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城乡健身器材的安装方便了百姓强身健体,推动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然而,安装在室外的健身器材长期“服役”,“带病上岗”的情况也时有所见——
如何让健身器材不再带病上岗?
■张晓晔



     
    多数管护妥善个别带病上岗
  10月21日早上,市人民公园游人穿梭,公园内三处小广场均安装了健身器材。笔者注意到,这些器材都完好无损,擦拭得也很干净,在跷跷板、秋千等器材上,可以看到焊接维修的痕迹。
  渭河公园作为全市最大的开放式公园,占地面积147万平方米,是宝鸡人晨练和散步的最佳选择地。这里安装有“全民健身路径”配建器材20余套、3000多件,数量多,分布散,使用率高。笔者走访发现,一些器材的外观看上去新旧差异明显,每个器材都有“身份证”,但安装时间一栏并未填写。上午10点多,有不少群众在健身器材上活动健身。市民付先生与其他一起健身的市民说,他们每天都来公园锻炼,公园里有专门巡查的工作人员,若是有“受伤”的器材,很快就会被修好。
  相对于公园,社区里的健身器材管护却不尽如人意。笔者在市区金陵新村社区广场看到,其中一件器材“身负重伤”已经不能使用,其他几件器材虽没有损坏,但旁边不是放置着垃圾桶,就是停放着私家车,根本无法正常使用。被私家车侵占健身场地的情况在市区新建路某公司家属院也同样存在。“健身器材有损坏的,没法使用;小区里私家车很多,经常侵占健身场地,所以这些器材也没法使用。”小区居民抱怨道。
  室外健身器材除了“全民健身路径”配建的器材以外,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笔者调查发现,农村与城市都存在着健身器材有人用无人管的尴尬局面。“过去虽然说是村委会负责管理,但村委会人少事多、经费紧张,常常忽视了这项工作。”陇县温水镇坪头村村委会副主任苏园生说。
  据了解,健身器材在市区的安装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的安装覆盖率达到94%,城乡均实现了“15分钟健身圈”的目标。
  城市管理人员紧缺农村有人用没人管
  早在2012年,针对健身器材的大量推广安装,市体育局就出台了《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室外健身器材由社区、村委会、公园(广场)等接收方负责日常的管理与维护。虽明确了责任,但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哪里需要,打个申请,市局负责安装,为的就是方便群众走出家门就能锻炼,但人人都愿意用却没人乐意管,《办法》出台几年了,但各单位没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有些小区还存在缺少维护经费的难题。”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张宏周说。
  渭河公园安装的健身器材较多,使用率也高。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康宗立告诉笔者,公园有专门的巡查队和维修队,负责全部公共设施的巡查与维修。“器材太多了,公园又大,工作上难免力不从心,检查不到位和维修不及时的情况在所难免。”康宗立说,明显的损坏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有些螺丝松动、零件破损等小问题容易被忽视,好在热心的市民非常多,他们一旦发现问题,也会向工作人员反映,与维修队共同监管公园里的设施。康宗立说,每年仅健身器材的维修费至少要三四万元。
  市人民公园保卫科科长李莉说,在维修健身器材时,有些配件根本买不到,想联系厂家又联系不上,因此,急需一名专业的体育器材维修人员。“有的专用零件坏了宝鸡到处买不到,只能找相似的换上;有的连相似的都找不到,就只能申请换新了。如果有专业人士指导,维修可能就没有那么难了。”她说。
  市区新建路某公司家属院的几位居民告诉笔者,院子里的健身器材由家委会管理,要是坏了家委会的人会反映到公司,再由公司出钱和派人维修。“你说这些器材没人管吧,可坏了也有人修;可要说有人管,你看这些私家车都停在健身器材旁边,根本没法用,这事也没人管啊。”院子里的一位居民抱怨道。
  1996年,全民健身工程走进各乡镇,“健身风”从城市吹向农村,我市各个村镇相继建起了运动广场,还增设了篮球架、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村民的生活多了乐趣,幸福指数逐年攀升。“装上健身器材时,村民都很高兴,但使用时间长了,就有损坏的情况。尤其小孩子调皮,常把器材当成玩具,容易造成损坏。”苏园生说,村委会人少事多,经费也十分紧张,坏了的器材有时只能先放着,等有机会了再维修。
  公园(广场)因为公共设施较多,都有专门的维修队,健身器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日常的管护和维修工作相对比较完善。但社区、农村没有专门的维修队,大多又是由干部兼职管理,兼顾不上是常有的事。同时,农村经费紧张,这项工作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扶持政策走进农村专人专费管护器材
  市体育局出台的《办法》虽明确了健身器材的责任管理方,但各单位在执行时,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人,更没有解决部分社区和农村缺少管护经费的难题。“安装健身器材时人人都乐意接受,恨不得多安装些,可装好了又没人管,为民服务的公共设施有的变成了影响居民生活的‘铁垃圾’,这与当初推广健身器材的初衷是背离的。”张宏周说。
  今年7月,宝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专人专项资金落实农村体育器材管理,解决了过去没人管、没钱修的局面。《意见》要求10月前,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兼职体育健身设施管护人员,市级财政与县(区)级财政对有体育健身设施的行政村每年每村补助1000元,用于保障管护人员工资和体育健身设施的维护。此后,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管理工作也将纳入各县(区)全民健身评价体系,进行评估考核。
  “过去每个村的健身器材由各村村委会负责,但大多管理不到位,群众抱怨比较多。这次要求各村必须配备一名健身设施管护员,贫困户优先。同时,每村制定健身设施管理制度,并给健身设施制作档案,记录安装时间、维修情况等信息。”陇县教体局副局长何卫兵说。
  前些日子,眉县先后举办了5场体育健身设施管护人员培训会,明确管护员的职责、工作标准,体育健身器材的使用安全、修缮事宜及绩效考核等,并要求各村重新对健身设施、器材摸底登记,建立台账。
  《意见》的出台,虽然只涵盖了农村健身器材的管理工作,但所提出的“专人专管”和“专项资金支持”却为全市室外健身器材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只有加强管理,才能让室外健身器材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同时呼吁大家,爱惜公共设施,文明使用。 
  

声音
公共设施管好才能用好
关华

  公共健身器材是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近年来,在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我市公共健身器材在市区安装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也达到94%。然而,在健身器材的使用方面,却暴露出管理缺位的短板,值得相关部门重视。
  这些年,安装在城乡社区的各类健身器材,为群众休闲健身、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由于使用频率高、使用者操作不规范、年久失修、无人管理等原因,一些健身器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现象,有的甚至“缺胳膊少腿”,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隐形杀手”。健身器材使用出现问题,固然有人为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公共健身器材公共的属性,不是“无人管理”的借口,越是这样面向大众的公共设施,就越要加强管理,把好事办彻底、办到位。
  既然这些公共健身器材是用来帮助群众强身健体的,就必须加强维护,保证它的安全性就是保护群众的安全。要把对健身器材的管理责任确定到人,指定专人定期检查,落实专项经费维修,相关部门定期检查使用情况。只有制度落实、人员到位、经费保障、监督有力,才能给群众营造安全有序的健身氛围。
  健身器材离不开群众的共同爱护,相关部门应该以多种形式指导群众正确使用健身器材,主动树立监督意识,制止损害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行为,积极参与到健身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当中。同时,鼓励群众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破损健身器材的线索,形成全民共管的良好局面,让全民健身在我市蔚然成风。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