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战争是周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从字面上看,“武”字是由“止”和“戈”两部分组成,智慧的古人早就知晓,“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治世武功。今天,我们通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青铜器,穿越历史风云,回顾西周战事,看沙场硝烟,听战鼓隆隆,让我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武王克商:以少胜多战牧野
历史上,有一场不可思议的战争,那就是“牧野之战”。据《史记·周本纪》载,周军参战约为五万人,商军约为七十万人。按照1比14的实力对比,这场仗应该是人数多的会赢,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战,一日而破纣之国。”
故事先从商代的最后一位君王“子受辛”讲起。子受辛,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商纣王,他好酒色、用奸佞、虐百姓,下令建“鹿台”,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民怨四起。
与日薄西山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正如日中天。经过几代周伯的悉心经营,周迅速强盛起来。商末,作为各路诸侯的“老大哥”,西伯侯姬昌为了黎民挺身而出,擎起伐商大旗,后因操劳过度而亡。其子姬发继承父亲遗志,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公元前1046年二月的甲子日,曙光未露之时,周军在牧野摆开决战架势。关于周军的兵力,《史记·周本纪》载:“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再加上诸侯的兵力,共有车四千乘。军事史家推测,大概是三百乘战车、三千名虎贲为一个“装甲师”,为第一梯队;其余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
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姬发在阵前发表动员令,声讨子受辛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斗志。接着,姬发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事纪律:每前进六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并要求官兵勇敢前进,宣布不杀俘虏……
天时地利与人和,三者巧妙地聚集在周人一边。当日拂晓,牧野大战爆发,本应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似乎没有出现。当姜尚率勇士们以戎车冲入商军阵中之后,战场形势随即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商军临阵倒戈,为周军开路!
一时间,商王朝土崩瓦解。子受辛见大势已去,退入城中,身披宝衣珠玉,在他耗费大量心血修建的鹿台之上,自焚殉国。
牧野之战,不仅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也结束了商王朝500多年的统治,确立了西周王朝的政权,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奠基业
周人以偏居西部的蕞尔小邦灭掉了大邑商,如何统治成为当务之急。周吸取商灭亡的历史教训,利用血缘关系将同姓诸侯分封在王畿周围和战略要地,使之像篱笆一样拱卫王室。这种巩固王权的战略部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武王克商四年后去世,他的儿子诵继位,时年13岁,周公姬旦(周公旦)担起重任,辅助成王理政。但好景不长,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不服,四处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要篡夺王位;管叔等人与纣王之子武庚纠合,联络一批殷商的贵族,并且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联合起兵“清君侧”,史称“三监之乱”。
初生的西周政权,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周公挺身而出。他先向太公望(姜子牙)和召公恳切解释,表明自己摄政是为王室着想,并无异心,周公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形势而主持政务,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季王、文王。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新君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的。”
姜子牙和召公表示支持周公,周朝内部空前团结。随后,于周成王元年(前1042年)周公开启东征之路。
这次东征,周人倾全国之力,在出征前的占卜仪式上,周公向臣子们讲了一番话,他说:“殷人刚刚恢复了一点儿力量,就想趁着我们内部混乱,起来造反,重新夺回他们已经失掉的权位,妄图再让我们成为他们的属国。我告诉大家,殷人里头有一伙人,愿意出来帮助我们,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平定叛乱,一定能保住文王和武王的功业。”他又说:“为了这次出征,我又占卜了一次,卜兆表明,上天又要来帮助我们了,这是上天显示的威严,谁都不能违抗,你们应该顺从天意,帮助我成就这个伟大的事业。”周公的话,被史官记载下来,这就是《尚书》里的《大诰》。
历经三载,周公先平定了“三监”及武庚之乱,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废霍叔,后乘胜东进,消灭了参加叛乱的五十多个小国,把周朝的统治地区延伸到东部沿海地区。为了彻底消除商朝残余势力对周朝的隐患,周公还在洛水北岸营建洛邑(今洛阳),作为周的东都,加强对东边地域的统治。
穆王攻徐:东征西伐守国土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一盗贼在盗掘汲县(今河南汲县)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时,盗出了一大批竹简。这盗贼不学无术,当然不知道竹片上写了什么,只是拿了些值钱的宝物就逃走了。后来官府赶到,将这些竹片收集整理,才知道是一批重要的文化典籍,通称《竹书纪年》,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是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作者不详,一说成书于西周末年或东周初期。周穆王堪称我国“最早的旅行家”,据说他的爱好就是乘着八匹骏马拉的大车周游四海,而且穆王的足迹不单单止于国内,他还跑到周围的邻国去了。这中间,穆王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和西羌那边的西王母联姻,赢得了炎帝后裔西羌的拥戴。
如果您觉得周穆王是个“不务正业”的主,就大错特错了。周穆王名姬满,是周王朝第五位天子,他的在位时间也是西周所有天子中最长的一位,执政55年。
周穆王不仅懂得享受生活,军事指挥也是一把好手,他曾两次西征犬戎。周穆王之前的天子让周朝处于一种扩张状态,历代天子都东征西讨,扩大周朝疆土面积。周穆王也不甘落后,就把目标放在了犬戎身上。第一次周穆王亲自领兵,王师浩浩荡荡,一路披荆斩棘,打得犬戎落花流水,仓皇逃窜,取得大捷。穆王一战成名,周边的小国看到后,没人敢造次,纷纷进献纳贡,俯首称臣;但犬戎仍不死心,没到一年,又不安分起来,穆王大怒,亲率大军第二次征讨,后来犬戎大败,西边局势基本稳定。
西边刚安定不久,东边的徐夷又闹事了。徐夷又称徐戎,东夷之一,地处今天的淮河中下游,周初时,以今江苏泗洪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这个徐国曾随武庚反周,被周公教训一顿后又归降了,但时有异心。
在穆王征讨犬戎之时,徐国发起叛乱,周穆王十七年,穆王兴兵进攻徐夷,乘坐造父(其以善御幸于王)所驾马车,昼夜兼程,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他们收拾了,大破徐夷,巩固了周朝在东方的统治。
周穆王虽是中年继位,但壮心不已,他常年征战,扩大了周朝领土面积,维护了周朝统治。相传,周穆王活了100多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