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蟠龙新区
第05版:交警之窗•广告
第06版:城管之窗
第07版:特稿•广告
第08版:文学周刊
第09版:文学周刊
第10版:文学周刊•连载
第11版:公益广告
第12版:专题
标题导航
|
雨篷上的玉米
美女与伞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雨篷上的玉米
◎杨耀峰
裴老三春上住进城里后,常常会一个人默默地站在窗前发呆。
窗外是一条水泥马路,不宽,刚刚能通过两辆小车;也不平整,还没有老家村后的那条省道平整,上面坑坑洼洼的如同蛤蟆的脊背。马路上时常有车子通行,嘀嘀声不断,有时还会堵车。马路两边全是密密麻麻的店铺、饭馆,每天清晨、午时、傍晚,马路上人满为患,饭馆里人头拥挤,空气里飘散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浓浓的饭菜味儿、油烟味儿,仿佛全世界这会儿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罐头盒子。裴老三能感受到这种密不透风的挤压让他有一种巨大的窒息感。他情不自禁地长长地呼吸几口气,转身对老伴说:“咱们住进了蚂蚱笼子,钻进罐头盒子,这哪里是人待的地方!”
他与老伴其实是来带孙子的。孙子四岁了,上幼儿园。儿子与儿媳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早出晚归,有时还要加班。儿子与儿媳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一直在家寄放的儿子接到了省城,也让老两口来省城居住。名义上说是来享享福,实际上是来帮着带娃。裴老三开始不想来,说带孙子老伴去就行了,最终还是拗不过老伴,这才勉勉强强地来了。他从未想到,城市里会是这样的。人那么多,环境那么嘈杂,空气那么不好闻。裴老三来的第二天,省城里出现了雾霾天气,站在三楼窗前望出去,满世界一片灰白,对面的高楼也看不清。有那么一会儿,裴老三觉得整个世界都在晃动,他就像驾云一样。
儿子劝老子有时间出去多转转,说省城到处都有可以看的地方,比如说碑林、兴庆湖、大唐芙蓉园,还有大雁塔、动物园、大明宫遗址、历史博物馆,再往东去是秦始皇兵马俑旅游景点。裴老三开始也去了一些地方,可不知为什么,总是觉得这省城里不如自家好。而最让裴老三感到难以忍受的是,在这里找不到一个熟人可以闲聊,一出门全是陌生人。就是住在同一座楼上的人,左邻右舍的,楼上楼下的,也没有认识的,而且大家见了面全都不吭声。这情形让裴老三心里十分难受。在农村里,谁见了人不问候一声呢?
这天晚上看电视,电视里介绍某个城市有一个人在阳台上种菜,种的菜样样式式,竟然够一家人平常吃的。裴老三看着电视,说:“这人能得很。”儿子说:“现在能人多得很。不过他不在阳台上种也由不得他。要是他有咱家里的土地,他还会在阳台上种吗?”裴老三却动了心思。三楼外面有一个雨篷,戳出楼房有三米多,左右宽度有五六米。上面扔满了垃圾,有矿泉水瓶子,干吃面包装袋,颜色不一的塑料袋,还有儿童用旧了的玩具。但站在楼下朝上看,却看不到一点东西。裴老三看得久了,心里就动了。有一天吃毕早饭,早早地送孙子去幼儿园后,裴老三打开窗户,提着笤帚,钻出屋子。雨篷离窗户高约五六十厘米,一步就可以跨到。他来到外面的雨篷上,用笤帚打扫干净,又用脚步量了一下大小。他站在上面朝下看,街道里人影幢幢,车水马龙,大家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发生了什么也不在乎。人们更多的是朝前看,很少有人向上看。裴老三站在雨篷上半天了,竟没有一个人看到他。这让裴老三觉得一阵安全。
裴老三谁也没有告诉,第二天把孙子送进幼儿园后,就去了环城公园。那里有花卉苗木。有花卉苗木的地方自然有土。他掏出自己身上装的布袋子和小铲,在花圃里挖土,装进布袋子里,又把挖毕土的地方用手抚平了。装满一布袋子土后,他挎在肩上坐车回去。老伴问他布袋里装的是啥,裴老三说:“土。”“你装土干什么?”“我在外面的雨篷上种玉米。”“你胡成啥精呢?外面的雨篷能种玉米?那地方又不是你的,人家会同意你种吗?”“我不管。反正现在闲着呢。”“万一人家知道了罚款呢?”“我又没有种大烟,他罚啥款呢?说不定还会表扬我呢!”
