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本期发布:
东王村里的手艺人
画了半个世纪的炕箱





  于虹
  上世纪60年代前,在西府农村,家家户户的炕头上都少不了炕箱,这种出自传统手艺活儿的家具,由手艺人在普通的木头上描绘精美的图案,是女子出嫁时的一种必备嫁妆。虽然这些物件如今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陈仓区周原镇东王村的手艺人却将这门画箱画手艺传承了下来。
  拜师学艺制作炕箱
  在西府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手艺人,他们被大家称之为“画匠”,不过这个画匠可不是在纸上绘画,而是在平日用的家具上,箱子、柜子、匣子……而这些家具,大多是女子出嫁时所需的嫁妆。
  在东王村就有这样一位画匠,他叫王天良,村民们都称他为王师傅,他做得一手好活,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9月17日,笔者见到了今年75岁的王天良。说起画箱这件事,王天良打开了话匣子。王天良说,那时候家里穷,自己刚上完初一就辍学回家了。由于年纪小,也干不了什么活,家里就希望他能学门手艺,以后有出息。王天良在上学的时候,就对画画表现出特别的喜欢,学校的板报都是他画的,他还喜欢临摹小人书里的人物造型。在拜师学艺的时候,他就希望自己学的手艺最好能跟绘画有关系。
  可当时,拜师学艺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因为很多老艺人,都不愿意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外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继承,所以他找了四五家,也没有人愿意接收他。最终在家人的多方打听下,他拜了邻村的一位老艺人学习画箱画这门手艺。
  给人当徒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般刚开始时,师傅不会教徒弟手艺的,都是让他们从最基本的活干起,熬胶、推磨,这些活特别累,可王天良一点也不叫苦,每天都是早早到师傅家,一直干到晚上才回家。回到家后,他不急着去休息,而是一个人研究、琢磨,把白天在师傅家看到的手艺,一点点模仿着做。
  日复一日,过了大半年,师傅收的其他5个徒弟,有的嫌太累,有的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先后都离开了,可王天良没有放弃,依旧坚持。师傅看到他的勤奋,就慢慢教了他很多知识,可始终不放心让王天良在箱子上绘画。为了检验自己的成绩,王天良花了五块钱买了一根木料,自己做了一个箱子,按照师傅教的,先刮腻子,再刷胶,上两遍漆后就自己作画了。虽然时间已经过去50多年,但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画的第一幅画是《断桥》,在箱子上画画和平日在纸上画画并不一样,因为一旦出错整个箱子就废了,而那五块钱还是家里人借来的钱。因此他格外小心,一笔一画,生怕出一点差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十几天的精雕细描,他的第一个箱子画好了,可最后一步,给箱子上漆,他还不会,也不敢轻易下手,于是他抱着箱子跑到师傅面前,求师傅来完成最后一步。当师傅看到他画的箱子后,一脸疑惑地说:“这真是你画的?”王天良胆怯地点头说:“是。”师父说:“你画得很好,以后可以自己画了。”师傅一边帮他刷最后一层漆一边教他刷漆的步骤。
  这个炕箱在他和师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并且卖了20多元,这在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可谓是一笔“巨款”。
  也就是从这次经历后,王天良开始自己在箱子上画画了。
  姑娘出嫁的必需品
