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蔡家坡如何筑起产业发展新高地



  新时代,赋予新的使命;新征程,激发干事热情。
  产业聚集,支撑蔡家坡这座幸福小城加速崛起;产业提质,助推幸福小城发展“快车”不断增程提速。近年来,蔡家坡在发展中,紧抓产业“命脉”不放松,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持续积淀人才资源,构筑起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龙头”产业不断壮大汽车产业实现集群跨越式发展
  壮大汽车主导产业,是蔡家坡发展的重中之重。打造产业发展高地,蔡家坡经开区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作为立区之本。近年来,蔡家坡经开区依托陕汽、法士特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形成了以宝华公司、通家公司、通力公司及通运公司为代表的整车制造,以法士特铸造、汉德车桥、金鼎铸造、成都航天模塑等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协同发展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截至今年6月,蔡家坡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65户,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53%,以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为主的机械制造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0%以上;产品涵盖重型汽车、专用汽车、新能源汽车、特种汽车、重型及矿用车桥、汽车变速箱、汽车内饰件等130多个系列2200余个品种。
  特别是陕汽集团跻身全国重型卡车五强之列;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等系列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法士特公司重型汽车变速器产销量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一;汉德公司重型车桥总成占军用重型越野车总保有量的80%以上;通力公司、通运公司、金鼎公司生产的重型汽车及零部件产品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记者了解到,为指导产业发展,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还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科学编制完成了《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7-2025年)》,围绕“重、中、轻、微、特、新、配”七大产品体系,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推进以“重中轻型载货汽车、新能源汽车、专用车和关键总成零部件”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倾力打造全市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主战场。按照陕西省《重卡产业链发展推进方案》精神,蔡家坡经开区积极抢抓全省“百万汽车建设工程”重大战略机遇,依托陕汽重卡产业发展,全力支持“陕汽回家”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陕汽全系列商用车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随着总投资50亿元的陕汽宝华迁建、汉德车桥宝鸡新基地项目的全面开工建设,将形成年产10万辆各类卡车(含新能源)、年新增30万根车桥总成的生产能力,有效发挥陕汽重卡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作用,促进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发展,提升本地配套率,实现蔡家坡汽车产业的集群式、跨越式发展。
  此外,蔡家坡经开区还大力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随着通家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法士特公司新能源车型铝合金件精密成型技术改造,育才集团特种车及专用车生产基地、通力公司新型矿用车、通运公司插电式新能源专用汽车底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成都航天模塑公司宝鸡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到目前蔡家坡经开区已形成了15万辆整车制造的生产能力,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资源及生产要素形成的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目前,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产值已占蔡家坡当地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接近30%,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稳固,产业带动效应明显,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新老产业活力四射科技创新为发展提供强劲引擎
  近年来,蔡家坡经开区加快技术创新及新产品研发进程,不断推动机械制造、纺织、造纸、生物制品等传统产业发展,并以技术改造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记者了解到,通过大力扶持包括汉德车桥、陕汽通力、京泰、嘉特、科达、阜丰等公司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了蔡家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聚焦军民融合发展,推动两化融合发展,重点扶持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智能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新材料应用等产业,成为蔡家坡加速“产业兴城”步伐的新亮点。陕西通家新能源物流车、MPV及SUV车型研发,渭河工模具公司机器人谐波减速器智能制造产业化、高档数控机床用高速高效数控刀具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双创”资源汇集平台,西机公司半导体照明产品数字化车间、医用直线加速器产业化,泰力松公司金属及其合金新材料特殊应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相继开花结果。其中,陕西通家生产的“电牛2号”纯电动物流车在去年销量达到1.6万辆,在全国新能源物流车行业排名第一;渭河工模具公司机器人谐波减速器智能制造车间成功列入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为蔡家坡的工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及影响力,同时增加了税收贡献、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唯有推进科技创新,才能驱动区域经济快速提升。
  目前,蔡家坡经开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4户,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4户,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0户,年均申请专利80余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总额1亿元以上。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按照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蔡家坡经开区根据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特点,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加快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汉德车桥公司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联合共建的“车桥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通力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长安大学共同组建的西北地区唯一的专用车装备研发中心,通运公司与西安理工大学共建的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基地,宝鸡科达公司和陕西科技大学轻工与能源学院共建的产学研合作与教学实习基地,一个个产学研合作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先后落户这里,形成了创新发展的人才、技术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为蔡家坡乃至宝鸡地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智力支撑。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产学研合作也不断结出硕果。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区域内企业科达公司“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制备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依托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成立的“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研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围绕机器人减速器核心技术及工程化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其开发的空间机器人谐波减速器
  系列产品,主
  要用于“嫦娥”三号、四号、五号等国家重点工程。通力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款“新能源、双动力、超大吨位汽车列车”成功下线,填补了国内新能源特大型矿用车市场的空白;40T、60T、80T系列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出口东南亚和南美市场;矿威70、90系列重型矿用车相继研发成功,逐步实现产业化。通运集团首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生产的“旅居房车”成功下线。阜丰公司实施“谷氨酸温敏发酵生产工艺”技改,提升生产能力20%以上……区内企业已逐步走上以自主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17年8月,蔡家坡经开区被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国家火炬宝鸡蔡家坡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筑巢引凤广纳贤能打造人才“高地”助力产业腾飞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蔡家坡经开区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主导产业信息化,以产业紧缺人才为重点,以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以“三聚两创”(“聚才聚智聚项目、创新创业促赶超”)活动为载体,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人才特区”助推蔡家坡突破发展的目标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围绕全区总体规划的战略重点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采取咨询、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投资领办、创办实业等形式引进优秀人才,实现人才的柔性流动,使人才队伍不断优化。
  同时,结合实际,蔡家坡经开区还制定出“提升用好现有人才,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的人才特区建设工作原则,提出了“三个三”的工作思路:即突出“引才、育才、用才”三个方面,采取“建设创业园区、落实优惠政策、重大项目吸引”三种手段,通过“外出招聘、培训提高、公开竞聘”三个途径,为区内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企业聘请相关学术技术领域的领军型院士专家作为企业顾问,区内人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区现拥有各类技术人才2132人,其中高级职称169人,中级职称、初级职称近2000人。
  此外,蔡家坡经开区以“百名高精尖人才引进计划”为抓手,对人才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采用柔性引进、人事代理等方式,吸纳或招聘急需的发展战略咨询、融资融券、规划设计、中小企业孵化等高层次人才,助力产业腾飞;先后成立了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段德罡为首席专家的7人专业规划顾问组;聘请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屹等5位专家学者组成决策咨询委员会,对区内重大决策事项
  “把脉”;聘请西交大、陕科大、吉林大学等高校专家,为渭河工模具公司、科达公司、通运集团提供技术支撑,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自“百名高精尖人才引进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00名,上报市高层次人才25名、全市柔性引进人才11名,推荐市有突出贡献人才9名,推荐县有突出贡献人才6名。同时,蔡家坡经开区还建立了人才、技术需求信息库,以信息化推动人才工作科学化,注重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梳理盘点现有人才存量资源,完善“高层次人才库”,为日常服务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深化校企合作,扎实开展“一把手”进高校活动,在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在产业发展、城市经营、融资、引资等方面对管委会中层领导和骨干员工进行“订单式”培训,强化业务能力及水平;同时,努力打造一批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工程,以陕西通家公司获批陕西省第一批博士后创新基地为代表,一个个高端人才提升科研实力的新平台相继建立,特别是清华、北大优秀毕业生被吸引到蔡家坡,为区内企业发展、技术革新注入了强劲动力,提升了企业的活力和核心竞争力。此外,经开区还通过积极协调落实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办法,妥善解决了人才落户、购房、社会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为打造人才高地提供了最坚强保障。
  通过将主导产业作为强力拉动地方发展的引擎,蔡家坡经开区紧紧抓住了发展的“脉搏”。如今,用勃勃生机来形容蔡家坡产业发展毫不为过,特别是今年蔡家坡经开区出台《新时代蔡家坡三年行动计划》,为未来三年幸福小城实现跨越式发展勾画了明晰的“路线图”。在新时代,这座幸福小城将坚定不移地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之路,打造千亿级产业高地和要素集聚高地,致力新城跃升发展。 
  