裴老三不理会老伴儿的劝阻,天天去环城公园里挖土。后来公园的管理人员阻止他挖土,他就又坐车跑到城乡接合部的田野里去挖土。他不怕辛苦,不怕麻烦,愚公移山般坚持不懈地挖土,终于在四十多天后把雨篷用土苫严了,足足有一尺厚。有一天,儿子站在窗前看到这奇观时惊住了。“爸,你干啥呢?这地方你怎么敢种庄稼?这地,不,这不是地,这是雨篷,这不是我们的。我们无权在上面铺土。要是让人家知道了,非得定一个破坏楼房的罪名不可。弄不好还要罚款呢!”儿子振振有词地说。
“不会的。到时候他们问起了我有话说。”裴老三神情镇静地说。
孙子看到外面的雨篷上铺了土,听说爷爷还要在上面种庄稼,十分好奇,督促爷爷快种庄稼,说他也要跟上爷爷学。孙子十分调皮,把家里搞得鸡犬不宁,但却对爷爷的举动十分好奇,也就乖多了。儿子也就放任了父亲的举动,只是与妻子在一起议论起了,说父亲越老越像个孩子……
裴老三把雨篷上平平地严严地铺上土后,就用一块塑料薄膜把上面苫了。“这样保霜,水分蒸发也就不快了。”他对孙子说。然后他又去城里寻找玉米种子,好不容易在一处城中村的农家找了半斤黄玉米种子,花钱买了来,然后在一天清晨用铲子点种上了。裴老三细细地数了一下,他一共点种了二百一十棵玉米。自然,他用薄膜在上面覆盖了。他在农村一向是这样种玉米的。
这座楼上的人谁也没有发现有一个人会在雨篷上种玉米,而裴老三原以为会有人站出来阻止他的,但奇怪的是,这座楼里不论是住户也好,还是物业也好,都没有人注意他的非同寻常的举动。这情形让裴老三悬着的心放下了。
玉米苗是在一周后出土的。透过上面弓起成穹顶的塑料薄膜,能看到里面露出的玉米苗子嫩嫩的芽尖。这里的楼面朝南,阳光充足,光照时间长。由于紧靠着楼面,再加上塑料薄膜的保温与聚光作用,上面的温度在白天一直很高。裴老三担心塑料薄膜里面的玉米苗受热枯干,就在塑料薄膜上每隔十七厘米戳开一个小洞,给玉米透风透气。而晚上夜深人静了,他还会用水桶从自来水龙头上接下水,钻出屋子去雨篷上给玉米苗浇水。他干这些工作时劲头十足,双眼放光,来城里憋下的闷气也一扫而光。老伴看他精神头十足,不再蔫头耷脑,也就放纵了他,由着他的性子去干,但心里却总是揪着,怕以后出事。
裴老三自从在雨篷上种上玉米,人一下子变得有了精气神,不再闷闷不乐了,不再唉声叹气了,也不再嚷嚷着回家了。而且孙子对窗外的玉米十分好奇,从幼儿园回来了就趴在窗边问这问那,说玉米怎么还没有长大啊?玉米会不会在塑料薄膜里被闷死?玉米会不会渴得淌眼泪?玉米有没有好朋友?等等。孙子再不看手机了,也再不看动画片了,成天缠着爷爷要去外面的雨篷上看玉米。儿子与儿媳过去一直怕孩子爱看手机和动画片伤了眼睛,却又没有办法阻止,这下不用阻止了。孙子自觉地把兴趣转到外面的世界里。他们也就对父亲的举动不再反对了,但表面上却也没有夸赞父亲的举动。不管如何,孩子把兴趣转移到玉米上面,这就让他们为他少操了心。
