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西秦视点
第05版:宝鸡技工
第06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07版:专题
第08版:文学周刊
第09版:文学周刊
第10版:文学周刊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宝烟路见证了宝鸡人的文化生活
因工厂企业而命名的街巷
宝光路见证了宝鸡“三线”建设
东岭路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十二厂路 见证了民族企业的变迁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十二厂路 见证了民族企业的变迁
本报记者于虹
正在修建的十二厂路
说到十二厂,老宝鸡会不自觉地想到陕棉十二厂,也就是如今的大荣纺织集团。这个企业曾在抗战时期为民族工业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宝鸡人民将厂区前的路命名为十二厂路。
十二厂路东起新风巷、西接宝十路,位于陇海铁路线以北,全长1000多米。这里曾被称为申新路,因位于申新纺织厂门前,故以厂命名。
上世纪30年代,长江三角洲经历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大型战役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所在长三角的工厂已是千疮百孔,为了更好地保存仅有的一些民资工业,荣氏企业决定向抗战大后方搬迁工厂。1938年,荣德生的女婿李国伟主持着汉口的荣氏企业,决定将企业搬迁到宝鸡。当年8月,申新纺织厂从武汉迁到宝鸡,经过一年筹建,1939年,企业开始小批量生产。迁到宝鸡的申新纺织厂,没能躲避日机频繁轰炸。1939年8月,日机轰炸西安大华纱厂造成重大损失后,申新纺织厂经理李国伟决定在厂后长乐塬下建造窑洞工厂,将设备转入地下生产。工人们连夜赶工挖掘窑洞24孔,洞内设有交通道、储水窑等。1941年4月19日,窑洞工厂正式运转,他们把全厂70%的设备搬入窑洞内并开始生产,棉纱产量达到开始生产以来最高水平。当年5月,8架日机轮番对工厂轰炸,投下各类炸弹40余枚,但窑洞内生产设备和材料完好无损。
躲避了战火的侵袭,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棉纱产量不断上升。惊人的生产成果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为国人树立了榜样,受到全国上下的称赞,被林语堂盛赞为“中国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之一”,被人们赞誉为生产抗日物资的中坚、宝鸡工业的基石、宝鸡第一代产业工人的摇篮。
1951年,厂子公私合营后,申新纺织厂改名为新秦纺织厂;1966年,新秦纺织厂更名为国营陕西第十二棉纺织厂,随之这条路也更名为十二厂路。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