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本期发布:
一份《家之鉴》浓浓周礼情
——记七旬老人杨宗周和他创办的家庭刊物

  

◎李沛生

  每年除夕夜,家住岐山的七旬老人杨宗周家里,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每人都会捧出一份散发着油墨淡香的《家之鉴》家庭小报。这份由家里年长者杨宗周编辑的8开小报,登载了创刊词、杨氏家训、全家一年来的重大事项、经验教训和努力方向,还有七八篇由家庭成员撰写的文章,情真意切,像一道营养大餐滋润着这个家。
  多少年过去了,家里的小孩已逐渐走向社会,但除夕夜分享《家之鉴》的习惯却从未改变。当年的单页油印黑白小报,已变成一本48页的精美彩印刊物,编者由杨宗周一人,变成家庭成员人人参与,轮换主编,数量也从起初的7份扩印至30多份,不但家门户族亲戚争相传阅,许多朋友同事学生也纷纷索要。
  《家之鉴》的创办者杨宗周,曾担任岐山县城关小学校长,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他虽年逾七旬,但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他认为家庭教育、家风传承不仅靠说道理,好的理念也应该传播出去,教诲更多的人,这就是办《家之鉴》家庭小报的初衷。
  2009年11月,孩子们为他过寿,面对充满孝心爱意的贺词,杨宗周既高兴又觉得有必要为大家庭做件更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他向家人说出了酝酿已久的办报愿望,立即得到所有人的支持。没有办报的经验,他便四处奔走,请教内行,并积极搜集各种资料,制订编辑计划和创刊号大纲,并向在四面八方工作的孩子们一一发去征稿信件和写稿要求。由于不熟悉电脑,所有来稿他都要一遍遍修改誊抄。
  杨宗周老家在岐山县京当镇双庵村,受周礼文化熏陶,这里民风淳朴,许多家庭都有治家育人的家规家训。为了搜集整理杨氏家训,杨宗周多次往返八九十里回故乡走访家族中的老人,给远方的长者发函,费了不少心血,终于把流传多年的杨氏家训整理完善,归结为十个信条、十字规则、四条礼仪、八戒八要、十个习惯、七个责任。这短短数百字,凝聚着杨氏祖祖辈辈的生活理念和待人接物准则。
  《家之鉴》主要有五个部分,其中家训践行篇是刊物的重点,主要是家庭成员对照家训反思过去一年所想所做,发现短板,以利改进。如杨宗周的女婿李博昌的文章,既总结自己真诚廉洁清正节约方面的长处,也自责脑子勤身子懒、自制力不强、体重超标和对家人内热外冷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感恩篇主要是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表达互相理解、包容、关爱、感激的真实情怀,没有虚情假意和华丽的词语,把一种和睦阳光向善的家风体现得淋漓尽致。大事记主要客观地记述家庭发生的重要事项,诸如立碑祭祖,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学生考上名校,乔迁新居、为公益事业捐款等正能量事项,从家庭个人生活变化感受社会文明进步,激励爱家爱国和爱岗敬业情怀。此外,还有交流家训家风的感想体会、介绍历代名人和先进人物好家风的事迹等,刊物内容丰富,文字鲜活生动,篇幅短小精悍,图文并茂,体现了满满的家国情,传递了浓浓的正能量。
  现在,家庭成员的微信、QQ群里也随时发布家庭方面的各类信息和文章,《家之鉴》年度执行编辑也会选载。一本小刊物,对激励杨宗周一家干事创业、建设和谐家庭、修身励志起到了加油鼓劲和镜鉴作用。
  一路走来,刊物内容不断丰富,印刷日益精美,家庭成员写作水平逐步提升。难能可贵的是,推崇忠孝仁义、恪守诚实守信、倡导勤俭节约、扬长避短、力促家庭和谐、鼓励干事的办刊宗旨一以贯之;遵守家训、传承良好家风的实践活动,更是与日俱增,收效明显。现在,杨宗周及子女们的家庭个个温馨和睦,不少人事业有成,老人孩子健康快乐,《家之鉴》功不可没。
  作者简介:李沛生,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县政协特邀文史员,《岐山县志》编辑,著有《岐山与诗经》一书。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