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智慧农业科研平台控制室大屏上,滚动播放着示范基地的实时画面。 金渠镇田家寨现代化猕猴桃基地。 太白县某蔬菜示范园负责人通过手机管理园区。 岐山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大数据监测一人能管千亩农田
“以前种植凭经验,现在靠科学。”陕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眉县金渠镇田家寨基地和汤峪镇生态农庄基地内,陕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将大田与传感技术相结合,让猕猴桃具有了人为智慧,懂得何时该“喝水”“晒暖”。
日前,记者来到该公司位于金渠镇田家寨的现代化猕猴桃基地,千亩猕猴桃一片生机。此时正值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时期,近期雨水较多,本该有人查看猕猴桃的生长情况,但园区里却空无一人。齐峰果业相关负责人指着果园里的摄像头和管线介绍,这些现代设备替代了人工,就像把眼睛“长”在了园区一样;除查看果子的长势外,还能时时盯看各类数据。纵横铺设在猕猴桃立柱之间的水肥管线搭载着地温探测探头,应用传感器技术现场采集空气温度湿度、辐射、土壤温度、水分以及图像等数据,通过物联网系统及配套设备无线化传输,最终由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实现对猕猴桃生产各环节的精准指导。
“以前采集数据凭经验和湿度计上的数字,靠两条腿在田间穿梭,一个人管几亩地都忙得喘不过气。现在大数据下的智慧农业让十几个人管理千亩果园绰绰有余。”齐峰果业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园区不仅可以监控温度和湿度,还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远程诊断等,立体化、多功能、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为园区有针对性地作务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撑。
同样,在太白县绿蕾供港蔬菜示范园,蔬菜该不该浇水?浇多少水?温度、湿度、光照怎么供给?园区负责人艾科平只要打开手机就能一目了然。绿蕾供港蔬菜示范园办公室的电视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着每个大棚蔬菜的管理、生长情况。据艾科平介绍,园区已基本实现了智慧农业管控,从铺膜、起垄、喷药到移栽,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就拿现在的田间浇灌来说,他只需要通过装在手机上的控制软件,就能随时随地监控蔬菜灌溉和气象情况。
眉县金渠镇田家寨现代化猕猴桃基地、太白县绿蕾供港蔬菜示范园仅仅是我市智慧农业发展应用的缩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市农科院与西京学院共建的宝鸡智慧农业科研示范基地,经过一年多的合作研究,实现了基于遥感卫星、无人机和田间传感器的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数据采集。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预估农作物生长态势及产量,探索病虫害发生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等,将科技深入融合到农业发展中。
物联网监管农产品生产可追溯源头
除了农产品种植过程可监控,如今,扫扫二维码就能追溯农产品的信息。日前,记者在陕西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对接的门店内看到,蔬菜价签上都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用手机扫码,就能看到蔬菜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地、播种、施肥、采摘、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等,每个环节的责任人等信息都有完整详细的记录。陕西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怀义告诉记者,二维码追溯应用的是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园区采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消费者通过相关软件扫描二维码,可共享云平台上的数据信息。这样一来,消费者就能实现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全程定位、跟踪、识别,做到对农产品的全程追溯。
凤翔曹儒牌苹果是我市名优产品。去年,经市级部门批准,曹儒主动安装了一套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这套系统对接省优农中心的农产品追溯平台,将果品的生产全过程信息录入到系统里,消费者通过扫描苹果箱子上的二维码就可追本溯源,监管部门也可以对其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这种敢于亮出“自家后院”的做法,让曹儒苹果收获了市场信任。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它涉及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是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建成了以市级平台为核心、13个县级平台为支撑、企业平台为终端的三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全市食用农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农产品质量追溯的网络化,不但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也让农户卖货更有底气。
互联网植入农产品卖得又好又快
以前,在网上买卖东西是城里人的时尚,现在,我市不少农村群众也赶上了时代的步伐,加入电商行列,将田间地头的新鲜果品蔬菜等,通过互联网卖到全国各地。去年,我市价值15亿元的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飞到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
千阳县千誉商城是我市电商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的典范,在苹果收获期,每天有3000公斤苹果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千阳县南寨镇三合村的鸿福果业专业合作社是与千誉商城对接的客户之一。合作社负责人赵润德告诉记者,以前大家信息闭塞,卖苹果都靠客商进地收果,果子卖价不高,销路不远。现在和电商企业合作,不仅保证了卖价,还拓展了销路,足不出户就能将苹果销往全国各地。
太白县咀头镇下白云村地处秦岭腹地,距太白县城19公里,是市级贫困村。“这几年,村里大力发展电商脱贫,建立了村级电商运营中心。”村上工作人员说,2016年村上的土特产进驻浙江电商龙头企业“全积通”,重点推介太白土蜂蜜。当年,全村通过电商平台完成了12000多个订单,线上销售额210万元。去年,相继入驻电商平台的土猪肉、杂豆等农特产品更是供不应求。今年,全村线上线下已经接到1200多单,预计人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
近年来,我市将电商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了充分发挥电商推动农特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全市供销系统充分利用实体网点遍布基层的优势,全力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市供销社主任杨文明介绍,目前,我市与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平台合作,优选宝鸡名优农产品、蜂产品等进行推广销售。与中战环球网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专属物流配送体系和线下产品体验中心,实现产品展示、销售、仓储、物流一体化。目前,全市供销系统累计发展电商企业526家,在第三方平台开办网店3000余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我市农特产品搭上电商这趟快车走四方,农民成为电商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