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本期发布:
特展里连接时空的蜀道
  刘邦与蜀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褒斜道南起汉中境内的褒谷口,北至眉县境内的斜谷口,长约250余公里。从战国时起,就有人凿石架木,修筑栈道。这条古蜀道修建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经过行人最多,也是古代进出四川最重要的通道。于是,这条古道上故事也就多了起来,比如人们熟知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骄傲的项羽觉得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于是自立为“西楚霸王”,还封了刘邦一个“汉王”的头衔,意思是让刘邦去当时还偏僻荒凉的巴蜀一带自己玩儿去。而刘邦是个能忍的人,在聪明人张良的建议下,带着兵一路跑到汉中,转头就把褒斜道上的栈道全烧了。这火是烧给项羽看的——“你看,我把回去的路都烧了,这下你放心了吧?”从此,刘邦在汉中休养生息,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而项羽对此一概不知。
  过了不到一年,刘邦觉得自己实力强大了,便准备打回去。于是,他封韩信为大将,韩信一方面派一群“老弱病残”,假装修复褒斜道上的栈道,吸引敌军注意力;一方面却暗地里率精兵强将走陈仓道,一举夺取了大散关,一路到了陈仓,最终打败了敌军。随后,刘邦一鼓作气,占领了整个关中地区,这也为他此后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诸葛亮与蜀道千古名相陨落五丈原
  让我们将目光转移到那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年代。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诸葛亮怀着沉痛的心情,决心独力承担北伐大业。自此,宝鸡也成了蜀魏相争的战场。
  诸葛亮一生都很谨慎,刘备病逝后,他并没有急着挥师北上,而是苦心经营,巩固蜀国后方,恢复国力。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此后,诸葛亮将生命中所有剩余时间,都献给了北伐。几次北伐,诸葛亮有时走祁山道,有时走陈仓道,当然也走过褒斜道。然而,每次北伐,蜀军都是以失败告终。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军队,再度踏上了北伐的征程。这一次,他走的是褒斜道,试图夺取关中。但司马懿却始终不出战,诸葛亮率军驻扎五丈原,与魏军对峙。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诸葛亮最终在五丈原病逝,蜀军只好沿着蜀道退兵。诸葛亮与蜀道的故事,也就此遗憾地画上了终止符。
  唐玄宗与蜀道“幸蜀”下的辛酸逃亡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唐代山水画,名为《明皇幸蜀图》。这幅画描述了唐玄宗避难入蜀这一历史故事。从一代雄主到落魄逃亡,蜀道也见证了唐玄宗的奢靡与辛酸,见证了一个盛世的凋零。
  唐玄宗从各种意义讲也是个“人才”。他少年时期就有勇有谋、果敢干练,执政前期,他勤于政事,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在本职工作之外,唐玄宗还很注意培养个人爱好,并极富艺术细胞。可惜到了执政后期,唐玄宗玩砸了,安史之乱,让唐朝在唐玄宗的眼前迅速走向衰落。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很快攻陷潼关,这时的唐玄宗哪有与之一战的勇气?被吓破胆的他只好仓皇出逃。在马嵬驿和杨贵妃死别后,唐玄宗一行逃到宝鸡,沿着扶风、岐山、凤翔一路跑到陈仓道,然后顺着陈仓道往成都跑。他路过凤县红花铺镇草凉驿村时,还梦见了杨玉环,以至惊醒后痛哭流涕,留下了“贵妃香消马嵬驿,明皇夜泣草凉楼”的传说。当然,皇帝逃跑不能直接叫逃跑,得叫“幸蜀”。
  不知道唐玄宗经过蜀道,一路“幸蜀”时,有没有想起那些曾穿梭于蜀道之间,被人快马加鞭运送的荔枝。
  李白与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不得不说,唐代诗人李白让蜀道在人们的心中增添了不少传奇和浪漫色彩。在李白的笔下,蜀道惊险、奇丽、峥嵘,不可凌越。那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更是成为从古到今,人们口口相传的千古绝句。
