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的德教碑
清朝的世居箫台石座
萧史弄玉的雕像
村史馆中收藏的老物件
以前放置祖案的木柜
扫一扫 看视频
一段动人的传说
要说箫史宫村,得先说萧史弄玉的爱情故事。
汉代刘向在《列仙传·卷上·萧史》中有这样的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基本上,萧史弄玉这个故事的框架就是这样了。不过在凤翔县箫史宫村,流传的故事则比刘向记载的要更丰富一些。
今年74岁的封思义老人,讲述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了一个女儿,他特别喜欢。在西府地区,孩子一周岁时候,都会有一个“抓周”的仪式,就是把很多生活用品放在一起,让孩子随便抓取,以预测孩子将来的职业发展。《红楼梦》中贾宝玉就因为抓周时抓到了胭脂,而惹得贾政生气。
不同于贾宝玉,秦穆公在这个女儿周岁的时候,也让她抓周,并把别国进献过来的一块美玉放在一堆日常用品之中。结果,女儿还是选择了美玉。秦穆公很高兴,便为这位公主起名叫“弄玉”。
弄玉一天天长大,她出落成了一位漂亮的姑娘,而且精通音律,特别善于吹笙,于是秦穆公就遣人把弄玉小时候抓过的那块美玉雕刻成笙,送给了她。
“一转眼弄玉长大了,秦穆公特别疼爱他这个公主,于是专门给她修建了宫殿,称之为凤台,供弄玉公主居住。”封思义说道,“弄玉经常会在凤台中吹笙,传说很多飞禽鸟兽都被其笙声所感染,也会静静地听弄玉吹笙。”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很快就到了秦穆公给弄玉找一个如意郎君的时候了,很多王公大臣、贵族子弟,弄玉都看不上,她说出了自己的求偶标准:一位真正通晓音律的男子。
越简单的标准越难达到,什么叫真正通晓音律的男人,不好找。弄玉自己也很郁闷,就在凤台中继续吹笙,等待如意郎君的出现。有一天晚上,弄玉休息之后,突然听到一阵优雅的箫声,声音动听异常,甚至引来了无数飞禽聆听。弄玉赶紧跑出房子一看,结果什么都没有。失望至极的弄玉回房后刚刚睡下,箫声又一次响起,弄玉出门一看,一群飞鸟环绕在凤凰周围,凤凰身上坐着一名男子正在吹箫,男子告诉弄玉,自己住在华山,名叫萧史。弄玉对萧史一见倾心,就告诉了父亲秦穆公。
秦穆公对萧史也很满意,于是就在凤台附近修建了萧史宫,让萧史在此居住。而萧史宫的所在,就是今天的箫史宫村。此后,秦穆公为萧史和弄玉完婚,两个人就居住在现在的箫史宫村中。在此居住的数年中,夫妻和睦、恩爱有加,笙箫和鸣、音绕天际,成就了一段佳话。
“我曾听父亲讲过,他小时候在村子的北面,还有个四四方方的高台,台子高有一米多,相传就是当年萧史宫的一部分。”封思义说道。
有些残酷的历史
大团圆的结局,是中国文学著作比较偏爱的结尾方式,但是我们知道,历史并不会随着人们的期望而变化,有时候,历史甚至看起来有点残忍,萧史弄玉的故事也没有逃开这样的命运。
故事的女主人公还是弄玉,一个善于吹笙的公主,立志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当如意郎君。男主人公却不是坐着凤凰翩翩而来的男子,而是现实生活中一位落魄的青年。
相传萧史原是一名太史令,父母双亡,自幼勤奋好学,才华出众,但是因得罪了权贵而仕途不顺,只得弃官出走,逃到了当时的虢县,也就是今天高新区磻溪镇张家塬村附近。萧史定居张家塬后,闲时常喜欢吹箫自娱,以抒情怀,所吹箫声悦耳动听,在当地很有名气。
一天夜里,弄玉在雍城宫中听到一段箫声后,以为是神仙所奏,便思念成疾。秦穆公知道后,特地派人三次寻访,最终找到了吹箫之人萧史,才成就了两人的千古佳话。萧史和弄玉成婚后,不愿居住宫中,穆公便为二人在虢县修筑了城郭,建了凤女楼,供二人居住。此后,两人箫笙合奏,招来龙凤,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成仙升天。
民间为他们的故事编了一段美丽的神话。将萧史和弄玉说成是仙人下凡,有一天当他们夫妇正在合奏时,忽然天外飞来一条龙和一只凤,载着他们一路吹箫,飞到华山明星崖。为纪念萧史弄玉,后人在此修建了“引凤亭”,在山峰上修建了玉女祠,这段奇事被记录在《列仙传拾遗》中,这也是成语“乘龙快婿”的由来。
问题是,如果萧史真的只是个善于音律的普通小伙子,真的可以带着公主说走就走吗?
我们来看看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记载。
弄玉自小长在深宫,涉世未深,喜欢文雅,长大后姿容绝世,聪明无双,通晓音律,善吹笙竹。像这样千娇百媚的公主,对于在黄土地上吼着秦腔、外表粗犷内心柔软的暖男型秦人是不喜欢的,而乐师萧史的到来,让她乏味的宫廷生活得到了一些快乐。在春秋战国门阀等级制度严格的时代,这两个人明显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为了美好的爱情,两人只能私奔出逃。对此,秦穆公非常生气,但家丑不可外扬,于是美其名曰:“萧史与弄玉乃天作之合,神人转世”;“萧史乘龙而去,谓之乘龙快婿”。之后不久,秦穆公病重,气病交加而死,死前迁怒于私通萧史的宫人,皆令从死,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
文化繁荣的村庄
“吹箫引凤传说”早在西汉时期开始流传,最早流传在雍地,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雍有凤台、凤女祠。”这也与磻溪镇凤鸣村、杨家店村记载的“吹箫引凤传说”的区域基本吻合。2007年,“吹箫引凤传说”被申报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萧史弄玉的故事后来如何,凤台和萧史宫到底修建在何处,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早已淹没在了尘土之中。但这段爱情故事为我们留下的则是更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萧史弄玉和睦相处的爱情故事,萧史弄玉与秦穆公之间相互照顾的故事,一直在我们村里流传着。怎么把这些流传下来的文化,转化成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内容,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有益的养分,来推动现代村庄的文化建设,这是我们现在努力的重点。”箫史宫村书记辛录萍说道。
近年来,箫史宫村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农工传统文化为着力点,以家风家训、乡贤文化建设为突破点,先后完成了村中主干道26面文化墙建设及萧史弄玉历史故事墙建设。在大力发掘历史文化的同时,箫史宫村还专门建设了农耕文化园,将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化体验相结合,将农业工具展览收藏和使用相结合,实现了忆苦思甜、努力奋进的发展局面。在箫史宫村的村史馆和家风家训馆中,多方收集而来的见证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器具随处可见,祖祖辈辈留下的重教育、守信用、勤劳勇敢的家风家训也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