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本期发布:
1955年马车迎来新娘子
■本报记者张家旗

   
  1955年,李桂莲穿着一件红袄袄,带着梳妆镜走进闫贵明的家。从此,俩人相爱年年岁岁,相知岁岁年年。今年国庆节前夕,老两口坐在家中,回想起结婚6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满是甜蜜与幸福。
  李桂莲1937年出生,娘家在如今的金台区陈仓镇龙丰村。1954年,有人给李桂莲介绍了一个小伙子,名叫闫贵明,家在现在的金台区陈仓镇工农村。不久后,李桂莲第一次见到了闫贵明。“他呀,人特老实,也不爱说话,看起来很稳重,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回忆起初见闫贵明时的印象,李桂莲笑着说。后来,随着两个人不断接触,双方都挺满意,结婚便水到渠成。
  1955年俩人举办婚礼的那一天,李桂莲印象深刻。她穿着一件红袄袄,一条红裤子,没有戴盖头,带着一面半米多高的梳妆镜,从位于卧龙寺街道背后土塬上的家中走下来,坐上马车,一路到了工农村。闫贵明穿得干干净净,站在家门口笑着等她。当闫贵明牵着李桂莲的手将她迎下马车,拉进大门,李桂莲就算正式进了闫家的门。婚礼俭朴但气氛热烈,一对新人在这一天互相在心中许下不离不弃的誓言。
  婚后第18天,闫贵明响应国家号召光荣入伍。送走新婚丈夫,李桂莲就扛起农具下地劳动,为农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此后10年,闫贵明换防过不少地方,离家近时,李桂莲就到驻地探望闫贵明,与丈夫说说家里的事情;离家远时,闫贵明就只有趁不到一个月的探亲假时赶回家中,与李桂莲团聚。
  1958年和1963年,女儿和儿子先后诞生,李桂莲一个人又生产又带娃,虽辛苦却也充实。1965年,闫贵明光荣退伍,回到家中与妻子一同劳作、带娃。上世纪70年代,李桂莲被选为生产队的副大队长,闫贵明也在岗位上挥洒着汗水。眼瞅着生活越来越好,俩人满是干劲。
  时间转眼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从生产队副大队长职位上退下来的李桂莲还是闲不住,卖过面皮、馒头,还在组里成立的帆布厂当过厂长。闲暇时间,她喜欢给村上的年轻人做媒,促成过许多美好的姻缘。夫妻俩也一直和和美美,子女孝顺,成为村上不少人羡慕的对象。
  现在,老两口都已到了耄耋之年,身体健朗,李桂莲感受最深的,就是生活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今年,老两口的重孙女已经5岁,一家人每天都在一起吃午饭。“是党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只要我活一天,就跟着党走一天。”李桂莲说。现在,老两口都十分关心时政新闻,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谈起国家的方针政策,俩人头头是道。
  虽然老两口结婚时没有拍照,但在客厅中悬挂的四世同堂全家福中,俩人笑得格外甜蜜。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