雨篷上的玉米在裴老三的关注与作务下一点一点长高了。玉米苗钻出了塑料薄膜,伸展开了嫩嫩的绿绿的叶片。叶片反射着阳光,青绿青绿,可以看到叶子里面丝丝缕缕血管样的东西。裴老三想,那可能与人身上的血管一样,是输送营养的管道。裴老三心里纳闷,自己在农村种了几十年地,从没有看到过玉米叶片上那种筋脉样的血管,可在城里却看到了,难道这玉米种在城里就比农村高贵了?或者是发生了变异?裴老三不得而知。但裴老三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也就只在心里想了想。他把全副身心投入到雨篷上的玉米地里。
等到玉米长到一拃多高的时候,他给玉米间了苗,又去寻找卖农业生产资料的商店买了化肥,给玉米施上。他原本是想给玉米施农家肥的,可住在城里,上茅厕是在马桶里,也不能养猪,农家肥没有办法找到,就只能施化肥了。 他买的是尿素,买了2斤。
老伴说他要是用自来水浇地,只 怕头比身子大。儿子与儿媳也怕家里自来水费太高。可这天气却是善解人意,三天两头地下雨,这就省去了用自来水浇地。裴老三对老伴说:“看来老天爷也支持我种玉米。”老伴说:“你是额头上的疙瘩——碰上了。”老伴又担心地说:“谁知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我这心里老扑腾呢。”裴老三说:“不用怕。天不会塌下来。我这是给国家增加土地呢。”老伴嗤之以鼻:“虼蚤大的地方,国家能看上它?国家在哪里少修一个开发区,就会腾出几千几万亩土地的,哪里还能看得上你种的这点虼蚤大的地。”
孙子对窗外的玉米感到分外神奇,天天从幼儿园回来就拿着父母亲的手机拍照,有一天趁着家里大人不注意,竟然钻出窗户,来到外面的雨篷上,钻进玉米地里看玉米,不一会儿又跑到雨篷的边缘玩耍。这一下竟惊动了街道上的行人。大家抬起头朝上面看着,嘴里喊着:“危险!快下来!”这一喊越发引来更多的人围观。一时间楼下围满了观众。物业上被惊动了,几个人跑上楼来,敲开门趴在窗口一看,傻了眼!雨篷上全是碧绿的玉米,已长到一米高了。当然了,孙子是被裴老三钻出窗子抱进屋子里的。裴老三刚刚去上厕所,没有想到孙子竟把他这里的秘密出卖了,但是现在说什么也晚了。当然了,随着玉米的长高长大,这秘密迟早会被人发现,但现在却早了点。
裴老三顺从地站在两个年轻的物业管理人员面前,看着他们的眼睛。
“谁让你在上面种玉米?”一个瘦子物业管理人员恼羞成怒。
“没有人让我在上面种。”裴老三说,“可这上面是空的嘛,不种地多可惜。对不对?”
“你给雨篷上面堆了那么多土,万一把雨篷压塌了呢?你赔得起?”一个胖子物业管理人员说。他的脸上长有不少粉刺。他不时地用手抠那东西。
“就是再空,也不是你的。对不对?”瘦子说。
“你俩说得都对。可不知者不为罪嘛。再说,我已经种下了。”裴老三说。
“你说怎么处理啊?”胖子说。
“这样吧。我把这块地承包了。我给你们交承包费。”裴老三说。
“可以呀!”瘦子讥讽地说,“交多少承包费?”
