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六营村参观购买泥塑
“我们公司能越做越大,都是沾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光!”这是陕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齐峰果业)总经理齐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乘着眉县猕猴桃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东风,齐峰果业由最初的小企业迅速发展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其产品更是远销国内外。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展示地方文化的“金名片”,是促进农业转型的新引擎,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近年来,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在发挥商标监管职能的同时,找准精准扶贫的发力点,成功地将眉县猕猴桃、陈仓西山柴胡、凤翔泥塑、凤县大红袍花椒等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成引领宝鸡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助推器”。
如今,“地标兴农、地标富农”的热潮正在西秦大地涌动、奔流……
发展商标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眉县是猕猴桃的最佳产地之一,2014年眉县猕猴桃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年的深耕细作,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大,畅销国内30多个城市,更是远销至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截至去年11月,全县种植猕猴桃30.2万亩,总产量46万吨,产值29亿元,帮扶带动10208人脱贫。
“猕猴桃是我们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谈及猕猴桃对生活带来的变化,眉县金渠镇田家寨村的贫困户黄永安感慨万千。黄永安全家5口人,早年间靠种粮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6年前,他加入齐峰果业旗下的合作社,成为猕猴桃种植户,每年合作社都会派专业技术人员帮他免费剪树、进行技术指导,还给他提供化肥农资。自从种了猕猴桃,黄永安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光靠猕猴桃就挣了五六万元。
让群众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不仅有猕猴桃,还有中高档药材柴胡。
家住陈仓区拓石镇常家沟村4组的王让换一家就是靠种柴胡、卖柴胡过上了好日子。山里地薄,种粮食一年也卖不了几个钱,为了养家糊口,王让换种了15亩柴胡。柴胡不仅耐晒、扛冻,经济效益还高,市场上一公斤能卖60多元。“这两年我靠卖柴胡不但盖了房,还给儿子娶了媳妇。”王让换说。
2005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突破西山”战略,柴胡规模化种植成为西部山区群众脱贫的重要产业。在西山地区,柴胡种植户达上万户,许多贫困户就是靠种柴胡、卖柴胡成功脱贫。
“感谢凤翔泥塑这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效应!”凤翔县六营村三组贫困户韩锁存激动地说。韩锁存全家三口人,老伴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每年光医药费就要花掉不少钱。为了支付老伴的治疗费用,韩锁存利用闲暇时间开始做泥塑。没有好的销路,东西再好也卖不上价,最开始时韩锁存的一个泥塑才卖2块钱。从2016年开始,村上成立了泥塑民俗产业开发公司,采用集团化管理模式,对村民制作的泥塑统一销售,这让韩锁存的泥塑身价翻了好几番。“跟着集体干没错,既不用愁销路,利润也有保障,从今年正月到现在,我靠做泥塑就净赚了1万多元。”韩锁存乐呵呵地说。
精准化理念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而扶贫就是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宝鸡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运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精准扶贫为百姓带来的实惠,正是精准滴灌理念在实践中运用的典范。
做强商标打造“金字招牌”
宝鸡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成为精准扶贫的“助推器”,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发力密不可分。为打造“金字招牌”,塑造地标品牌,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作为,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宣传普及相关知识,指导帮助市场主体注册、运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得其在服务“三农”,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大作用。
在商标品牌发展工作中,政府主导、工商指导、企业主体积极参与是促进全市品牌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为此,我市在2012年就成立了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并将其列入专项经费,用于品牌专业知识的培训、宣传、推广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出台了奖励政策,对首次取得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的协会或者其他组织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些措施极大调动了相关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在培育商标品牌的过程中,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也下了不少功夫。
陈仓区西山地区的柴胡被誉为“陕西十大秦药”之一。为打造这一地方特色品牌,早日实现西部山区群众精准脱贫目标,陈仓区政府划定了宝鸡柴胡的产地范围,包括拓石镇、凤阁岭镇、坪头镇、香泉镇、赤沙镇、新街镇、县功镇、贾村镇等8个镇,并在该区域内引导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种植管理。为将柴胡培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场监管部门除了通过查阅县志等大量资料巡查证据,帮协会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资源外,还帮忙制定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和《宝鸡柴胡生产技术规程》,对柴胡的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留种、采收加工等环节做了详细要求。精心的引导和培育,使得陈仓西山柴胡于2015年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强。截至去年,柴胡年产量已达2000吨,产值1.6亿元,产品远销至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
除了柴胡外,近年来,我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还立足职能,精心引导培育,打造了眉县猕猴桃、岐山臊子面、凤翔泥塑、陇州核桃等9件叫响全国的“金字招牌”,在助力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
依托商标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由单纯的“输血”到既“输血”又“造血”,是习近平的扶贫开发思路的重要内涵。旅游、文化、电子商务、观光采摘、民俗餐饮……在宝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推动了生态理念的转变,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景。
产业发展只有依托当地优势特色,才有可能发展壮大。凤翔县六营村村民在制作、销售泥塑的同时,县上相关部门还依托泥塑这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他们打造了集泥塑制作体验、吃、喝、玩、住为一体的六营特色民俗村。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目睹仿古照壁、木质牌坊、茅草亭子等秦国的建筑,还可体验泥塑制作、了解泥塑文化、品尝西府美食……据了解,今年以来,该村泥塑销售和旅游已为全村创收1700多万元。
在眉县,猕猴桃可谓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功臣”。产业链越长,转型升级的效果越明显,群众增收的机会就越多,眉县相关部门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政策扶持等措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他们引导有劳动能力、有土地资源的贫困户搞猕猴桃种植、果园采摘观光;扶持有技术、有条件的搞果品贮藏加工;鼓励会经营、懂管理的搞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和产品销售,让贫困户在全产业链上稳定收益。据了解,截至去年11月,全县引进猕猴桃深加工企业3户,培育家庭农场93家,培育发展猕猴桃电商企业41户,微电商经营户达4000多户,10208人实现了脱贫。
陈仓区依托柴胡这一“金字招牌”,筹建了中药饮片生产车间和中药材交易市场,为柴胡深加工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岐山县依托享誉海内外的臊子面,大力发展民俗餐饮和旅游文化产业,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
在宝鸡,这些享誉全国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犹如播撒在西秦大地上的一个个火种,在照亮精准扶贫道路的同时,也点燃了兴农富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