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生态宝鸡处处有美景
——我市绿色生态建设扫描
    金台区福临堡村村民在广场休闲。本报记者卢志平摄(资料图片)

  

岛茜

 
  深秋时节,西秦大地仍草木葱茏。各种树木花卉,让宝鸡城区洋溢着生机;北坡南山两条绿带,护卫着这座国家森林城市。
  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不懈努力,让绿色成为主旋律,让绿色为人民服务。如今,漫步城区,一项项增绿点翠的工程,将城市生态系统连接起来,成为展示宝鸡山水美、生态强、环境优的多彩画卷。
  矢志不渝为宝鸡增绿披彩
  作为西部城市,干旱少雨制约着城市绿化。然而,让城市绿起来,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梦想,也是宝鸡374万人共同的心愿和追求。
  对西北干旱地区而言,植树造林是属于长期投入、收益甚微的事。但不惧挑战的宝鸡人以改变现状、创造历史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绿色宝鸡”新家园!2005年,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根治大北坡、建设新家园、村民大搬迁”,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由此展开……
  东西全长5.2公里,总面积达256万平方米的北坡森林公园,既是市区最大的开放型公园,又是城区北侧天然的绿色屏障。日前,笔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自2005年北坡森林公园建成开放至今,已有上万名志愿者先后在园内栽植各类树木600余万棵。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园内森林覆盖面积达23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而刚刚开园时,公园森林覆盖率尚不足50%。
  2011年,我市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绿色宝鸡建设活动,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大幅提升,绿色成为城乡环境的主色调。目前,我市城市园林绿化评价等级达到一级标准,城市整洁程度、绿化水平位居西部前列,市区307条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
  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出,绿化工作要有新思路,提出了植树造林向植绿造美、绿化造景转变。近年来,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呈现在市民面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强力推动美丽宝鸡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近年来,我市加大北坡森林公园建设力度,由绿化向“增彩”升级,栽植黄栌、元宝枫、火炬树、红叶李等彩色树种59.6万株,营造特色景观片林5488亩,为北坡披上“彩装”。金台区在团结村段种植了百亩香花槐,陈仓区在齐西二村等地栽植了山茱萸,岐山县在另胡村段栽植了山桃、山杏,眉县、扶风县分别栽植了金叶榆、黄连木。
  典型带动生态引领惠民生
  在我市绿化建设中有一段佳话——“黄金地段不换金,建园植绿惠万民。”在渭滨区政府旧址的拆除建设中,让利于民,生态优先,舍弃商业开发,建设绿地4000平方米,成为宝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而历时8年的北坡整体大搬迁,植树建园恢复生态,累计绿化面积达230万平方米,植树120万余株,成为市民近郊游的理想之地。
  宝鸡是因路而兴的城市。长期以来,铁路两侧、公路沿线房屋乱建、环境脏乱差,成为影响城市面貌的顽疾。我市借力“关中大地园林化”工作,地方、铁路携手在全省率先整治市区铁路沿线,建成11个街心公园,形成长达31公里的绿色园林景观长廊,让城市“隐痛”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金台观东坡面是市区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点位之一。近年来,金台区依坡势建成了景观林带区、樱花区、草坪区、赏梅区4个景区和一处林荫停车场,栽植雪松、油松、樱花等乔木,栽种西府海棠、小龙柏、丛生红叶李等灌木。昔日的地质灾害区,如今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娱乐的好去处。
  正是在这些“典型”的带动下,一个个引领民生的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人人播绿、处处建景,经过多年的投入建设,换来了“半城亲水,一城绿荫”的人居生态美景。
  见缝插绿亲民绿化见成效
  如果说沿城市骨架的绿化为宝鸡编织了一件新衣,那一处处小游园、小绿地、小湖面、小景点,便犹如一颗颗宝石点缀在新衣的每个边角。
  小事小工程,最能贴近百姓需求;小园小景点,最能反映城市个性。近年来,我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充分利用旧城改造的机会,在百姓家门口建设“小游园、小绿地、小景点、小水面”,摸排“边角地、废弃地、垃圾堆”,填补“空白点”,提升“薄弱区”,每年将建设任务详细分解到各区、部门,一处处瓦砾堆、绺绺地和卫生死角,成了生态园、游乐园、健身场。市园林环卫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民生‘小工程’的建设,既兼顾百姓‘推窗有绿,出门见花,十分钟进园’的亲民宗旨,也化解了土地、资金等矛盾,可谓画龙点睛、事半功倍。”
  金台区金河镇牛氏庙村村口,原来有一处垃圾坑,一刮风,垃圾随风而起。从去年开始,镇上便清理垃圾坑建游园,如今,只见一大片青翠的竹林随风摇曳,村民游玩其间。
  龙泉广场是我市老旧小区新建游园的典型。10月26日上午,正在龙泉广场锻炼的市民陈银宽说:“如今小游园、小广场就在身边,锻炼休闲不再是难事。”身边增绿、庭院增绿,是我市注重“以人为本、亲民绿化”的实践。每年金台、渭滨、陈仓、高新区,都将新建5个以上1000平方米的街头小游园,针对小游园项目,政府财政每年列支从10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加上渭滨、金台、陈仓三个区财政投入,累计投入近亿元。目前,113处社区公园、小游园,为市民提升了幸福指数,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2%,市民对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达到92%。
  重点治理渭河畔上绣绿裙
  宝鸡的周秦历史文化沿渭河而生,宝鸡这座工业城市因渭河而兴。这条母亲河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个时期,与渭河相邻的一些小企业、小作坊向渭河排污、倒垃圾,渭河水变得脏污不堪。
  从2012年起,我市积极落实省政府“渭河水质三年变清”的要求,把渭河治污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打响了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三年战役。“以河为基,以水为魂,以路为骨,以林为韵。”按照“滩地布绿、堤防造景、河道设闸、蓄水成湖”的思路,市区形成了面积420万平方米的“一闸五坝”六个水面,建成120万平方米的渭河公园和23万平方米的支流河岸小园林,成为水景、堤景、桥景、灯景、树景等多样景观相映生辉的滨河立体绿色生态走廊。
  渭河市区段建成的两个渭河滩地公园,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在市区渭河两岸建成30公里长的绿色长廊,以“一条河流一个特色,一段堤防一处园林精品”为目标,逐年实施植绿,落实绿化管护责任,市区河道的绿化面积达到了67万平方米,初步达到了河床基本有绿色覆盖,河流节点部位有精品添彩,改变了河堤及护堤地荒裸的面貌,展现出了园林式、亲水、生态等绿化景观,“一湖两岸”成了城市的“绿芯”。
  政府向公益事业倾斜,企业向民生项目投资。宝鸡石鼓山北侧,一座古色古香的廊桥飞架渭河南北,这座宝鸡新的地标式建筑,东岭集团投资额达到8000万元以上。形成的80万平方米人工湖,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成了游人观光的好去处。
  如今,俯瞰宝鸡,一条河流穿城而过,两条林带蜿蜒东西,绿色点缀在城市各处,形成了一个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美丽画卷,生态美成为宝鸡又一张新名片。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