  在李白笔下,走蜀道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横亘在秦蜀之间的崇山峻岭。李白的几首诗里特别提到了太白山,在他眼里,太白山只有鸟儿能飞过。实际上,李白对太白山的感情也是炽热而浓烈的,他不仅在太白山留下泼墨的传说,也留下许多描写太白山的诗句,比如“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然而,太白山再高,蜀道再难,也挡不住秦蜀两地人民的交流。本次《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的执行策展人魏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蜀道作为官修栈道,是战国晚期才出现的。但通过商周时期,宝鸡、汉中和四川出土的这些青铜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交流和联系,可以发现其实早在商周时期,这条道路就已经畅通。所以,追溯蜀道的历史,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自古先民就已经有能力翻越秦岭,进行文化交流。
  陆游与蜀道铁马秋风大散关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这一生走过许多地方,尤其是陕西和四川。秦蜀之间的蜀道,陆游不知走过多少次,每次行走在蜀道上,抚今追昔,许多地方和事物都会让陆游生出感慨,尤其是大散关。
  关于蜀道,关于大散关,陆游留下过许多诗句,最广为人知的当数那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一生,虽留下九千多首诗,但这不是他最在意的。陆游的家国情怀,才是他不朽于历史的真正原因。
  可惜陆游虽从小立志报国,但四处奔走却壮志难酬,直到年近半百,才得以赶赴川陕前线,真正过一段“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也就是在这段日子中,大散关给陆游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象。谁知没多久,陆游又要被派往后方充任闲职,没办法,他只好一边吟诵着“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一边“细雨骑驴入剑门”,继续走蜀道去四川了。
  后来,陆游在诗中不断回忆自己和蜀道、和大散关的故事。比如在《怀昔》中陆游就回忆说,“一日岁欲暮,扬鞭临散关;增冰塞渭水,飞雪暗岐山。”正当他回忆姜子牙在宝鸡的光辉事迹时,路遇恶虎。我们的陆大诗人毫不露怯,而是“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
  作为最能打的诗人之一,陆游在蜀道上留下了自己的传说。
  国宝与蜀道一段传奇的旅程
  作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出土于宝鸡的石鼓自出土之日起,便饱经颠沛,自宋代起便离开宝鸡,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实,在上世纪30年代,石鼓曾短暂回过一次“老家”。那是一次传奇的旅程,也是一次伟大的奇迹。
  唐代时,石鼓现世,自此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可惜由于战火不绝,石鼓也不断被隐匿起来,又不断现世,到了宋代时,石鼓被运往汴梁,后来又被运往燕京。自此,石鼓一直没有离开过北京,直到上世纪30年代。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故宫博物院为保护文物安全,计划将文物南迁。故宫文物南迁历时十余年,辗转上万里,百万余件文物无一损毁遗失,保护了一批重要文物,也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行动。故宫文物南迁时,北线故宫文物途经宝鸡、汉中,运至四川省峨眉县。值得一提的是,出土于宝鸡的石鼓也在这批文物中,在故宫博物院有关人士的保护下,石鼓终于再回故乡,作短暂停留。
  我市文史专家吴正茂对这段往事有过研究。他在文章中写到,故宫文物大约是1937年12月经陇海线运到宝鸡。护送文物的故宫博物院有关人士,见宝鸡依山傍塬,地势险要,原本想在这里挖两三个山洞,就地长期安放国宝。可没有想到日寇对刚刚在宝鸡恢复生产的沿海民族工业内迁工厂进行轮番轰炸,于是故宫博物院的护宝人员决定继续翻越秦岭,迁运文物到更为安全的四川大后方。但在运走之前,护宝人员将宝鸡出土的石鼓开箱启封,在当时的宝鸡县政府门前展示三天,让“娘家人”看看石鼓。
  1938年,护宝人员用汽车分批次将这些珍贵文物运到汉中,后从汉中运至四川。上世纪50年代,这些文物又经历颠沛流离,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国宝南迁的过程中,上百万件珍贵文物行程上万里,穿越大半个中国,然而没有一件丢失,也几乎没有毁坏,堪称伟大的奇迹。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