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西秦视点
第05版:健康养生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广而告之
第08版:文学周刊
第09版:文学周刊
第10版:文学周刊
第11版:文化
第12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洛阳周公路制礼作乐倡文明
无锡泰伯路三让天下赢赞誉
三门峡甘棠路 甘棠遗爱留美名
天津梁鸿路 举案齐眉传佳话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无锡泰伯路三让天下赢赞誉
本报记者于虹
虽然泰伯奔吴的故事很久远,但是对于宝鸡人和无锡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三千多年前,泰伯奔吴的故事就发生在岐山京当和江苏无锡梅村。而无锡市有关泰伯的地方就更多了,就连道路都有泰伯中路和泰伯西路两条。
《史记》所说的泰伯奔吴,记录了周文王的伯父泰伯为了让贤,离开岐山,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来到了无锡。当时这里还是荆蛮之地,泰伯为了表示他不再回去继承王位的决心,就和这里的居民永远生活在一起,一方面他学习当地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与民同好,“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另一方面,泰伯把黄河流域先进的科学文化和先进经验,传授给当地民众,总结当地经验,在生产上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种了水稻又种麦子,使得粮食产量大为增加。同时他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改“以堵为疏”,开挖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港和九条文流、河浜,这大大便利了农田灌溉,又发展了交通运输。
泰伯还教民众种桑养蚕,饲养鸡鸭猪羊,使江南一带的生产逐渐发达起来。“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对当地植桑养蚕的生动描绘。在生活上,泰伯还教化乡民改“半生为食”为“全熟为食”,使人们的体质不断得到增强;此外居住条件也有所改善。在传播和发展文化、娱乐方面,泰伯和当地蛮民一起,采用了“以石为纸、以炭为笔、以歌为教”的方法。泰伯到无锡定居,把周族的诗歌和当地原有的蛮歌、土谣结合起来,创造了被后人称为“吴歌”的歌谣。六朝《陈书》云:“讴歌所往……自求于泰伯者矣。”
泰伯三让王位、开拓江南的功绩被孔子称为“至德”,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称泰伯为第一世家。因为他的开拓、包容、创新,才让荒蛮之地成为富庶江南。
可以说,泰伯奔吴,江南文明始有。
也正因如此,泰伯备受无锡人推崇。特别是泰伯在宝鸡三让王位的故事,更让无锡人敬仰得不得了。时至今日,宝鸡和无锡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