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蟠龙新区
第05版:交警之窗•广告
第06版:城管之窗
第07版:特稿•广告
第08版:文学周刊
第09版:文学周刊
第10版:文学周刊•连载
第11版:公益广告
第12版:专题
标题导航
|
政协委员一条建议贫困户多了增收路子
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
养牛脱贫牛劲十足
互助脱贫我带头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
宋圭武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持久发展,不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物质脱贫,还要高度重视精神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长期的物质贫困,会加剧精神贫困;而精神贫困,又会反过来增加脱贫难度。具体来说,一是长期的低劳动边际收益,会加剧人们的劳动厌倦感,催生等、靠、要意识,进而让人缺乏发展的主动意识和内生动力;二是生存压力有可能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及关系,不利于合作生产的开展。另外,根据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一般原理,当物质匮乏时,物质收益带来的边际效用趋大,而精神收益带来的边际效用会趋小,这将导致贫困人群对精神收益的低度偏好,造成社会规则意识的缺乏和机会主义的泛滥,增加发展的无序度。
目前,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了物质脱贫,如何进一步发展、向更高质量的小康迈进是摆在干部群众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个别没有实现脱贫的地区,脱贫难度更大,攻坚任务更重,群众的精神贫困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注重扶志与扶智的工作,让广大群众自觉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来,是基层干部必须做好的重要环节。
精神贫困并非群众独有,在贫困地区的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也多有表现,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庸、懒、散。摆脱精神贫困,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突破口就是作风建设。抓作风建设,需要正心、致知、践行并进。正心,就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宗旨意识切实植入灵魂深处。致知,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高度重视调研工作,更重要的是,学会深度思考。践行,则需要进一步规范干部考核任用制度,让评价体系不断趋于合理化,激励干部从小事抓起,落实好群众利益。同时,要坚定不移反腐败,对扶贫领域的腐败更要严肃追究,要真正实现“零容忍”。
贫困地区需要大力涵养开放、包容、诚信、拼搏的公共精神。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贫困地区的群众要努力克服等、靠、要意识,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此外,脱贫攻坚还需要进一步树立合作共赢意识。经济增长不能停留于小打小闹,要向合作要效益,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和分工效益,破除家族主义对公平开放竞争的制约。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扶贫工作提高到空前的高度,“中国号”行进到现在,留给我们脱贫攻坚的时间已很紧迫,干群团结、勠力同心、做好精神准备,才能打赢这场战役。
(转自《光明日报》)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