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淑丽
对城市居民来说,到社区办事早已融入日常生活,而对部分农村群众来说,到社区办事尚属新体验。怎样让社区服务扎根乡村?如何让农村社区发挥更好的服务作用?千阳县在城乡社区治理的实践中,以便民、乐民、利民、富民为依托,探索出了一套乡村社区建设的新模式,不仅在全市独树一帜,而且受到了省上和国家部委的肯定。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便民办事越来越方便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慧社区可以方便群众办事。在千阳县草碧镇罗家店村,群众通过看电视就能感受到智慧社区带来的便利。三组村民韩彩萍今年59岁,她的丈夫因突发疾病而导致半身不遂,为了治病家里借了一堆外债。前不久韩彩萍在家照顾丈夫时打开电视,发现屏幕上出现了关于民政救助的一些政策,而且有语音朗读,对照自己家的情况,很符合救助政策。按照电视上的提醒,她带着丈夫的病历、合作医疗本、户口簿等,去村上社区服务大厅申请临时救助,没想到一次就办成了,一个月后就拿到了1万元的临时救助款。韩彩萍高兴地说:“要不是看电视,我还不知道有这么好的政策。”
罗家店村是千阳县第一个智慧社区试点村,村上群众打开电视,首先会看到具有“美丽乡村”“收看电视”“民生保障”“精准扶贫”“农事指导”“基层党建”等六大服务功能的页面。通过选择,下设的二级页面还有40余个版块,能很好发挥便民服务功能。现在罗家店村的模式已经成功复制到张家塬镇柳家塬村、南寨镇三合村等三个试点村,已有越来越多群众感受到了便民服务的实惠。千阳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农村不同于城市,特别是老年人不熟悉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了解信息更多的是通过看电视,于是县民政局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出了这套独特的“智慧社区”系统。
让群众办事更方便的不仅仅有“智慧社区”系统。近年来,千阳县民政局根据“一村一社区”的经验积累,聘请省市专家对县域村庄布局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进行了规划,按照“土地节约利用、居住相对集中、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将全县65个村的社区服务功能进行优化整合,诸如了解城乡低保申请、临时救助申请、五保申请等各种民生保障政策的申请条件及办理流程,在便民服务大厅都可以“一站式”解决,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乐民幸福家园情意浓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是老百姓眼里最朴素的幸福。走访千阳县的城乡社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互助幸福院里,老人们聚在活动室里打牌、拉家常、唱秦腔,还可以花很少的钱就吃到一顿可口的午餐;有些村的旧校舍或村委会使用过的旧院子被重新改造,设置了书法室、舞蹈室,配有音响、电子琴等器材,不管是放学时间、周末还是寒暑假,经常有孩子们来这里娱乐活动,还有专门的老师辅导。
通过人性化服务,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幸福指数,正是千阳县城乡社区治理的一大显著特色。千阳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当前留守老人普遍存在的生活难题,千阳县在有条件的村,把集体闲置房屋改造成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49所,建立空巢老人档案,开通服务电话,解决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紧急救助、临终关怀等多方面的需求和困难,由此形成的“政府省心、子女放心、老人开心”的农村养老“千阳模式”已在全市推广。在此基础上,千阳县还根据村上实际情况,对村委会使用过的旧院子、旧校舍等进行改造,建设示范型、标准型、基础型三种成长家园。目前在留守儿童集中、有辐射带动作用的8个中心村,建设留守儿童成长家园,已经投入使用。还在全县范围内吸纳50多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爱心人士,将每周日定为留守儿童“帮扶日”,组织志愿者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帮扶活动。
张家塬镇双庙塬村78岁的胡宝全老人经常和村上老人一起在幸福院里下象棋娱乐,他说:“孩子们都在外打工,幸福院就是我的第二个家。这里有人做饭,我们平时看电视、聊天、下棋打牌娱乐,心情好。”南寨镇闫家村张小昆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每天一放学,他就和同学去儿童成长家园,先写完作业,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学书法、做手工等,他说:“这里的老师对我好,还能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我喜欢来这里。”
利民文明新风润心田
按照“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理念建设农村“大社区”,推动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城市化、农民生活居民化、社区服务便利化,以达到不断改善农村群众人居环境的目的。如今,千阳县城乡的“颜值”不断增高,“内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近年来,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千阳县对65个农村社区服务用房和室外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改造、扩建和新建,各个村基本形成了“一厅一院五室两站两栏一广场”的社区综合服务模式,其中包括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会议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等,让农村群众感受到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区服务环境。同时,千阳县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美化社区环境,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组组连,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全县村庄新建改建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43%,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行走在千阳县的各个村庄,一排排整齐的民居、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宣传画、像城市社区一样规范的社区办事大厅、别具特色的村史馆等,让人感受到今日新农村的欣欣向荣。
环境的改变,带来的不仅仅是乡村外貌的巨大变化,也让文明新风浸润心田。现在不少村都有了新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不仅写进了要遵纪守法、孝老爱幼、勤劳致富等“老传统”,还增加了要新事新办、移风易俗的“新规矩”。草碧镇罗家店村的村规民约上就写着“农村婚宴规模控制在25桌以内,每桌标准300元以下(含烟酒),村民随礼不超过50元”。张家塬镇双庙塬村把孝敬老人写进了村规民约,倡导所有村民孝老爱亲,每年重阳节还要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过节。除此之外,不少村子还年年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把婚事新办以及倡导移风易俗等新风尚写入村规民约。在这种好风气的影响下,现在农村节俭办事已经蔚然成风。
富民群众增收有载体
环境好了,民风好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足了。
脱贫攻坚与城乡社区治理同频共振效果明显。近两年来,千阳县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产业技术培训、农副产品销售、医疗康复、健身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同时提供修电、农业机械、劳务用工等各类便民服务,并通过发短信等形式为群众发布天气预报、公共服务信息、重大事项告示等服务,全方位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如今,千阳县已引进海升、华圣、汇源等现代农业企业50多户,全县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92个,借助企业的规模、技术、市场,带动全县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张家塬镇宝丰村为例,社区服务中心也是脱贫攻坚指挥部所在地。走进宝丰村的社区服务大厅,墙上的精准扶贫“项目超市”让人眼前一亮,项目名称、帮扶贫困户的人数及带动方式写得清清楚楚,让人感受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村干部王宝贤介绍说,宝丰村原本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如今村上引进了苹果种植、湖羊养殖、苗木培育等多种产业,把贫困户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进行“捆绑”,既让贫困户搭上了增收的直通车,又走出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现代化路子。现在的宝丰村不仅社区服务大厅内规范有序,村上的整体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金秋时节的千阳,一片片现代化果园管理规范,一排排养殖场里羊肥牛壮,一座座崭新院落整齐划一,一条条通村水泥路干净整洁,一幅幅农业兴旺、农民富裕、农村美丽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是城乡社区治理带来的真实变化,相信“千阳模式”必将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