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西秦视点
第06版:金融之窗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健康养生
第09版:时事新闻
第10版:广而告之
第11版:副刊
第12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不污染景区一溪一池
宝鸡将在大西北找发展商机
西安大学生首次创业可获补贴5000元
打一场啃硬骨头的攻坚战
经福路建设稳步推进
宏文路片区道路改造完工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打一场啃硬骨头的攻坚战
——金台区2018年上半年脱贫攻坚综述
孙海涛崔昊月
从现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大约两年半时间。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已经进入后半程的关键期。
怎么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18年开年伊始,一场直面“硬骨头”的攻坚战在金台区全面打响。市委常委、金台区委书记景耀平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他要求全区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抬高工作标杆,注重脱贫质量,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硬的作风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强产业
一场多点开花的“阵地战”
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一个不能掉队。尤其在“啃硬骨头”期,产业最能形成“棍扫一大片”的态势,强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今年以来,金台区在产业扶贫方面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春季攻势“三大行动”,着力推进四大模式,完善五大服务保障体系,培育特色产业,持续配置脱贫中长期产业组合。众多贫困户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嵌入模式中受益,从而鼓起了钱包。
在金台区金河镇丰庆种植专业合作社,大葱、甘蓝、红薯等蔬菜长满了山坡。去年秋天,合作社的30户贫困户每户都分到了1700元分红,让大家高兴得合不拢嘴。而今年初,政府再次拿出24万元扶贫资金投入到合作社中,合作社也再次吸纳了周边宝陵村和陵原村17户贫困户成为“股东”,今年9月,这47户贫困户将从合作社中领取到不菲的分红。
“我觉得这种模式是一举三赢。”丰庆合作社理事长王天平告诉记者,首先是政府的扶贫资金用在了“刀刃”上,第二是贫困户能够获得稳定收益,最后是合作社也能够用这笔资金扩大生产,获得更好的效益。
在丰庆合作社,记者看到不少贫困户还在这里找到了新工作,合作社还在不久前建起了农机仓库。据介绍,目前在合作社中务工的贫困户已达到十余人,去年建设的红薯窖、今年建设的农机仓库和计划建设的大棚都是用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建设而成。
丰庆合作社只是金台区扶贫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暴家河“五彩山村”、胜利村“西府老街”等地,城市近郊游正形成热点;乡村旅游收入也成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增加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方式。在新庄村,通过打造零排放开心农场,参与贫困户实现户均增加收入2000元;还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成立股份合作社,在五七村260户村民实现入股经营,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犁地、机播一体化服务和外出作业,实现了打工种地两不误,收入增长方式得到拓展。
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贫困人口,农村各类资源产业多点开花,焕发出勃勃生机,贫困户更是搭乘产业快车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越跑越稳,越跑越快。
扶志气
一场重塑自我的“变革战”
“我们社区老韩夫妻俩都是残疾人,却凭着自己的胆气和魄力摘掉了穷帽子,这就叫‘有志者,事竟成’。”6月6日上午,金台区“脱贫励志大讲堂”在硖石镇六川河小学举行,社区干部薛佳讲起了社区一名贫困户脱贫的真实事例,博得了台下众多听众的热烈掌声,也让大家产生了强烈共鸣。来自硖石镇4个村的100多人聆听了报告。
这是金台区文化扶贫中的一个镜头。大范围而有的放矢的演出、宣讲,正在点燃贫困群众心中的火苗,让贫困户在思考,在对比,继而产生心理变革去行动。金台区上半年共开展“脱贫励志大讲堂”宣讲活动82场次,其中集中示范宣讲4场次。
杨宝明是金台区代家湾社区一名贫困户,他的生活就因为“志气”二字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杨宝明今年56岁,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已经20多年,弯不下腰身,妻子患有心脏病,一双儿女正在求学,家里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然而,不久前,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站着开店。
商店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简单地卖些烟酒日用品。最大的难点在于,杨宝明弯不下腰坐不下来,必须每天站立十几个小时开店。然而,杨宝明却咬着牙一直在坚持,用他的话来说:“这些年,政府帮助我们一家人很多,我时常想,虽然我身有残疾坐不下去,但决不能‘等靠要’,我还能做不少事情哩!”
“借再多总要还,挣再少是我的。”“自己的事自己干,流泪不如出身汗。”……这是金台区大讲堂上广为流传的演说词。在这种浓厚的“立志”氛围中,很多贫困户鼓起了勇气去自强自立。今年上半年,金台区仅自主创业的贫困户就达到43人。
找工作
一场面向未来的“持久战”
脱贫攻坚做得实不实,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看贫困人口“自我造血”能力足不足,能不能持久稳定脱贫。稳定就业,最能让贫困户的“盼头”变成现实,最能让一个家庭的“奔头”奔得长远。从这一点来说,帮助贫困人口找“饭碗”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意义重大。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金台区针对贫困村和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广泛开展了烹饪、美容、刺绣、家政、电子商务、机械加工、酒店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专场培训20场次,参加技能培训714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众多的贫困人口在培训、帮扶中受益匪浅,找到了工作。
王哲就是这样一名在政府帮助下找到新饭碗的贫困青年。如今已经在市康复医院工作的他说:“没有政府帮我,我走不出家门,更改变不了生活。”
王哲是金台区五星村人,患有脑瘫,肢体和语言表达的天然短板让他一度蜗居在家不愿出门。五星村第一书记李小鹏上任后,一方面不断鼓励他走出家门,去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一方面和帮扶干部积极与多家单位主动联系并推荐王哲。终于,市康复医院在用工面试后,向王哲伸出了“橄榄枝”,他成为该院一名资料信息整理录入职员,目前每月工资达到1580元。
实际上,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仅今年上半年,金台区就实现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783人。同时,金台区安置公益性岗位317人,公益专岗64人。用一名金台区扶贫干部的话讲,这些人有了工作后,个人乃至家庭能够“持久造血”,返贫比率也会极大降低。
金台区的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的“啃硬骨头”期,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正在让金台区脱贫攻坚大局稳步前进。金台区区长宁怀彬说,未来,金台区还将继续坚持脱贫与致富、输血与造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持续发展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增收、生活条件改善、政策惠民保障、脱贫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