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经过6年综合整治,唐代诗人李白描绘的渭河美景,在人们眼前重现——
六年治理渭河宝鸡段变身 风景河
■本报记者岛茜
    市民在渭河陈仓区段运动公园里打篮球。谢克强摄

    渭河岐山段“在水一方”景点,游客在此拍照留念。谢克强摄

    渭河眉县段绿树成荫。

    渭河蔡家坡段荷叶田田。谢克强摄

    渭河公园景色优美。

   治污发力污水装进“泔水桶”
  日前,省政协调研组来到渭河综合治理宝鸡段调研上半年渭河治理情况,对我市渭河综合治理、渭河生态区建设等工作给予肯定。调研组人员表示,渭河宝鸡段已经呈现出“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景象。
  “渭河里出现黑天鹅了!”前不久,出现在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附近的黑天鹅,吸引了不少鸟类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前去观赏、拍照。据市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渭河综合治理的不断深入,渭河宝鸡段的生态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不仅本地的水鸟纷纷在河道“安家”,外地不少鸟儿也“迷恋”上了宝鸡的湿地环境,黑天鹅现身就是渭河水质提升的有力佐证。
  渭河在我市境内长206公里,不仅是全市重要的工农业水源,而且流域面积内承载着全市93%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和94%以上的水污染负荷。“过去,与渭河相邻的区域,变着法子向其排污,一时间,渭河成为藏污纳垢的污染河。”岐山县一名水利干部说。
  治标更要治本,渭河治污的根本就在于水污染的治理。从2012年起,全市积极落实省政府“渭河水质三年变清”的要求,把渭河治污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打响了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三年战役,形成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共同治理,主流、支流共同整治的局面。
  8月5日,天气晴朗,站在秦岭脚下的高新区磻溪镇唐家塬村北望,渭河如同一面明镜,静静地穿过市区。市环保局污防科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我市针对化学制浆造纸、小氮肥等工业污染源持续加强环境执法,累计关停岐山县氮肥厂、秦岭化肥总厂及凤翔分厂、宝鸡氮肥厂等高污染企业22户,实施了49个治理项目。同时,否决了一批印染、屠宰、果汁加工等招商引资项目,从源头上杜绝高污染企业落户。
  主抓工业污染源的同时,生活污水排放也列入整治范围。为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到渭河,从2014年起,我市开始对支流入渭口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加快截污工程建设,封堵直接入渭排污口,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先后完成市区十里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使其污水处理量从以前的7万吨提升到15万吨,使市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万吨,满足了市区污水处理需要,还建设了170个镇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我市渭河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省上抽测达标率达100%,城镇污水平均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居全省前列。据监测,今年上半年我市水质优良率为88.2%,同比上升8.2%。
  生态改善市民共享治理成果
  市区金陵河畔,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在此休闲娱乐、观赏美景,还有摄影发烧友用“长枪短炮”定格一个个精彩瞬间。作为渭河的一级支流,金陵河流经我市陇县、陈仓、金台等县区,穿越市区注入渭河,境内河道长55公里,为宝鸡这座城市增添了灵气。
  家住金台区蟠龙花园小区的刘俊华,现在一有时间就和伙伴们在十八孔桥附近的河堤广场上跳舞。刘俊华说:“以前河道经常有垃圾,巴不得住得离河远点。现在金陵河整治后,家门口就有了亲水小广场,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据了解,金台区在金陵河宝十桥至十八孔桥之间一河两岸堤顶游步道上铺设陶砖6000多平方米,安装花岗岩护栏1100多米,并在重要节点修建了休闲广场、小景观等,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渭河治理过程中,除了实现还渭河清澈的目标外,我市还创新性地与城乡建设、旅游发展及民生改善等相结合,打造了渭河“生态治理升级版”。经过多年建设,渭河市区段已建成蓄水面积390万平方米、回水长度10公里的“一闸五坝”6个人工水面;建成两个渭河滩地公园,面积120万平方米,渭河宝鸡主城区段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让市民共享河道生态治理成果,实现人水和谐,是渭河治理的根本目的。”市河道委河管科科长苟文龙说,为提升渭河生态治理水平,我市把滩地公园、亲水平台建设作为生态治理的重点项目来抓。渭河北岸团结村运动公园、渭河三合村运动公园、渭河水莲寨运动公园,渭河两岸的太阳市亲水平台、拦河闸亲水平台、索桥亲水平台等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拓展河道功能,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岐山县蔡家坡镇古城村村民王军说:“家门口的渭河,以前长年流着脏水,夏天蚊蝇乱飞,如今不但水清了,还引来了不少水鸟栖息。”人们的直观感受得到了官方的验证。去年底,由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评选中,渭河成为2017年度10条全国“最美家乡河”之一,让每个陕西人都为之自豪。
  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展新颜
  在渭河治污行动中,我市没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在治污的同时,重点对渭河两岸一公里范围内的农村环境进行连片整治,努力让渭河整治不留死角,环境更加优美。
  沿着渭河,村落纵横交错,使人难以记住某一个村庄的名字。然而,现在无论走进哪个村庄,都是白墙青瓦、绿树成荫,水泥道路四通八达,村子干净整洁。眉县槐芽镇红崖头村村民杨小华家门前,路面干净平整,路上摆放了数十个垃圾箱,村民早已改掉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村里建成的休闲健身广场,让人们休闲、跳舞有了去处。“这样的环境,和城里没啥两样。”杨小华说。
  除了绿化美化,解决脏、乱、差问题,改变村民多年陋习是农村环境改观的根本。“多年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说改就能改的。”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说,我市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清理“三堆”,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远离城镇垃圾填埋场的村庄,推行“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办法;加快推进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及沼气池建设步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让渭河两岸更加亮丽。
  绿水青山人更俏,风景这边独好。如今的渭河宝鸡段,一河碧波,两岸翠绿,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生活在渭河两岸的宝鸡人更加幸福。 
 

声音
渭河治理让宝鸡越来越美
岛茜

  前不久,来宝鸡旅游的外地人周禄在游记中写道:“宝鸡三面环山,渭水经城中流过,使得宝鸡这座城市天生就是高颜值。”的确,六年渭河治理,让昔日满目疮痍的渭河“返老还童”,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向人们款款走来。如今,“野色苍茫接渭川,白鸥飞尽水连天”的美景重现渭河两岸。渭河治理,让宝鸡越来越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市治理渭河,就是沿着这个思路实施的。从2012年实施渭河治理工程以来,我市先后投入资金35亿元,新修加固干流堤防151公里、支流堤防29.5公里;完成堤顶硬化绿化97公里;建成支流交通桥15座;完成滩区清障52.3平方公里,建成北岸百里芦苇及水生态景观长廊;完成省上确定的治理项目43个。同时,宝鸡渭河段由市区不断向东延伸,先后建成了一个个依河而成的景点,与渭河公园相连接,由西到东的“百里画廊”,俨然成为宝鸡境内的中央花园,成为市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好生态是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我市花大力气建设的十里花海、千亩荷塘、万顷芦荡、在水一方、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等一处处、一个个景点游园,吸引着人们,让群众亲近自然、亲近清流。渭河生态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无论是住在附近的居民,还是前来旅行的游客,都纷纷为之点赞。家住市区的65岁老人邹春华感叹道:“你去看看渭河变化有多大,和我以前的记忆完全不一样了。如今,治理后的渭河生态环境慢慢在变好,这是老百姓的福啊!”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