“我算了一下。一亩地是666平方米。这个雨篷长6米宽3米共是18平方米,占一亩地的三十七分之一。我们那里一亩承包费是100元,是一年的时间。我其实只种一料时间,但可以按一年时间交钱。多交点吧。”
胖子说:“给我们交多钱?”
“两块六毛一。”
“哈哈哈……”胖子与瘦子放声大笑。胖子笑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好久,两人终于止住了笑。
“你在家等着,把你的2.61元准备好。我们给领导汇报去!”瘦子恶狠狠地说。
大概是孙子爬出窗口进入雨篷的一周后,雨篷上的玉米忽然蹿出上面的水泥边缘,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下。每天,总有不少人站在楼下面大雁一样抬起头看着上面绿生生的玉米,十分好奇。也有人拿出手机拍照,传上网去。网民“会飞的鱼”在网上留言说:“长在水泥森林里的玉米!”“天下为公者”留言道:“见缝插针的中国人!”“东方一白”留言说:“中国人何愁没有粮食吃!”……由于来这里围观的人多了,裴老三居住的楼一下子闻名遐迩,来这里租住的人也一下子增多了。更有不少情侣来这里拍照。你想想啊,在一个水泥森林样的城市里,忽然从一座楼房的中间冷不防蹿出一簇绿生生的庄稼,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啊!
一天,物业管理人员带了几个看样子是记者的人。他们进了裴老三的房子,站在窗前近距离地观看外面的玉米。其中一个白净脸子记者笑问裴老三是如何把土弄上去的,在哪里弄到土的,是不是在家里一直种庄稼。裴老三一一地说了。白净脸子记者夸赞裴老三是中国最老实的农民,没有忘本,即就是住在城市里,也没有忘记种地。白净脸子记者让裴老三钻出窗户,站在玉米中间,面对着他照了相。这时候,玉米已经快一人高了,碧绿的叶子上面毛茸茸的,伸展开来罩住了下面的土壤。站在玉米中间的裴老三神情有点怅惘。他觉得这一切有点不真实。
记者把拍下的照片与一篇文章发在报纸上,越发引起了轰动。记者的文章题目是这样写的:《生长在楼缝里的玉米——中国当代农民的城市化狂想曲》。文章对裴老三既表扬又批评,表扬他进城了仍然不忘初心种庄稼,这是中国农民最宝贵的品质,批评他的农民意识根深蒂固。对逝去的农业文明唱了一曲挽歌!
裴老三成了这座楼里的名人。几乎每一层的人都认识他,见了面向他打招呼,说他把这座楼炒红了。裴老三听了心里十分受活。终于有人与他说话了,他不再孤单寂寞了。他终于发现,城里也有热情大方的人。他在众人的夸赞声中待到了玉米的成熟期,收获了玉米。他准备在上面种上小麦。可当他把玉米收割完后准备种麦子时,一天,却见楼下停了一辆垃圾车,有几个工人从垃圾车上爬到雨篷上,用铁锨把雨篷上的土壤一下一下铲到垃圾车上。完了之后又来了一拨人,他们在上面竖起了高大的广告牌;电钻声响起,工人们忙上忙下地干了半天时间,一个高高大大的广告牌竖立在上面。裴老三有点纳闷:来人怎么不给他说一声就动手了呢?那雨篷上面可有他一个多月的心血和汗水呀!
裴老三心里发笑:“城里的人真是太可笑了,说翻脸就翻脸。”儿子见状对他说:“爸,别想不开。城里不允许在楼缝里种庄稼。人家本来是要早日把你种下的铲除的。只是后来因为记者好奇报道了,参观的人多,权当是给这家楼盘扬名了,所以暂时保留下来了。你以为城里能让人胡变着法子到处乱种?这里不是乡下,你以后要在城里生活,就得像个城里人一样。没事干了遛鸟、打麻将,到处胡转悠,千万不敢看到有一处空地就在上面种庄稼了!”
裴老三好像是听懂了,也好像是没有听懂。他目光里的那种怅然若失越发地重了。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