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一片碧水浸润的土地。
境内拥有335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赋予宝鸡水一般的灵秀。这里的人敬水,他们以水为鉴,以水警人,鞭策自己奋进不息;这里的人懂水,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水的宽厚、博大和坚韧。
然而,近年来,水环境污染成了城市的一块“疤”和“心病”。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河(湖)长制工作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柔性治水为突破,以加强水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着力推动水生态修复,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在全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宝鸡徐徐展开。
四级联动河湖有了“监护人”
如今,经常在河边遛弯的市民会发现,在全市大中型河流、水库等显著位置都立着一块河长制公示牌,上面印着河长姓名、职能、职责、电话及河流巡查员、保洁员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全市共设置这样的公示牌403块,这是我市全面建立河长制的一个标志。
水环境,事关百姓福祉,亦关乎城市发展。维护河湖健康生命靠什么?河(湖)长制是创新举措。
为积极响应中、省有关推行河(湖)长制的号召,我市于去年吹响了“全面治水”的集结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全市河流管理实际出发,紧紧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每条河流要有河长”的新要求,印发了《宝鸡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各县区也积极行动,结合辖区内河流实际,积极研究制订相关方案,截至去年5月底,全市所有县区和116个镇街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部出台,方案明确了实施范围、建立了组织体系、提出了主要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出台了保障措施,为全市各级河流管护提供了支撑。
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全市按照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市级河长7名、县级河长105名、镇级河长488名,落实村级巡查员1549名,建成了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网格化河长组织体系。同时,今年将常年水域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和全市所有人工湖、塘堰、涝池纳入湖长制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湖长制组织体系,并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湖长制实施方案,建立湖泊名录,编制完成7条市级河流“一河一策”方案,全市主要江河湖库实现河(湖)长全覆盖。
自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河(湖)长各司其职,对河湖周边环境、水环境进行治理,并对围垦湖库、侵占水域、超标排污、违法养殖、非法采砂等问题进行整治,使河道通畅,让碧水长流。目前,渭河沿线县城、重点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天36.5万方,渭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考目标。同时,他们将调研、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列出清单,建档登记,批示督导有关部门及时整改,使许多沉积多年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截至目前,全市县级河长开展巡河349次,镇级河长巡河3770多次,发现和督促解决河湖突出问题100余起,组织治理河道30余条,处理涉河违法案件30余起,有力保护了河湖的生态环境。
河(湖)长制,也可以说是领导干部“包干制”。通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各级党政“一把手”推到了生态保护第一责任人的位置,使原本无人管的河流湖泊有了“监护人”。
长效管护走出治水管水新路子
河流有了“监护人”是好事,如何才能督促他们积极履职,行使“监护”责任?为此,市河长制办公室研发了“河长易信群”“河长通APP”等信息管理系统,河长只要打开手机APP,系统就会定位,记录下他们巡查河道的轨迹,是否按要求巡查到位,后台数据会一目了然。目前,该系统即将投入使用。届时,河长不但要在系统里上传巡查轨迹,还要上传巡查报告和日志。
河畅水清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须长效管护。为此,我市水利部门通过制定各项制度、考核管理办法,巡查、反馈、绩效评价机制,建设河长制信息化平台等多措并举的办法,走出了一条治水管水兴水的新路子。
开展工作,建立责任体系,织密责任网是关键。为保障河长制工作顺利推进,我市水利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河长制实施方案要求,在建立完善河长制六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河长制工作职责、“5个1”巡查机制和“1+2+5”反馈机制、河湖库渠水域岸线巡查、管理考核办法等14项制度,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全面覆盖的河长制工作制度体系。同时还建立定期巡察通报督办机制,市河长办公室在各级河长调研、巡河基础上,对全市河湖进行不定期巡查并发布通报,凡是群众反映、媒体关注和巡查发现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立即给县区相关部门发放督办函,督促及时整改并反馈结果。
为激励河长湖长认真履职,市委、市政府将河长湖长制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专项考核内容,将考核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和生态补偿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有力推进了河长湖长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时,今年我市在全市境内宝鸡峡、冯家山水库、石头河灌区总干渠、干渠、退水渠等大型灌溉区推行河(湖)长制,在河(湖)长的“监护”下,大型灌溉区的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有效改善。此外,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建设河(湖)长制大数据中心和运行监管、信息发布、日常管理平台,构建集日常巡查、公众交互、工作监督于一体的大数据监管和综合管理体系,通过“互联网+智慧水务”,实现水环境的长效治理及可持续发展。
生态治理还河流一汪碧水
