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成立80周年之际,通过阅读志书,回望以1938年8月中国工合第一个地区办事机构——西北区办事处在宝鸡成立为标志的工合运动,以及以同年10月前后,民族企业荣氏武汉申新第四纺织厂、福新第五面粉厂等15家企业,陆续西迁落脚在宝鸡地区建厂复工为标志的“迁厂运动”这段独特的历史,我们更加怀念为“中国工合”“西迁企业”英勇顽强战斗的先辈们。我们认为,工业合作社和西迁企业是宝鸡工业的先行军。
宝鸡中国工合运动的发祥地
宝鸡是中国工合运动的发祥地。工合西北区办事处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引领工合运动的作用,使宝鸡成为工合运动的中心,也让宝鸡逐步发展成为西部工业重镇。
1938年8月19日,工合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卢广绵带着技工孙夏威从汉口来到西安。1938年8月23日,卢广绵和孙夏威到达宝鸡,开始着手组织工业合作社。中国第一个工业合作社——宝鸡大华手工铁器合作社成立。同时,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在宝鸡挂牌成立,卢广绵任主任。几天后,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技术顾问路易·艾黎与工合交通组组长王仲琳也来到宝鸡指导工作。
1939年4月,英国人乔治·何克来到宝鸡,被办事处任命为秘书兼巡视员,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中外技术管理人才陆续来到宝鸡。他们的到来推动了工合运动在西北的开展。而工合运动首先在宝鸡兴起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这种开拓性的工作关系到工合运动的成败。西北区办事处在这一历史阶段作出了重大贡献。
西北区办事处组织难民生产自救求生存,解决军事后勤供应和民用物资极端匮乏的燃眉之急。抗战期间,宝鸡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难民潮。1938年9月至10月,西北区办事处迅速在难民中建立40个工业合作社,组织难民生产。10月,凤县合作社的产品已经能够上市进行交易。1939年2月,西北区办事处成立64个工业合作社,1939年4月,工业合作社增加到156个,生产类别由14种增加到41种,各社社员总数由615人增加到2292人。
西北区办事处支援陕甘宁边区。国际社会援助陕甘宁边区政府,西北区办事处起到了桥梁作用。国际捐赠一般是由工合国际委员会先交付西北区办事处,然后由西北区办事处交给延安事务所。据统计,从1939年到1943年,国际委员会送给延安事务所捐款总额达250万元。西北区办事处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办事处无法比的。
西北区办事处及其下属的事务所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在组织工业合作社时宣传民主思想,组建新社时领导人必须经过民主选举产生,对内实行民主管理;同时发动妇女参加生产活动,开办各类训练班,设立纺织训练所,传授文化知识。1941年3月17日在宝鸡、双石铺两地同时开办两所西北区贝利纪念工徒学校,通过这些活动的广泛开展,开启了民智,宣传了抗日救亡思想,坚定了民众长期抗战的决心。
西北区办事处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中顽强生存。从1938年4月至1944年4月,侵华日军先后32次出动334架次飞机轰炸宝鸡地区,共投弹1372枚,炸死578人,炸伤502人。1939年10月31日,17架日军飞机轰炸宝鸡,把西北区工合供销处作为重点目标,仓库被命中三弹,货物损失严重。卢广绵决定在原地复业。1940年8月31日,日军36架飞机轰炸宝鸡,工合供销处、制鞋合作社等被炸毁。
经过战火催生的西迁企业在工业荒原上建厂复工,使得宝鸡因工业而孕育为城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