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家堡村村民参加民兵集训合影 任刚介绍村子历史 老人们在幸福院吃午餐 村中随处可见家风家训文化墙 豆家堡村的孝道文化一条街一角 本报记者 祝嘉
豆姓历史源远流长
地处眉县东部的横渠镇,南靠秦岭,北临渭河,北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张载在此创办横渠书院,并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成为后世政客文人至高的理想和追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大批海内外华夏儿女来到张载祠拜谒、学习、参观,张载祠已成为横渠乃至眉县、宝鸡的一个文化地标。
豆家堡村位于张载祠以南3公里的地方,全村有村民2908人,主要有曹、任、苏、于、张、王、陈、豆、齐、吴、谢、郭、朱等姓氏,其中,豆姓是第一大姓氏,约有400人。说起本村“豆”姓的渊源,村民豆长存告诉记者,根据考证,他们这个“豆”姓,是“窦”姓的简化,而窦姓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太康时期。太康是禹的孙子、启的儿子,据史料记载,太康在位时,荒废政事,不理民情,导致内部矛盾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一日,太康外出打猎,东夷的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趁机带领族人拦截了他的归路。太康大惊失色、拔腿就跑,但后羿是神射手,他张弓搭箭,射杀了太康。
太康死后,后羿先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王,又立仲康的儿子相为王;不久,后羿又赶跑了相,自立为王。相带着怀有身孕的妻子后缗逃跑到同姓氏族斟灌、斟寻部落,有穷氏部落讨伐斟灌、斟寻,相被杀掉,后缗躲入窦(洞)中幸免于难。后来,后缗逃回娘家有仍氏部落,并在那里生下了儿子少康。
数年之后,少康继位。为纪念这段历史,少康将他留居在有仍氏部落的两个儿子抒、宠改姓为“窦”,世代相传至今。窦姓氏族大都尊少康为得姓始祖。
除了豆家堡村,眉县横渠镇大镇村、汤峪镇豆家河村也有豆姓聚居,约有4000人。至于“窦”姓何时变为“豆”姓,豆长存表示说不清楚,他们曾一度想恢复“窦”姓,但由于牵扯太多、难度过大而作罢。
自古至今英杰辈出
“窦”姓虽然是一个小姓,在中国姓氏榜上排名第249位,但历史上却是人才辈出,其中,最令豆家堡村豆姓人氏骄傲的,是他们的同支——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太穆皇后。
据横渠村村民任刚介绍,这位皇后出身于鲜卑贵族纥豆陵氏,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汉化改革中,将纥豆陵氏简化为单姓窦氏或豆氏。窦氏嫁给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时,李渊还未称帝,而是一个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而又文武双全的年轻贵族。
窦氏从小喜读史书、熟谙政治,嫁给李渊后,成为他成就一番事业的贤内助。李渊任扶风太守时,得来几匹好马,窦氏劝他说,不如把这些马献给皇上,留着反而会招来嫉妒和祸端。李渊没有听从,后来果然因此被罢黜。从此,李渊遇事便与窦氏商议,养成了谨小慎微的处世作风。遗憾的是,窦氏没有看到李渊反隋称帝就去世了。李渊登基后,追封她为穆皇后;李世民继位后,又追封她为太穆皇后。
豆家堡村由曹家村、苏家村、于家园、豆家堡、齐家堡5个自然村合并组成,由于豆家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合并后的村子便以“豆家堡”为名。受张载关学思想影响,豆家堡人耕读传家,养成了勤劳、聪慧、俭朴、谦逊、敏锐、果敢的性格特点,也涌现出了一批或文或武、爱国爱家的英杰:
清嘉庆年间,于家园人于绥被皇帝亲授为八品黄衣寿官;同治年间,于家园人于天角、于占鳌两人双双中举,其二代三代又连出七位秀才。
民国时期,曹家村人曹衡基曾任横渠镇镇长、眉县政府督学,在此期间,他以官员身份掩护过中共地下党眉县负责人张衡,新中国成立后被确定为民主人士。
新中国成立前夕,豆家堡人豆克顺、豆振仓经张衡介绍成为中共地下党员,多次向延安边区运送战略物资,并在扶眉战役中组织民兵参与支援前线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齐家堡人齐积太任原武家堡乡民兵营长,带领民兵打土匪、斗地主、镇压反革命,为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此外,还有村民参加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其中一些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孝道文化匡正家风
在豆家堡村大戏楼两侧,挂有一副巨大的楹联,上联是“关学待兴,德业相劝,月旦评,窦宰故园先一步”,下联是“贤达毕至,礼俗互交,和音启,横渠仁里炳千秋”。豆家堡村党总支书记齐全德解释,豆家堡村人沐浴张载关学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将对前辈的敬仰和对家乡的热爱,化为传承和弘扬以孝道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力争将豆家堡村建设成为宝鸡孝道文化第一村。
和其他村子一样,随着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涌向城市,豆家堡村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前些年,村里一些老人长期得不到照管,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精神生活也很贫瘠。为解决这一问题,豆家堡村从孝道文化入手,在村文化广场周围定制了二十四孝汉白玉石雕,让村民对孝道文化有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不仅如此,豆家堡村还在于家园打造了“孝道文化一条街”,对各户人家的家风进行总结,拟成楹联,予以悬挂,让人一眼便知,也让其他村民以此为榜样来学习。
村民于会兵家门前的楹联是“逢节教子应知怀谦仁厚,度日修身久谙守德益深”,于会兵与妻子孔会霞都是农民,但深知明礼守德的重要性,他们从自我做起,对孩子言传身教,将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研究生。于会兵说:“村上给我们挂的这副楹联,既是一种奖励,也是一种提醒,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
家风正,文化兴。据村委会主任张增峰介绍,每年,豆家堡村都会评选好媳妇、好儿女,并在全村进行表彰,鼓励大家向榜样学习。在榜样的带动下,豆家堡村家家树立起好家风:村民豆会侠家形成了一个“新传统”,晚辈要给长辈洗脚,就连小孙子也学会了给爷爷、奶奶洗脚;村民齐田恩的妻子因患脑瘤视力急剧下降,齐田恩多年来不离不弃,一边挣钱养家,一边照顾妻子;村民严红侠因为丈夫工作忙无暇顾及家庭,便一人挑起赡养老人的重担,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患病的公公婆婆……如今,豆家堡村敬老孝亲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