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海涛
俯览宝鸡,苍莽的秦岭一山高过一山,蜿蜒的渭河一湾秀于一湾……大自然为宝鸡勾勒出天然轮廓的同时,宝鸡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保护好这好山好水?如何让这座中国南北气候分界岭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秦岭这条庞大的山脉,在宝鸡境内面积达8445平方公里,它以略带弧形的走势,将西府大地揽入怀中,山岭纵横中,上百条河流川流不息,数千种动植物在此安家。面对这座大自然赋予的“宝库”,宝鸡人如何能不爱它、敬它、守护它?
寒暑更替,从终年积雪的太白山,到熊猫出没的黄柏塬,从“河流+姓名”的河长制推行,到抢救落难黑鹳的群众……保护大秦岭,宝鸡正在完成从深入“山水”到深入“人心”的巨变,一幅壮丽的秦岭保护画卷正徐徐展开。
山林之变认准一个“绿”字
曾经,木材薪材是秦岭产出的“宝贝”。的确,秦岭层峦叠嶂的山岭间,有木本植物70科210属1000多种,可谓是天然的木材“宝库”。然而,宝鸡人深知,如此宝库,更需加倍珍惜。
让我们来看两组数字:第一组数字,2009年时,宝鸡的森林覆盖率是52.7%,而目前,通过连年造林,森林覆盖率增加到55.26%。可别小看这“2.56%”的贡献,这意味着,整个宝鸡活立木蓄积量净增490万立方米,实现森林固碳2716万吨。第二组数字,宝鸡常态化开展打击林区毁林占地、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专项行动,近三年来共查处涉林案件692起,收缴违法木材126.24立方米。
“很明显,在秦岭区域内,我们造林的速度快得多,这也是森林覆盖率连年攀升的关键原因。”市林业局一名干部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造林的力度还在连年加大,而毁林的事件一旦发生,处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以2017年为例,全市发生的林业行政案件中,就补种树木6000余棵,力求做到“不亏欠秦岭一棵树”。
为秦岭北麓增绿也是近年来宝鸡人的心愿。每到春季,宝鸡都会掀起声势浩大的植树活动。以今年春季为例,渭滨区在神农镇邵家山村、石鼓镇孙家庄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栽下皂刺、油松5800余棵;凤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千余名干部职工仅用半天时间就在荒山上栽植白皮松8000余棵……仅今年春季,全市就完成造林绿化4.5万亩,植树500余万棵。
种好树更要管好山。2015年以来,宝鸡关停了一批秦岭范围内的采石、采矿场。宝鸡的森林资源在关中各市位居第一,是陕西重点林区和关中西部重要生态屏障,森林防火极其重要。近年来,宝鸡已经形成了全民联防、严抓细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河流之变锁定一个“清”字
如果说秦岭的林木是“明月松间照”的风景,那秦岭之水更拥有“清泉石上流”的灵气。秦岭无数的泉水、溪流在宝鸡汇聚成数以百计的河流湖泊,以秦岭山脊为界,山脊之南有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及汉江,山脊之北,分布着黄河一级支流渭河及其若干支流。这些河流湖泊滋养着宝鸡大地,连年来,宝鸡围绕一个“清”字,开始着力治理秦岭水系中的河流湖泊。
河流治理,最怕“九龙治水”问题。目前在宝鸡,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已由体系建设转向实质性运行,有效解决了“龙多不治水”的顽疾。目前已设置市级河长7名,县级河长105名,镇级河长488名,村级巡查员1549名,落实了各级河长职责,形成了市、县、镇、村(村级为巡查员)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全市217条河流实现了“每条河都有河长”的目标。(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以渭河为例,这条被宝鸡人称为“母亲河”的河流,自西部山区入境,一路沿秦岭脚下蜿蜒东去,长达206公里。渭河不仅是全市重要的工农业水源,而且流域面积内承载着全市93%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和94%以上的水污染负荷。在河长制面前,走马上任的河长中,渭河干流和支流的相关河长占了大多数,而这些河长的另一个身份正是市、县(区)、镇(街道)的党政负责人。将这些人的姓名与河流“捆绑”在一起,就能够发挥出“河长”的实质性优势。
保护河流湖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市还大力开展秦岭湿地修复工程,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07年,我市开工湿地修复工程10处、建设湖泊水面35个、生态涝池231座。眉县平阳湖、高新区太公湖等工程的实施,在调配境域水资源、改善城乡水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至目前,已经完成投资3.89亿元,开工建设涝池82座、湖泊7个,修复湿地4处,更多的“水景”正呼之欲出。
与此同时,宝鸡还依托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等项目,加大秦岭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水体、土壤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这些,都为河流湖泊的“清”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春季,流经宝鸡市区的渭河河水一度变得清澈见底,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的淤泥和青苔,很多市民都为此感到高兴。
观念之变大写一个“爱”字
保护秦岭,不是某个单位和部门的事情,归根结底还在全社会的行动上。近年来,宝鸡人正在进一步转变观念,以实际行动保护秦岭的山山水水和众多的动植物资源。
今年5月14日下午,市渔政监督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接到了陕西航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的电话,说他们在施工地附近的清姜河里发现一条大“黑鱼”。渔政人员来到现场后,确认这条大“黑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体重5公斤、体长1米,只受了一点皮外伤,并无大碍。最终,在渔政人员的监护下,这条大鲵被放归位于太白县的陕西太白湑水河珍稀水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今年初,陈仓区一名村民在河滩发现一只受伤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经过专业人士检查,由于天寒地冻,黑鹳被冻坏了。经过精心照顾,黑鹳逐日好转。
实际上,近年来,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据我市相关部门统计,近三年来,我市救护的野生动物就达到220头(只),其中很多都属于国家保护动物。
群众保护意识增强的同时,我市相关部门还采用多种方式来加强秦岭生态保护工作。以鱼类增殖放流工作为例,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放流资金1000多万元,繁育水生野生动物20万尾以上,放流大鲵、细鳞鲑等保护鱼类以及经济鱼类800万尾。
纵览中国名山大川,集南北风采于一身,能够实现“马头看桃花,马尾扫风雪”的山脉唯有秦岭。近年来,宝鸡人正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守护巍巍秦岭。我们相信,秦岭这座“宝库”的生态环境,未来一定是“嫽扎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