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薇
有道是“正得秋而万宝成”。只有经历了冬之寒峭、春之葱翠、夏之绚烂,才能收获秋的殷实。今年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宝鸡在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一直没有忘记近33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近年来,宝鸡按照中省脱贫攻坚和产业脱贫工作部署,把产业脱贫与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紧密结合,全力推行“嵌入式”产业脱贫模式,将贫困村、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利益联结,形成一体嵌入产业发展全程,建起稳定长效的增收机制,既促进了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又实现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打破思维定式立足全局统筹谋划
金秋时节,眉县金渠镇田家寨村猕猴桃园里的“金蛋蛋”沐浴在阳光下,客商接踵而至,纷纷排队等候收购。贫困户罗金有面对自己3亩园子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今年果子从选种到管护,细致得像照顾娃娃,所以果子长得好,不愁销!”眉县举全县之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将贫困户发展嵌入整个产业链,才有一茬茬贫困户“翻身崛起”。这是全市推进“嵌入式”产业脱贫的真实样本。
宝鸡把产业脱贫放在整个农业经济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实施“3+3+3”发展战略(即做好“三绿”文章,实施“三品”工程,促进“三产”融合),整村、整镇、整县板块推进,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资源优势和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苹果、猕猴桃、奶山羊、高山蔬菜等主导产业,建设中蜂、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村镇,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全市产业共覆盖贫困户8.49万户,其中种养业覆盖8.02万户,光伏发电、电子商务、休闲农业覆盖6924户,中长期产业覆盖比例达到95%以上,实现了贫困村和有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强化龙头带动
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增收脱贫
脱贫攻坚重在抓长远、抓根本,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持续稳定增收就是产业脱贫的根本。陇县采取“合作社+基地+订单+贫困户+分红”的发展模式,由丰田蜂业合作社为东风镇、八渡镇2个镇6村600多户贫困户提供中蜂优良品种2000多群,并采用集体托管和贫困户分散养殖相结合、产品回收与集中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周边6个村、1280户贫困户增产增收,创造就业岗位1100多个,户均增收1.32万元。
这就是育主体、扶龙头、延长链条起到的带动效果。宝鸡注重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催化力量,并以此作为促进脱贫增收的主攻方向。按照“一业一龙头”“一村一主体”的思路,先后出台《关于加大扶贫贷款支持引导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开发的通知》《关于支持农业产业扶贫信贷担保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农业项目扶贫带贫机制,把带动贫困户作为申报实施农业项目的硬性约束,作为示范类新型经营主体评选的前置条件,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培育发展产业扶贫主体,增强产业实体带动能力。持续打造宝鸡苹果、眉县猕猴桃、太白高山蔬菜等公共品牌,宣传企业品牌,提升宝鸡农产品影响力,促进产销对接,增强
带动能力。全市共扶持194
个龙头企业、1035个合作
社、207个现代农业园区,建
成“嵌入式”产业脱贫示范基地104个,引领6万多户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
以人为本精准施策让每户贫困户都有增收渠道
宝鸡把完善机制、利益联结作为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关键举措。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生产资料设施装备和技术能力提升,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订单联结,自主发展产业嵌入产业链;对劳动力弱的贫困户,将其土地租赁或量化折价入股给新型经营主体,从中获取租金或分红,或由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贫困户土地,投资建设生产设施,再返租倒包给贫困户,由贫困户负责管护,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订单收购;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以政府扶贫资金和金融扶贫贷款资金为资本,投资或入股企业,或政府购买生产资料投放贫困户,委托企业代管代养,按投资比例保底分红,助推贫困户嵌入产业链。目前,全市9.8万户贫困户中依托产业增收的贫困户达到8.5万户,实现了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全覆盖。
宝鸡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作为激活资源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举措,以集体组织带动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在所有贫困村全覆盖推行“三变”改革,盘活沉睡资源资产,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集约管理,采取与新型经营主体共建共营、入股分红等方式,发展增收产业,并将利润分红20%左右留做集体积累,其他部分均向贫困户分配。县区整合资金,向每个贫困村合作经济组织注入20万元至5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承载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产业基地,配套生产设施,带动贫困户和全村农户发展产业。目前,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78%的村已完成清产核资,建设113个省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
通过推行“嵌入式”产业脱贫,既推进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也改变了贫困群众传统思维和行为习惯,让农民变产业工人、变持股股东、变职业农民,同时建立起了稳定长效的增收机制,奠定了脱贫攻坚基石,实现了发展产业、塑造农民、脱贫攻坚三者互促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