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机器人展示中心一角。 陕西众力联合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试产。 7月5日,记者来到陕西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采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厂房、宽阔平坦的道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犹如进入了森林公园,让人无法相信这里居然是一个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产业园。陕西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工作人员吴军志告诉记者,他们的企业在位于陈仓区东关街道辖区的陈仓科技工业园内,这儿已有16户企业入驻,是一个立足宝鸡工业、专注智能制造的功能性园区。园区一期规划的14栋标准化厂房、24栋办公楼和一个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投用,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备,目前处于提升和管理运营阶段。
园区生态环境美
当天上午,刚刚下过雨,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深吸一口气,园区还有些许青草花香的味道。定睛一瞧,绿化带里蝴蝶、蜜蜂正在翩翩起舞。“虽然我们园区不在城区,周边还有一些项目正在施工,但我们穿着皮鞋在园区走一天,鞋上也不见灰土,这是因为我们园区的整体环境确实好。”吴军志告诉记者,为了能让员工在园区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园区绿化面积占园区总面积的30%以上。
据了解,该园区的绿化工程是渐进式完成的。吴军志指着主干道两边的绿化带说:“由于这里是沙化土壤,最开始栽种的树木长势不好,参差不齐。之后,我们试着栽种了青草、三叶草,现在看来长势很好。”在他的指引下,记者注意到,绿化带中的桂花、银杏、法桐等树木高大挺拔。吴军志介绍,除了主干道的绿化带,园区还在重要节点进行空地利用,规划了许多停车位,满足了入园企业的车辆停放需求。
“把智能制造园区打造成‘大花园’,让工人找到‘回家’的感觉,让企业有宾至如归的感受,这是我们园区的服务宗旨。”园区另一名工作人员说。记者注意到,园区大门口安装了电动安全大门,园区建成了服务中心、职工食堂等配套设施,园区工作人员和企业员工都可以在食堂吃到可口的一日三餐,且饭菜价格要比市面便宜。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正是有了这些设施,才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园区变成了花园式“大家庭”,在这里工作确实很舒心。
16户企业入驻园区
记者走进园区的机器人智能制造展示中心看到,这里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写春联的机器人、能歌善舞的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服务类机器人;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谐波减速器项目;还有工业方面以焊接、码垛为主的智能包装机器人……这些都是入园企业生产的,这标志着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国有自主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在宝鸡”的行业领域优势已经形成。
据了解,已签约的16户企业中,部分企业正在装修厂房,部分企业已投入试产或生产阶段。记者来到园区最早引进的一家智能设备生产企业——陕西朝天红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看到,几名工作人员正在认真调试一台高2米、宽1米,像个大冰箱的机器,经询问得知,原来这是该公司生产的智能煮售面机。公司总经理张小斌介绍,2017年底,公司研发的智能煮售面机,刚一投放市场就深受顾客欢迎。这种煮售面机使用国家认证的食品级材料,储存、烹饪在完全密闭的环境下经过16道工序自动完成,确保每一碗面从质量、口味、卫生等方面全部达到高标准的要求,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无厨师、无收银员、无服务员”模式的“无人面馆”。目前,公司每两天生产一台智能煮售面机,订单多到供不应求,市场前景非常好。
尼力德(宝鸡)起重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起重机核心部件的企业。在这家公司记者看到,一些工人正在装修办公区域,而另一边,一些工人已经开始简单的加工生产。“这个厂房的结构非常好,我们将一部分划分成办公区,目前,我们利用已有的一部分设备进行简单加工,下个月装修完成后,就能实现流水线生产。”该公司工作人员说。
产业集群化充分彰显
记者了解到,目前,入园企业中不乏占据优势资源、行业标杆的龙头企业,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上海航天八院,中国建材旗下的合肥中辰轻工机械有限公司;也有掌握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企业,如陕西科维铁路测量技术有限公司、陕西众力联合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尼力德(宝鸡)起重机有限公司等。
除16户企业签约入驻园区外,另外还储备了30多户特色企业。这些入园企业已生产出上百台智能设备,并相继投放到了西安、成都、重庆等地市场。陕西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董事长张杰告诉记者,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是代表一个国家科技实力、装备制造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各发达国家及地区都在纷纷布局,抢占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我市已将依托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两大产业优势,着力发展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纳入城市发展战略,陕西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是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我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完善机器人产业链,形成产业生态圈的主阵地。随着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加和产业的有效集聚,园区已基本形成了以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得以充分彰显,“朝阳产业”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