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文和徐来翠悉心喂牛。
本报讯 男主人张勤文身患先天性小儿麻痹和高血压,女主人徐来翠先天性“鹅掌手”,夫妻二人膝下还有四个子女,家庭致贫根源一目了然。然而,这个“双残”家庭最近却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典型。7月31日,记者慕名来到凤翔县长青镇罗钵寺村采访,张勤文乐呵呵地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好干部!”
张勤文和徐来翠年近六旬,虽然身患先天性残疾,但是人很勤快,头脑也灵活,平时除了种好庄稼,还会做点诸如废品收购、蔬菜贩卖的小生意。怎奈家底太薄,药不离手,还要供四个孩子上学,纵然吃再多的苦也无力改变家里的贫穷面貌。
然而,转机发生在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的2016年,镇党委书记石周晔主动联系帮扶这户“双残”家庭。根据张勤文一家善于养牛的特点,石周晔帮张勤文、徐来翠争取到了政府的贴息贷款,建起了标准化牛棚,肉牛存栏达到15头。按照每养3头肉牛奖励1万元的扶持政策,张勤文加快肉牛出栏周期,迄今已拿到2万元的政府奖励。贴息贷款及政策奖励,使张勤文、徐来翠实现了肉牛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饲养。接着,石周晔又按政策将张勤文一家确定为低保户,使张勤文一家每月多了852元低保金;又动员张勤文一家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降低了张勤文、徐来翠住院治疗的经济负担。这一系列好政策的落实,极大地鼓舞了这个“双残”家庭脱贫致富的信心。去年,在石周晔的鼓励和帮助下,张勤文一家又种了一亩多地的柴胡,养了13头生猪。就这样,一个入不敷出的“双残”家庭,有了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路子。前几天,张勤文一口气出栏5头肉牛和8头生猪,收入7.4万元。“这么多的钱,以前想都不敢想啊!”张勤文激动地说。
(甘泉容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