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本期发布:
千阳首次发现西汉组合式陶窑

    西汉组合式陶窑

    筒形器

    陶釜

   
  本报讯 市考古研究所日前发布最新考古信息,我市考古工作者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阳县前川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发现西汉陶窑遗址,特别是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组合式陶窑结构。这一遗址的发现,对认识和了解关中西部地区制陶作坊的窑室形制、制作工艺和烧造过程,提供了实物资料,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前川遗址位于千阳县城关镇千川村,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5月至6月,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建设控制地带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面积为200平方米,发现古代遗迹10处,其中陶窑6座、灰坑2个、灰沟1条、墓葬1座。陶窑均为半地穴式,由操作坑、窑门、火膛、窑室和烟囱等五部分组成。窑室平面呈方形,操作坑形制各异,均有出入上下台阶,窑门呈圆拱形,底部设火膛,窑室为方形,窑床平整,窑室壁上部内收,烟囱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类。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陶窑遗址与前川遗址距离近,时代上有重叠,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前川遗址虽然尚未发掘,但依据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一般认为其为隃麋县故城所在地。因此,该陶窑遗址有可能是隃麋县故城的制陶作坊区。另外,鉴于千阳在西汉时期特殊的地理位置,此陶窑的建造很有可能为“窑随宫设”,与离宫别馆存在一定关系;与丝绸之路、千阳古道等方面也存在一定联系。
  考古人员介绍,根据窑址规模来讲,该陶窑应该属于当时的官窑。从出土的陶制品分析,不仅有屋顶的建筑材料,还有部分陶器生活用品,说明当时的制陶工艺达到一定水准,该区域也成为手工业作坊人员的聚集地。尤其是在该窑址内首次发现了一组组合式陶窑,由4个窑室共用一个操作坑,具有省工省时、产量大、效率高等特点,体现了古代的匠人精神与创新。
  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颢表示,该陶窑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西汉时期陶窑形制特点、制陶技术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为关中西部汉代陶窑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对汉代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王星
  (市考古研究所供图)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