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守好钱袋子远离非法金融
本报记者鲁淑娟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月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金融消费者规避金融风险,提高防范意识。那么,常见的非法金融活动有哪些?该如何加强防范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银行相关专业人士。
  非法金融活动危害大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丰富的金融产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而且让生活更加精彩。然而,一些金融违规、违法情况却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给金融消费者财产带来损失。
  据市区经二路一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金融行业存在的一些违规、违法行为主要有:利用老年人养老的财富增值迫切需求,实施金融诈骗;过度夸大便利性,隐瞒真实利息费用的虚假消费金融广告;流程、利息费用不透明,存在捆绑消费、霸王条款的误导型金融消费;违背监管禁令,向在校学生发放校园贷等几类典型非法金融行为。
  这些非法金融活动,不仅使得金融消费者的财产遭受损失、权益遭到侵害,而且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妨碍了正常金融活动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在强调金融机构合规经营、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的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通过普及金融知识等方法,引导金融消费者主动防范风险,正确选择金融产品。
  三步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银行专业人士表示,在向市民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时,他们经常会告诉市民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时要通过勤学、多思、慎行三步来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从而远离非法金融活动,守护好“钱袋子”。
  勤学就是要广泛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自身识别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例如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互联网金融基本知识,掌握常见非法金融广告类型和识别方法,以及被非法金融广告误导后挽回损失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识别方法、防范和补救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掌握银行卡、移动支付、个人信息保护等基本知识;学习网络借贷、助学贷款等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了解和掌握合法助学信贷渠道。
  多思就是多多思考,提高警惕,避免盲目、冲动地进行金融交易。涉及非法金融广告,当金融广告的收益让人心动时,要思考广告中的金融产品的风险在哪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涉及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想一想使用有害网络借贷是否有能力偿还高额利息,是否会给自己带来严重影响,要对不良网络借贷有抵制力。
  慎行就是规范自身金融行为,谨慎使用金融工具,避免陷入预先埋伏好的非法金融陷阱中。涉及电信诈骗,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涉及银行卡盗刷,养成规范使用银行卡、自我保护个人金融信息的良好习惯,正确使用和管理支付工具,以防止银行卡被盗刷等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