  西府人对于炕箱有着特殊的感情。过去体面的西府人家,家里不仅有一盘火旺烟利的炕,炕上还摆放着一些讲究物件,其中就有炕箱。炕箱,就是放在炕头使用的箱子。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家户户炕头上都有一个长约1.5米、高约0.5米的红色箱子,箱子上描绘着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图案,农村人管它叫炕箱,这件家具可以说是西府农村重要的嫁妆之一。
  传统婚俗中,男女双方的嫁娶事宜准备停当,而就在结婚前一天,由男方家里派一个长辈带着两个辈分和年龄都不高于新郎且未婚的男性抬着箱子前去新娘家里,而新娘家人招待完这些人后,就会在抬来的箱子里装上被子,同时,新娘家人还会准备一个匣子和一个妆匣。匣子里装着新纳的鞋垫、帽子之类的小物件,而妆匣里则是首饰以及梳子等。到了结婚那天,装好物品的箱子则抬回男方家。这个红色的箱子就成为这对新人日后使用的炕箱,女人们常用它来存放衣物和贵重物品。
  正是因为在结婚时才使用,炕箱都是红色的,箱子正面和两侧画满了画,这画就是箱画,画的内容大多是“断桥”“天仙配”“萧史弄玉”等爱情故事,就连箱沿上也有牡丹、葫芦等吉祥图案,寓意“福禄寿喜财”,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朱红底色、金黄勾色、墨黑描线,极其艳丽的色彩使木箱成了屋里最“奢华”的摆设。
  王天良说,别小看这炕箱,那个年代,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不少人结婚还是借别人家箱子,至于匣子和妆匣就更属于奢侈品了。
  逐渐淡出寻求传承
  那么这些箱子的图案是不是有不同的流派内容?对于笔者的询问,王天良笑着说:“这些故事,都装在画匠脑子里,平时看戏时的场景或者小人书里的画面,都是我们创作灵感的源泉。”
  那么制作画箱到底难不难?王天良说:“画箱制作的工序不麻烦,功夫全在画的图案上,匠人之间的差距,就是看谁脑子里的图案多,谁画得好。”说到自己,王天良笑着说:“我心里装着的画少说都有3000种,画上几年都不会重复。就算是同一个故事场景,我也能画出不同的样子。”
  炕箱上的图案,每一种都有独特的寓意。“莲花配童子”寓意早生贵子,“凤戏牡丹”象征夫妻恩爱,“月中折桂”表达子孙有为的美好愿望……在画匠的勾画下,朴素的炕箱,顿时有了风雅情趣。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王天良说:“那时候,我们这一带箱画画得好的也就五六个人,我的活儿大家都能看上,因此手头活儿多得做不完,经常是别人把箱子做好拉到我家里等我画,好多要结婚的人家,都是提前半年来预约。实在忙不过来,家里其他人都会来帮忙。特别是下半年的时候,两个孩子中午放学回家,都不先去吃饭,给我帮上一会忙才行。”
  王天良记得1978年冬天,在县上的一次庙会上,卖的50个炕箱都是他画的,而且50个图案个个不同,吸引了半条街人都去看稀罕!说起当年兴盛的场景,王天良嘴角的笑意就止也止不住了。
  在上世纪70年代,画一个箱子需要4天,能挣2元多,而当时生产队一个工分也才只有3角钱,因此,他家的日子一直都过得不错,他先后把自己的手艺教给了两个儿子和几个徒弟。谁知,到了1984年前后,农村开始时兴组合家具,箱画的活儿一年比一年少,两个儿子一看凭这个手艺养不了家,也都另谋出路了。
  到了王天良60岁那年,周围十里八村能画箱画的人已经不多了,担心箱画这门技艺失传,于是,王天良开始将自己脑海中的图案都一一画了下来。
  在这些作品中,表达吉祥如意的有《花亭相会》,教育后人的有《将相和》,秦腔剧目的有《下河东》,历史典故的有《陈仓女》,此外,还有王天良自己创作的《二十四孝》系列、十二生肖系列、姜子牙生平等。凭着过硬的工笔底子,他画的麒麟活灵活现、画的凤凰振翅欲飞、画的老虎身上的毛发丝毫毕现。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小时候听来的传说故事加工成箱画,用自己有限的知识给每幅画都配上打油诗,一幅画一个历史典故,一幅画一个寓言故事。王天良最后说,自己年纪大了,现在画的大不如前,他希望有年轻人能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现在社会发展了,炕箱虽然不用了,但年轻人也可以画在别的地方,让它在新时代有新的样子。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