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本期发布:
法门寺珍宝研究有了新发现:
唐代鎏金银龟盒不是茶具是香炉
  本报讯在扶风法门寺博物馆,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唐代鎏金银龟盒。多年来,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件茶具,但经过研究考证和反复实验,近日,法门寺博物馆文博馆馆员毛小东提出,这件鎏金银龟盒其实是一个香炉。
  1987年,这件长28.3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重820.5克的鎏金银龟盒在法门寺地宫被发现,也得以重见天日。在同时出土的“物账碑”中,这个盒子与茶笼子和盐台等茶具记录在一起,因此,在大家的眼中,它就是茶具。多年来,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鎏金银龟盒“取茶时,既可揭盖(甲)舀取,也可以从龟口中倒出,十分方便”。还有的专家学者从理论的角度认为鎏金银龟盒贮热水“育点茶汤时,热水通过龟颈鼻口喷出,便于水量的控制”。
  对此,毛小东查阅资料后认为,不论是用哪种方式贮存茶,共同的特征是“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而鎏金银龟盒银龟头部的鼻孔、口的正中部位以及口的左右两端有五处镂孔,如果作为贮茶器具,茶的香气就会从镂孔不断散发损耗甚至流失。另外,毛小东还发现,贮于龟腹边缘以及四足中空凹陷的茶叶末很难取出,如果将此物作为贮存茶叶器具,很不利于实际操作。
  那鎏金银龟盒的真实功用到底是什么呢?揭开龟甲,龟腹内的一处黄褐色渍痕引起了毛小东的注意,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和已出土的香炉比较,毛小东发现,历史遗留的熏香具,虽然造型各异、材质不同,但都大同小异,但凡有盖子的熏香具,必有不同程度的出香孔,而鎏金银龟盒头部共有五处不同大小的巧妙镂孔,独具匠心,特别符合作为香炉的条件。
  随后,毛小东用鎏金银龟盒的复制品进行了实验:他将茶叶碾碎,装入其中,但倒茶水时,龟盒头部前端的小孔会被堵住,只能从龟嘴的两侧倒出;盛入热水倒出时,龟鼻部及口部等五处镂孔同时出水,并且水量以及方向不同。由此可见,不论是倒出的茶末还是热水,各有方向,很难将其聚拢一处,既不方便,更不符合常理。而用塔形檀香,直接点燃后吹灭明火,再放到龟盒底部,随即产生的热气流裹挟着香烟向上运动,然后盖上龟甲,香烟自然而然沿着龟甲内侧向龟颈部运行,最后从龟的头部镂孔处流出。
  实验不仅为证实此物可作为熏香具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还为我们揭示了鎏金银龟盒内部遗留痕迹的形成原因。毛小东表示,这只“小金龟”极有可能在随葬法门寺地宫供养佛骨真身舍利时被作为香炉使用过。
  本报记者张丽萍于虹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