宝鸡境内河流众多。长期以来,一些市民、沿河企业及不法分子,往河里乱倒垃圾、乱排污水、非法采砂,严重影响了河道的生态环境。如何让河水干净、整洁?去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河道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河道垃圾,取缔采砂场,关闭排污企业,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有效保护了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采砂管理工作的通知》,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占用耕地挖砂、堆砂,不得为采砂、堆砂项目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各县区认真落实河道采砂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停止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彻底取缔各类非法采砂场,恢复堤防断面并及时补绿,覆平采砂坑。为规范全市河道采砂活动,我市正在按照政府主导、国有经营、统一管理的采砂管理经营新模式,对河道采砂实行封闭式、工厂化、生态型、标准化作业,根除采砂、堆砂毁坏河道、耕地的现象。今年底,陕西渭河生态公司宝鸡公司及各县区分公司国有砂场将实现正常化运营。
在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中,市级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他们除了印发方案、开展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建立动态档案、开展重点流域水域纳污能力核算、在排污口安装标识牌外,还对省、市考核的重要水功能区、河流等进行监测评价,并委托第三方对渭河干流排污口污水排放量、污染物等因子监测分析,每季度向县区印发通报,督促整改到位,极大地优化了河湖环境。
自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共取缔采砂场75家,整治入河排污口29个,取缔违规、违法、水质不达标排污企业6家,清理河道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20余万方,实现了河畅、岸绿、水清。
河道里一片接一片的苍翠芦苇,茎秆笔直且粗壮,轻风拂过,它们犹如少女摇曳着婀娜的身姿。9月6日,回乡探亲的姚博看到岐山县水利风景区的万顷芦苇荡后感慨万千。他说:“几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如今不仅栽了芦苇还修建了公园凉亭,景色美极了!”其实,岐山县水利风景区只是我市“渭河百里画廊”的一部分,为提高渭河“颜值”,我市水利部门在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渭河百里画廊”建设,修复、平整滩区,种植物,修公园,建水面景观,如今的渭河形成了“十里花海”“百鸟戏滩”“千亩荷塘”“万顷芦荡”等水生态景观。
宝鸡是一座“喝”渭河水成长的城市,但一些县区因缺水望水兴叹、缺乏灵气,影响生态环境,制约全域旅游和三产发展。去年,全市启动水生态建设工程,通过建湖泊、涝池,修复湿地,促进水环境和水景观同步提升、水生态和水经济融合发展。
凤翔县的大东湖景区就是水生态建设工程的典型代表之一。东湖南广场的苏轼雕塑甚是宏伟,饮凤苑湿地公园景色优美,六营民俗村文化味浓郁,雍城湖水利风景区景色如画……今年7月14日,凤翔大东湖景区全新开园,吸引了宝鸡本地和周边地区的众多游客前往参观,大家都被这里的美景和浓郁的文化所吸引。近年来,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东湖景区由于面积小、湖水匮乏等,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如何让这一历史文化遗迹绽放异彩?2016年,凤翔县启动了大东湖景区开发项目建设,除了建东湖南广场、饮凤苑湿地公园、六营民俗村外,还建成了雍城湖水利风景区,将湖水通过饮凤苑湿地公园跌水坝,自流引入东湖公园,让“死水”变“活水”。该项目的实施堪称生态景观与文化内涵完美结合的典范。
扶风县七星河流域治理更是体现了河(湖)长制的综合效应。该县围绕七星河湿地公园和水利风景区创建工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先后累计投资2亿元,拓宽整修河道12万平方米,修建近岸和崖顶自然步道22.714公里。2016年9月,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不仅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来此观光,还荣获了“国家3A级景区”和“省级水利风景区”称号。优美的自然景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目光,他们将旅游观光项目纷纷设在此地,七星河流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兴、民富的美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生态治理,还河流一汪碧水。目前,全市共开工建设湿地修复工程10处、湖泊35个、生态涝池231座,眉县平阳湖,凤翔县大东湖、饮凤苑湿地等工程的实施,在调配境域水资源、改善城乡水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步宝鸡城乡,处处水流潺潺、绿水环绕,律动着灵动的气息,这是我市推行河(湖)长制带来的新变化。未来,宝鸡将继续深入推进该项工作,以水为墨,挥毫写下全面治水的恢宏篇章,勾勒出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
让绿色河湖成就生活之美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江河湖泊的滋育。但随着社会发展,水资源污染也日益严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17年3月,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今年3月,又建立了市、县(区)、镇、村四级共管的河(湖)长组织体系,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人治”是关键。河湖生态环境整治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共同发力。过去,由于各部门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难免会出现“九龙治水”的现象。如今,河(湖)长制等于牵住了河湖整治的“牛鼻子”,各级河(湖)长认真履责,对各自分管河湖进行调研、巡查,发现问题后逐一列出清单,建档登记,下发督办函,批示督导有关部门及时整改。通过层层加压、夯实责任,从而形成了各部门尽职尽责、齐抓共管的河湖整治合力。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制度是前提。近年来,我市“重拳”整治河流生态环境,持续严厉打击非法排污、乱倒垃圾、非法采砂等行为,水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现在我市构建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及河湖库渠水域岸线巡查、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河湖生态整治画红线、设禁区,为“河(湖)长制”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就当有大禹治水之魄力、久久为功之胸怀。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风光旖旎、绿水长流的美景定会在幸福宝鸡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