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政法专刊
第06版:西秦视点
第07版:打造副中心 重塑蔡家坡
第08版:金融之窗
第09版:时事•特稿
第10版:广而告之
第11版:副刊
第12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打出文化牌扶起脱贫志
志愿服务 助力脱贫攻坚
小山村飞出致富鸡
香菇棚里的劳动竞赛
种植花卉促增收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凤翔县田家庄镇大原村:
打出文化牌扶起脱贫志
7月19日上午,年过五旬的冯忠虎跛着还没有痊愈的右腿,站在凤翔县田家庄镇大原村村委会门口向远处眺望。他的眼前,大原村进学园建设已经初现雏形。
当村干部30多年了,冯忠虎对村里的一草一木、每家每户、历史文化都了如指掌,“之所以修建这个进学园,就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五经爷’留给我们村的宝贵遗产。”
“五经爷”是村民们对明代关学大儒张杰(号默斋)的别称。在大原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五百多年前,出生于大原村的张杰在明英宗正统辛酉年中了举人后,赴山西赵城为官。后以亲老尽孝为由还乡,聚徒讲学,主授“五经”之学,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五经先生”,现在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五经爷”。而他所倡导的“勤学、仁爱、孝悌、修身”也在岁月的长河中深深地植根于大原村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五经爷’,我知道呀,从小就听大人们讲,教育我们好好做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张笑笑在叔叔家的院子里笑着说到,她的旁边是妹妹张笑荣,刚从技校毕业,正在找工作。
姐妹俩的父亲张明丑有事外出不在家,母亲则去邻村打工挣钱。“在镇上和村上的支持下,该享受的政策都落实了,我们家这几年情况好多了,种了苹果树、核桃树,还建了新房子,我爸脸上的笑容都多了起来。”张笑笑指着斜对面一座新建的房子,接着说:“这几年因为我们姐妹俩上学、家里盖房还欠了一些钱,但是我们马上要参加工作挣钱了,家里种苹果、核桃还有些收入,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挖掘村史文化,就是要让这些文化所蕴含的精气神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让这些身边的正能量激励村民们奋发向上、和谐相处。”张杰第19世孙张宏钊从教育岗位退休后,为发扬和整理村史文化继续发挥余热。
目前,大原村对本村村史经过详细整理和挖掘后,形成以张杰为代表的关学文化;以1949年川口河战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丝路古道为代表的丝路文化;以大原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文化;以锣鼓、小曲为代表的民俗文化。
站在刻有“关学大儒默斋故里”的巨石前,冯忠虎说:“我们用仰韶文化的历史悠久来调动村民的自豪感,用关学文化来倡导和谐精神,用红色文化号召发奋有为的奋斗精神,用锣鼓、小曲等活动来凝聚村民的向心力。”
村民周香香因家人患病,治疗费用巨大导致贫困,但全家人并没有气馁,一家人在镇村帮助下,发展种植养殖改善生活。
“我们家养了八头猪,苹果树今年也要挂果了!”说话间,周香香抱起一堆刚刚割回来的青草放进了猪圈。
去年,周香香通过出售猪崽收入达3万余元,而女儿一家在纸坊街开了一家羊肉泡馍馆,年收入也在2万元左右。
“大原村的村史文化做得相当好,这个村子的村风正、民风淳。”田家庄镇党委副书记赫建辉说:“实践证明,用村史文化和传统美德对村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发和引导村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村民自己摆脱‘等靠要’思想,不断提升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文亮)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