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宝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以匠心打造品质工程
  本报记者孟民
  2016年8月,宝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控制性工程卧虎山隧道进口至秦岭隧道出口段30.7公里正式开工建设。去年8月,二期路基桥隧工程拉开建设序幕。经过万余名建设大军昼夜奋战,今年前7个月,完成投资15.6亿元,占年计划的60%,累计完成投资52.9亿元,占总投资的41%。
  管理创新9项工法工艺全省推广
  宝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秦岭天台山隧道长15.56公里,为世界最长的六车道公路隧道,总投资24.5亿元,是我省第5个穿越秦岭的公路隧道,建设难度、规模、投资均刷新了穿越秦岭公路隧道建设纪录;控制性工程地处秦岭腹地,桥隧比例98.1%,并有多处高填路基、高墩大跨桥梁,实施难度大;隧道爆破、涌水、岩爆和大坡度斜井运输等安全风险大,沿线地质灾害、山洪灾害及山区道路运输等安全隐患多,给安全管控带来严峻挑战。
  宝坪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处长赵超志说,由于路线通过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嘉清饮用水源地、神沙河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区,环保要求高、压力大。严守秦岭生态红线是项目建设的首要任务。
  宝坪公路建设是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确定的品质工程示范项目和绿色公路示范工程。从项目建设开始,管理处就以管理创新为着力点,抓住管理处处长、设计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四个关键”责任人,全力推动任务落实。
  秦岭腹地过去没有电网,用电成为宝坪高速公路施工的头号难题。省交通集团与宝鸡供电局签订项目供电工程代建协议,永临结合供电工程在控制性工程开工前建成,保障了项目施工用电。这也成为供电工程代建制在我省高速公路首次成功应用。
  宝坪高速秦岭段斜井、导洞及进洞需要采用“串糖葫芦”的方式施工。项目开工后,管理处果断在池朗沟和朱沟新建两条施工便道,将秦岭北坡隧道群施工由“串糖葫芦”变为“多点开花”,将该段58个月工期缩短至40个月。并改进传统管理模式,减少监理层级,每个总监办直接管辖2-3个合同段。这样一来,监理精力集中、责任更明确、管理更高效。(下转第二版)     正在修建的清水河大桥。

    第11标段工程车卸混凝土。

    工人在绑扎钢筋。

  (上接第一版)宝坪高速项目从开始就探索推广“四新技术”,开展工艺、工法、设备和管理微创新。施工单位投入新设备319台(套),推广新技术投资超过1.5亿元。应用的隧道衬砌拱顶带模注浆施工工法、隧道开挖机械化配套施工工法、隧道进洞“零开挖”施工工法等9项技术,入选《陕西省交通建设品质工程优秀技术成果汇编》。
  “通过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狠抓‘五化’管理,创建品质工程取得阶段性成绩。去年9月,全省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品质工程’创建暨‘平安工地’建设现场会在宝坪项目工地召开,宝坪项目管理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赵超志说。
  技术创新
  7项新技术在全省首次应用
  7月23日,记者来到宝坪高速第1标段,只见两座大桥墩柱拔地而起,钢筋加工棚里焊花飞溅。在预制梁现场,记者看到堆放着不少蓝色的波形钢板,成品箱梁两侧也是蓝色的。项目部总工程师李辉说,这是先进的波形钢腹板箱梁,它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箱梁比,具有造价低、节约成本、环保美观的特点,4个箱梁可替代传统的5个箱梁,大大减轻了大桥重量。这是他们在全省第一家采用的新技术。
  宝坪项目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作为品质工程创建的具体目标,在全线推广应用了13项“四新技术”,其中7项属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中首次应用。
  记者来到秦岭天台山特长隧道的第11标段,标段党支部书记孙自刚说,他们安装了隧道门安检系统,能及时全面掌握隧道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信息,可实现隧道施工人员进出自动考勤与定位识别,这一新技术在全线得到应用。
  工程部部长张川说,秦岭天台山隧道采用三臂凿岩台车快速打眼施工。这项技术较传统的人工打眼,具有单循环进尺快、安全性能高、开挖成型好、作业条件好等优点。隧道爆破中,他们在装药的基础上,再装进水袋,将原来的炸药改成聚能管,这样,爆破后,水袋中的水成雾状,降低了粉尘,工人能尽快进洞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一创新技术,比传统爆破减少炸药用量17%、减少导爆索用量70%,降低成本约三分之一,已经拿到了国家专利。
  “施工中对转渣仓、声光报警器、紧急阻拦装置进行了改进,通过监控系统和北斗卫星对有轨运输系统运转和隧道作业人员实时监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项目部副经理翁彦博说。
  赵超志说,他们创新的自行式液压栈桥和仰拱整体式模板综合技术、防水板激光定位+超声波焊接综合技术、二维码技术等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工程品质。
  工艺微创新14项成果付诸应用
  宝坪项目以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激发施工单位、一线班组开展工艺、工法等“微创新”,先后应用了14项“微创新”成果,为品质工程奠定了基础。
  在第1标段钢筋加工车间,记者看到施工人员将钢筋摆放在固定的架子上绑扎,钢筋间距整齐划一。李辉说,他们探索制作的钢筋加工模架,将箱梁底板和腹板钢筋在模架上预先加工成型,在后续钢筋加工整体胎模上逐片安装。这项“微创技术”大幅度提高了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他们还在预制箱梁、钢筋直螺纹连接工法上实施了“微创技术”,简化了施工工艺,保证钢筋间距、预应力张拉质量,彻底避免了搭接焊连接时钢筋不同轴和钢筋烧伤问题。
  在秦岭以南的第12标段,记者看到监理人员携带着执法记录仪。项目部常务副经理程凯说,这是一大“微创技术”。记者看到,监理人员还随身佩戴有专用包,包内有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巡视记录、手电筒和卷尺“五件套”。
  “这样,规范了监理工作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留存了现场影像资料。”程凯说。
  赵超志说,他们还探索了桥梁桩基环切法破除桩头施工技术、黄土地层洛阳铲桩基施工技术和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措施等“微创技术”,这些“微创技术”,对加快工程进度、打造品质工程和绿色示范工程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