的第一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随后,青壮年农民南下务工潮的兴起,劳动力日益减少,农村经济增速放缓。面对机遇与挑战,为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市把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突破口,打基础、抓粮油、强畜牧、优果菜,调结构、聚产业、优布局,让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水成渠,形成高标准农田。
  40年后,宝鸡现代农业园区焕发出勃勃生机,形成了凤翔南指挥镇、岐山益店镇、扶风召公镇整镇推进的粮食园;眉县齐峰、槐香等猕猴桃、草莓园;千阳海升现代苹果产业园;陈仓区国人现代、绿丰源,太白咀头等蔬菜、食用菌园;陇县绿丰、麟游南坊、凤翔华龙为主的奶牛、布尔羊、肉鸡园;麟游九成宫、凤县凤州的核桃、花椒园等。
  据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建成300亩以上园区380个,16个现代农业园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现代农业园区建成面积80.4万亩,占全市耕地保有量的14.8%,有国家级7个、省级43个、市级119个,带动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6家。
  张俊莲是千阳县南寨镇南寨村一位普通家庭妇女。改革开放初期,她常常因吃不饱肚子而发愁,不甘心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扔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丈夫走出深山,前往北京租店铺卖面皮、开面馆,但昂贵的房租使她并没有甩掉穷帽子。2013年,她听说家乡发展上万亩的矮砧苹果园,毅然回到日夜牵挂的故土,把6亩土地流转给海升现代苹果产业园,让土地生金,每年分红4800元,自己当上了果树作务技术员,月工资3000元。张俊莲切身感受到农村“三变”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40年来,宝鸡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实施机械化农业耕作技术,农机化一路突飞猛进,成为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为传统农业插上了蝶变的翅膀。千百年来农民“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愁、播种不用扶犁”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目前,全市农业机械化率达7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三产”融合打造园区经济升级版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近年来,我市着眼育繁推、产加销、农商旅一体化,加快园区“三产”融合发展,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新业态,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变单一的生产型、科技示范型园区为综合型园区,全力打造产业综合体。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推动农业园区与休闲观光相互联动,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太白县以13个省市级园区为载体,以高山有机蔬菜为重点,构建育苗生产、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推动三产协同发展,实现了由园向区的转变。园区先后建成以草莓、西瓜为主的300亩瓜果采摘园、林下土鸡养殖园、垂钓乐园、特色生态餐厅等,开设了农业观光、休闲体验、餐饮服务、垂钓娱乐等项目,使农业产业链条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记者在千阳县现代农业园区看到很多有趣的画面:苹果像葡萄一样攀着支架生长,奶牛戴着计步仪散步,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的电子仪器前,就可监控农作物长势……
  同样瞄准现代农业这个“香饽饽”的还有陈仓区。2009年,区上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加快三产融合。如今,在渭北塬区周原、慕仪两镇,整合涉农资金1.7亿元,吸纳外来资本3.6亿元,使陕西大明、陕汽华臻、绿丰源合作社等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34户“金凤凰”安家落户,现已形成集优质粮生产、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提质增效打造园区经济增长新引擎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耕作方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市上依托省、市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建设项目,选取了5个园区,示范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生产可视化监控、循环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和社会化服务、整村推进等提质增效路径。
  眉县齐峰种植园在生产加工、冷库储藏等区域,安装了监控设备,通过互联网,把生产全过程展示给消费者;陕西国人菌业通过用菌饼边角料喂羊,菌渣经过发酵和深加工后,做成有机肥用于桃园,鹅以桃园的杂草和昆虫为食,形成了循环产业;凤翔县神龙现代农业园区年产沼气20.56万立方米,为当地320户农户免费安装灶头、卡表,使农业废弃物实现再利用、零排放。
  一种以职业农民为主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市已有2600名农民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数量在全省领先,涉及粮食、蔬菜、水果、养殖等各个领域。如今,全市家庭农场1968个,年农产品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家庭农场达73个。同时,市上发挥园区企业、产业、就业等资源优势,让市级以上园区参与产业扶贫,通过订单收购、务工、发放农资等方式,带动50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电子商务开辟现代农业发展“新天地”。我市开通了“宝鸡农产品商城”,并与“宝鸡农业信息网”链接,形成集信息发布、产品推介、科技培训、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电子信息平台。现已发展网销会员328人,实现销售收入12.8万元。
  40年改革步履稳健,40年发展辉煌瞩目。如今,在宝鸡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现代农业园区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了一曲曲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强农惠农乐章。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