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我要用特色产业带着贫困户脱贫”
——记岐山县青化镇凤家庄村回乡创业者郭建刚


  本报记者孟民
  “从去年企业开始创办,我就到这里打工。今年,月工资已由去年的1200元涨到了1600元。不出远门还能照顾家,我知足了,脱贫问题不大,这是郭建刚给我们贫困户带来的福气!”说这番话的是岐山县青化镇凤家庄村55岁的贫困户孙晓兰。她所说的郭建刚,是该村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乡二次创业,用特色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
  在外打拼不忘乡情
  郭建刚今年47岁,从小生活在岐山农村。小时候困苦的生活使他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20岁刚过,他大胆走出家门,在外长见识学才干。他搞过建筑、装饰,经营过酒店,也从事过商业,还搞过公路工程。当看到农民工常年远离家中老小,为了挣血汗钱而忙碌的场景时,他常常夜不能寐,让他产生了要帮助农民工改变命运的想法。有一年,他承接了西安一家酒店的装修工程,老板答应装修的人工费为20万元。诚实的他带领十几个农民工兄弟加班加点,连续干了半年。老板一看非常满意,但人工费却仅仅支付了四分之一。眼看春节将至,老板叫苦没钱。为了给大伙发工钱,他找亲戚、寻朋友,东倒西借,硬是给兄弟们发了工资。干活的人领完工资离开的一瞬间,他伤心地流下了热泪。“啥时能不受这个罪,让兄弟们流汗不流泪?”他彻夜难眠。  
  回乡创业回馈乡邻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坚定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多年的打拼,他在西安安了家。但喜好面食的郭建刚,常常要托人从老家往西安带农家面粉。一次回老家,看到磨面房里老鼠乱跑的场景后,让他下定了决心,要在面粉的生产和深加工上实现创业梦想。
  去年,乡村振兴战略的蓝图,犹如春风打开了郭建刚创业的大门。2017年3月,他注册的岐山县健粮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化加工厂开建,多色蔬菜挂面产品进入审核、认定,他在家乡重起炉灶,新一轮创业就此启程。建厂房、安设备,流转土地、吸纳贫困户种植有机蔬菜,跑西安、去宝鸡,请专家指导,短短5个月时间,拿到了“周源一品”商标,以菜酱和面加工的8种蔬菜挂面试制成功。
  他流转当地贫困户土地,统一供种,统一作务技术,统一使用农家有机肥,指导群众循环种植菠菜、黄瓜、洋葱、南瓜、冬瓜等,以市场价统一收购加工。
  “我要给市场生产营养、健康的食品。含铁和胡萝卜素的挂面成人和小孩可以食用,而芹菜、洋葱加工的挂面适合高血压和高血糖的人群,黄瓜、冬瓜挂面适合肥胖人群。在每份成品总量中,菜酱含量达到22%。”郭建刚说。
  今年,郭建刚流转了当地400亩土地,用于种植富硒小麦和多种蔬菜。他已与40户贫困户签订了务工协议,承诺贫困户务工日工资在45元至70元之间,贫困户种植的小麦和蔬菜,全部回收,每户年终保底分红1000元,并送挂面和面粉。
  8月6日,记者在企业展厅看到,各种挂面和面粉摆上了货架。贫困户孙晓兰正细心地整理货架(见左图)。她说:“我儿子和丈夫患病,需常年吃药,光药费已把我家压得喘不过气来。家里几亩果树和粮食,挣不下几个钱。郭建刚的企业开始建厂,我就来打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家里生活也有了依靠。最近,在县上扶持下,我们贷款给儿子在县城开办了一个商店,专门兑换和销售厂子的面粉,让他能自食其力,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青化镇孙家村50岁的贫困户张惠惠,一家三口人,丈夫脑出血留下后遗症,眼睛也看不见了,生活又不能自理,儿子身体也不好,她一个人支撑着家。几亩承包田,给她带不来多少收入,生活陷入困境。今年初,企业将她吸收进来,每月1200元工资。她说:“我这年龄外出打工没人要,虽然工资不高,我早晚能回家照顾家里,企业就是为帮助我们的。”
  记者采访时,郭建刚说,他刚给在企业务工的贫困户发放了近万元的工资。回收贫困户种植的蔬菜,已经支付菜款万余元。
  “我想为家乡做点实事,真正用好面粉做食品,而不是用改良剂做等级面粉。”郭建刚说:“农村还有不少贫困户,现在扶贫政策这么好,我要带着乡亲们,用特色产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