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明明介绍其榨的菜籽油。 “这娃榨的菜籽油就是好,味道香,还不添加东西。”7月16日中午,家住凤翔县城朝阳居小区的李大妈在给街坊邻居“显摆”她刚买的菜籽油。
李大妈所说的菜籽油来自城关镇东街村二组的“关家油坊”,经营者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叫关明明。提起关明明,村上的会计高中熙说:“明明这娃特别孝顺。2013年,他爸得了脑瘤,一直在宝鸡住院。三年里,明明从凤翔到宝鸡市区跑了很多回。可惜他爸最终没有救下,家里还欠了20多万元的外债。”
在丧失亲人的同时,关明明一家也陷入了贫困的深渊。“那时候我妈整天哭,我也刚步入社会,什么都不会。靠着亲戚朋友的救济才过了那段日子,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都特别难受。”
日子还要继续下去,泪水和难过改变不了任何事情。2016年,关明明和村里很多同龄人一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大城市的工资肯定高,但是家里就我妈一个人,我不能走太远。”于是,关明明来到宝鸡市区,在工地上做小工,学习电焊。几个月里,靠着勤奋和摸索,逐渐掌握了电焊的技巧,工资也高了一些,“终于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挣到钱了,虽然不多,但特别高兴。”
关明明家的遭遇传到了村上和镇上,经过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和最终的审核,他家被纳入贫困户。
2016年夏季的一天,帮扶干部谈红科和村干部来关明明家走访。当得知关明明在宝鸡找了个电焊工的工作时,大家心里都挺高兴,但是想到他家里欠的外债、年久失修的房子和独自在家的母亲,这点工资显然是杯水车薪,只够勉强维持家用,脱贫奔小康就别想了。
“当时明明刚没了爸,心里难受,家里又欠了外债,沟通起来不是很积极,对未来也没有打算,比较迷茫。”谈红科在思索着用什么办法去帮助这个家,“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他还年轻,完全可以学一门致富的手艺。他家里有个小院子,是不是可以开个小油坊?我和别的地方开油坊的人合计过,只要肯吃苦,肯定比他在宝鸡当电焊工强。”
在大家的帮助下,开油坊的设备很快就买回来了。为了能尽量减少负担,设备也是二手的,地方选在了自家的小院里,只在上面搭了个棚,防止雨水和灰尘。
辞掉电焊工作的关明明,在卖机器师傅简单的介绍下开始了榨油。“当时只是听了榨油的步骤,感觉不难,可到操作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油菜籽炒到啥程度,每次加多少油菜籽,用多细的滤网过滤,沉淀多久就好了……都不是很清楚。”果然,他榨出的油出油率太低,色泽也有些发黑。创业的失败让关明明又一次陷入绝望。
“别灰心,其他人能干,咱也能干。咱们大家一起想办法。”谈红科在鼓励关明明的同时,为他找来了一个在油坊干了多年的老师傅,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加上关明明自己摸索,油坊榨出的油越来越好。
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油好却愁销路窄。“这么好的油,知道的人却很少,每天也卖不了几斤,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关明明和母亲犯了愁。
没多久,村民们便从广播里听到了“二组关明明开了关家油坊,质量好,价格低,谁家要的话就赶紧去买”的声音。
同时,城关镇干部的微信工作群里也出现了关家油坊的广告,好多人还转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在镇村的帮助下,关家油坊在附近慢慢打出了名气,因为质量上乘,购买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关明明也变得越来越忙碌。
“去年,光油菜籽就用了将近700袋,收入四五万元。加上不忙的时候去宝鸡打打短工,一年能挣六七万元,外债也还得差不多了,贫困户的帽子也摘掉了。可以说,这个油坊救了我们一家,要特别感谢帮助过我的镇上和村上的人,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家里的情况不会这样好。”关明明感激地说。
(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