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工商行政管理
第05版:人社专刊
第06版:健康养生
第07版:广而告之
第08版:文化周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专题
第11版:文化周刊
第12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宝鸡村庄里的抗日往事
双石铺 工合运动支援抗日
太寅村 大同学园感化日俘
豆会村 热血男儿抗击日寇
纸坊村竞存中学宣传抗日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太寅村 大同学园感化日俘
太寅村大同学园旧址碑
祝嘉樊欣欣
“德法世仇,中日殷鉴;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是70多年前设立在宝鸡县渭河南岸的太寅寺(今渭滨区高家镇太寅村)的大同学园的校训。这所学园不是一般的学校,而是抗战期间教育感化日军俘虏的收容所。
1938年,国民党军政部在西安南郊终南山下的灵感寺设立了关押、看管日军战俘的“第一日俘收容所”,由早年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现筑波大学)、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参议的汪大捷出任所长。1939年,因日军飞机轰炸西安,第一日俘收容所迁至宝鸡县渭河南岸的太寅寺。为了教育感化日军俘虏,使之不再与中国人民为敌,汪大捷将第一日俘收容所改名为“大同学园”。
汪大捷聘请热心日俘教育的有识之士担任教师,给日军战俘讲授中日两国历史、中日交流史,并讲授英法战争、德法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害。同时,大同学园还用中华民族传统的仁德精神教育感化日军战俘,使他们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行。在汪大捷的倡导下,大同学园的日军战俘成立了“大同学园反侵略战争同盟会”,并组建话剧团,自编自演《醒醒吧,同志》《侵略战争之罪》《天堂地狱》《正义血战》等剧目,先后在西安、宝鸡多地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大同学园管理人员的组织下,日军战俘把山上的泉水引入放有木炭、白灰和沙子的过滤池,再引入伙房,保证饮用水的清洁;整修院舍,平整操场,开挖游泳池;开展文体活动,经常举行篮球比赛;组织有技艺的俘虏制作手工艺品、纺织毛线等,并在当地出售,换来零钱用以改善伙食。日军战俘还修建了长约10公里的简易公路,这条路被命名为“大同路”。如今,太寅村一些村民家中还留有日军战俘当年制作的印章盒、首饰盒。
将收容所变成学园,视战俘为学员,这在古今历史上都属罕见。被教育感化的押切五郎赞颂大同学园称:“俘虏学校空前史,人道精神最高峰。”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