吸引人才要打好亲情牌

  依托各类研发平台优势和广泛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大力吸引和集聚人才,近年来,蔡家坡产业发展不断驶向快车道,企业创新能力强了、活力足了,参与市场竞争的筋骨硬了,整座幸福小城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能力水平突飞猛进。这一成绩,再次说明以平台和项目集聚人才,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更多人才,蔡家坡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之路。
  筑巢引凤,人才随着事业来,人才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拥有什么样的人才,一座城市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人才因事业而来,人才的聚集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力量。但人才具有流动性,事业发展得好坏,影响着人才的去留、多寡。
  当前,蔡家坡正在振兴的道路上加速快跑,以汽车产业为“龙头”,吸引着八方贤能前来助力加油,目前蔡家坡依靠产业聚集了人气,更聚集了“才气”,这一良好局面来之不易,须倍加珍惜。但同时,人才如流水,能否让人才留下来、扎下根,这是一座城市能否恒久创新的关键。当前,“送钱”“送房”“送户口”,城市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与一些沿海大中型城市相比,我们在资金、区位等硬件方面表现较弱,我们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在软件方面下气力、做足功课。价值的认同、情感的共鸣,最能打动人心。人才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深耕细作、向深处用情,既要有“千金市马骨”的诚意,也要有“千年等一回”的耐心。还记得焦裕禄“抔土留人才”的故事,这对于做好人才工作仍有启示借鉴意义。笔者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城市地处偏隅,但吸引人才却有“高招”。该城市人事部门邀请一行业专家回乡创业,但该专家以家乡无产业基础而多次回绝。该城市人事部门仍不甘心、不死心,每年抓住各种重要节庆,邀请专家回乡参观,感受家乡发展的点滴变化,并阐述发展某产业的长远规划。后来该专家终于被感动,决定回家乡创业。如今,这座城市该项产业蓬勃兴盛。回头思量这高招并非独门绝技,只是打好了一副“亲情牌”,用软实力吸引了高端人才。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打造“软环境”、释放“软优势”,弥补物质力量的不足。当人才能够感受到价值认同,实现了情感共鸣、得到了能够获得施展才华的制度保障,就找到了心灵的安放之处,一个地方自然就形成了对人才的持久吸引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