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把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眉县通过讲习所等形式宣传党的恵民政策侧记
    讲习员在横渠镇横渠村讲习所给群众讲扶贫政策。(眉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孙海涛

 
  眉县凭借“硬实力”,2017年,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28亿元。
  “硬实力”在增长,“软实力”如何在基层落地生根?如何用活“好声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眉县通过讲习所、广播村村响、宣讲直通车等形式全面打通“好声音”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点与面全局“一盘棋”
  眉县通过遍地开花的群众讲习所、广播村村响、宣讲直通车,将“好声音”连点成线,由线成面,形成全县“一盘棋”。
  目前,眉县按照有场地、有机构、有师资、有标识、有制度、有资料的“六有”标准,在各镇(街)、村(社区)办起了群众讲习所。这些讲习所,已经成为讲习理论、政策、技术、道德的一线阵地。
  “秦永宁,凭啥能被评为‘中国好人’?凭的就是志气二字!”10月24日,在眉县横渠镇横渠村讲习所,讲习员曹小宁面对乡亲们,讲起了贫困户秦永宁在丈夫去世后,立志脱贫、守信还债的故事,台下很多人眼中闪烁着泪花。
  “我认识秦嫂哩!”村民杨会芳说,但从没想到,她还债的决心这么大,吃的苦这么多,现在多少人“向钱看”,但秦嫂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大家打心里敬佩她。 实际上,在眉坞大地,像这样的讲习活动几乎每天都在各地举行。或结合时政宣讲党的理论政策,或结合产业宣讲实用技术,或结合本土宣讲好人好事……好声音,正以最接地气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中”。
  记者在眉县横渠镇、金渠镇、齐镇等地采访,看到每一个讲习所都窗明几净,理论、政策、技术、道德讲习员姓名照片全部予以公示。眉县县委一名干部说:“讲理论是为了让群众明方向、有信仰,讲政策是为了让群众明目标、有干劲,讲技术是为了让群众明方法、有本领,讲道德是为了让群众明是非、有品行,通过‘四讲四明四有’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实际上,群众讲习所只是眉县奏响“好声音”的方式之一。与此同时,广播村村响、宣讲直通车等多种形式,如同一枚枚棋子,“嵌”入眉县千家万户的生活之中,形成了围绕中心一致向前的“一盘棋”之力。
  远与近直达“第一线”
  今年以来,眉县全面打通“好声音”传递的“最后一公里”,让“好声音”直达村组“第一线”。
  “我们村14个村民小组,现在全部安装了广播村村响,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收听,作用真不小哩!”金渠镇宁渠村村支书刘军仓说,“村村响”每天7点、12点、19点都会准时响起,每次一个小时,每到广播响起,很多村民都会一边吃饭一边听广播。
  “不听不行,大喇叭里有好东西哩!”宁渠村年过七旬的老人李西会笑着说,“扶贫有啥新政策,猕猴桃园有啥新技术,都能听得到,还不占用干活睡觉的时间,嫽得很!”
  “嫽”是有原因的。记者在采访中,眉县槐芽镇红崖头村“村村响”正在开播——“听众朋友,大家好!随着我县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各项健康扶贫政策也作了一些适时调整。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县合疗办副主任吴军科,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哪些政策有调整……”
  此时,不少村民神情明显专注起来。贫困户杨丽丽说,广播里的东西真有用,今年贫困户参加新农合有啥变化,在村卫生室或者镇卫生院门诊报销都有啥新政策,只要认真听广播,啥都明明白白。
  在眉县电视台的“村村响”节目单上记者看到,每天播出的节目可谓丰富多彩,既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十九大精神》,又有猕猴桃病虫害防治知识,还有农村土地流转、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政策措施,群众的广播“大餐”营养丰富。
  记者了解到,“村村响”已经覆盖到16个行政村,目前这一举措正在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到今年底,“村村响”将覆盖眉县80%的行政村,明年将覆盖眉县全部86个行政村。
  舍与得凝聚“一条心”
  无论是群众讲习所、广播村村响、宣讲直通车,都需要一定的人员和经费投入。然而,面对利民利县的好项目,眉县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凝聚起了全县上下“一条心”。无疑,相较于投入来讲,所“得”大得多,这无疑是眉县的智慧之举。
  “今天的场面实在大,党中央召开了十九大,举世瞩目目标大,‘一带一路’市场大,高速铁路里程大,今天的掌声大不大?”不久前,在槐芽镇举办的宣讲直通车演出现场,退休职工袁建设的快板引得台下上千人掌声阵阵。
  今年以来,这样通俗易懂的演出在眉县高频率上演,参与宣讲的成员还先后创作了快板《眉县新春真热闹》《精准扶贫暖人心》、小品《差一点》等宣讲作品13件,其中快板《天经地义》、小戏《夜来叽叽声》等获得全国和省市奖励。目前,该宣讲直通车已经在全县范围内宣讲100多场次,分散宣讲133场次,受众约15万人次。
  受众众多、喜闻乐见、变“课堂式”灌输讲述为“体验式”感悟,这是眉县群众讲习所、广播村村响和宣讲直通车传递“好声音”的共性。不少群众向记者表示,这种“好声音”是有力量的,一方面,村里关心国家大事和崇德向善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身边的懒人和打麻将的人越来越少。
  眉县的“好声音”,推动了政策落地,助推了经济发展,加快了文明建设,弘扬了新风正气。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