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在手机上发的那些表情
你觉得像你吗
设想一下,假如你突然失忆了,失去了十年的记忆。
记忆停留在十年前的你,打开你的手机,看看前些日子你和朋友对话时发的表情,你一定会觉得这手机的主人是个小孩儿,说话方式很可爱嘛,又是挤眉弄眼又是吐舌头的,内容还夹杂着一些明显语法不通的句子,和一些奇怪的“成语”。你可能会感叹——现在的娃,啥都拿来当成语,成语是要有美的音律和经典故事的,几个词缩一下就叫成语?幼稚!
别人说这就是你,你肯定不信,我?我一个七尺昂藏,跟人说话还“么么哒”?我一个一把扳不倒的汉子,还会发个表情跟小兔子似的跳来跳去?不幸的是,这就是在这十年里你有可能发生的变化之一,你在努力学着像一个年轻人一样去表达。
在对年轻人的错误认识上
又错误地认识了自己
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可能和智能手机有关。智能手机的出现,在对我们能够看到的社会生活方面产生巨变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行为做潜移默化的改变。
从感叹智能手机是年轻人的玩意儿,到不刷微信朋友圈就没法安睡的过程并不长,哪怕你已经70岁了,也逃不过这个规律。毕竟,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通过手机交流,哪怕面对面坐着,也喜欢在屏幕两端聊得热火朝天。手机的交流有它的方式,这个方式是在你嘲讽现在的年轻人迟早会被手机弄成白痴的时候,就被这些年轻人制定,并且被比他们更年轻的人不断更新的。也就是说,大家都在使用的最流行的沟通方式,是由年轻人建立,并制定规则的,而这个“年轻人”只是个概念,没有年龄标准,因为他们不断地在被更年轻的人取代。
所以,不管你多大年龄,都会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认为自己应该像年轻人一样,用最新的观念去交流。这可能导致你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识。
纷繁芜杂的网络语境
让恐慌的你想找到依靠
别人都在追剧,我连名字都没听过,是不是落伍了?别人都在谈论新闻,我却不知情,是不是和社会脱节了?别人都在说的俚语,我压根儿听不懂,是不是真的老了?在网络语境中,我们最容易获得这样的挫败感,这就促使我们加倍努力,去学习那些我们根本没有精力和必要去学习的事情,这个行为实际上是被动的;你要非说你是主动的,那你只是主动地在迎合而已,迎合你认为年轻人世界里的那些潮流。
这其实是一种恐慌,害怕逐渐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主流的年轻人不理自己了。每个人都害怕老,除了害怕生理机能衰退,更害怕精神层面上被社会抛弃的孤独。避免或者延缓这种情况的办法似乎只有一个,就是向更年轻的人的文化习惯靠拢,使自己看上去和他们一样。其实,他们并不这么看,他们挺希望你还是你自己的,因为他们在乐享自己文化圈的同时,也需要比他们更高级的文化圈,这是他们最欠缺的生命体验积累出来的高级,与潮流无关。
大家都看到了你的精彩
为啥你自己不知道?
世界因你而精彩,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这话你经常拿来教育孩子,可放到自己身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了。因为你老在看别人,很少看自己。就算爱照镜子的美女,一生凝视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何况这些时间大部分是在看眼线画歪了没。
所以,善良的你在感叹、羡慕、欣赏别人的同时,多少有点妄自菲薄。要不怎么连买个衣服都要看别人穿了好看才去买?你对自己的能力和审美有点不尊重。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这些年这种情况越发严重了呢?因为你把以前能够拿来看自己的时间,也拿来看手机了。不过这里不是在抱怨手机,而是说这种已经主宰我们生活的工具所带给我们的世界,这是一个信息量大到让你无所适从的世界,你根本无法判断你获得的教导是来自一个真正的北大教授,还是一个想通过获得点击率挣两个钱的无业游民。你甚至都怀疑自己一分一秒经历过的生活所带来的经验了,因为在那些天花乱坠的热血澎湃的或者温情脉脉的各种“经验”面前,自己的经验也太朴素了,感觉别人都是诗和远方,自己就是苟且偷生。这就让人遐想了,要是我再年轻一回,一定不会这么过,想得多了,就成了对年轻的盲目崇拜。每个人都从年轻走过,而且必须走过,停在那儿的话可不是啥好事儿。就像再好看的电影也有散场的时候,你要是打算泡在电影院不出来,那你很快就没钱买电影票了。
当你认为失去青春的时候,一定获得了些什么,用宝贵的岁月换来的东西,绝对价值不菲。
你不必非要融入年轻人的世界
因为你有自己的
生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出生到老去,每一个阶段有各自不同的责任,所以在不同的生命阶段自然有不同的精神世界。也许是飞一般提速的信息科技,让目不暇接的我们产生了只有扶着年轻人心里才踏实的感觉,却忘了年轻人的成长还需要我们的经验。
在信息还没有爆炸的年代,我们的长辈还在哀叹这些茫然的下一代将何去何从,怎么刚刚过了几十年,我们就感叹自己无法融入年轻人的世界?
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这些不同的世界各自交流、互相交流,缺了任何一个环节,社会就不完整了。年轻人的世界属于年轻人,那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相互交流的地方,他们渴望和你交流,但并不想看到你学他们说话的样子。就像你希望看到年轻人能够了解你自己的世界,但并不喜欢他们故作老练的姿态,是不是模仿得有点稚嫩,一眼就能看穿?反过来也一样。这样的融入,实际上并不是真诚的交流,而是自己有了心理需要,却又不说出来。
年轻人最喜欢你的,是你的生命经验所带来的成熟稳重和自信。在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会越来越需要,越来越喜欢他们身上还没有的这些特质。在你自己的世界里做好自己,让你成为社会生活中饱满而充满正能量的一个环节,这是你在年轻人面前最大的自信,也是你最重大的价值。你看你的角色这么重要,你真的没有必要去迎合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