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本期发布: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我国的壁画历史悠久,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历经兴起、繁荣及衰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它才得到保护与发展。就宝鸡地区而言,现有壁画留存的老建筑30余座,壁画面积约320平方米,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这些散落于乡间的遗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西府民间壁画题材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细细观赏,那些泼墨有度、衣饰流畅、神情自然的“传神”壁画总能给人们不同的视觉冲击。今天,让我们通过几幅壁画中的人物及艺术表现形式,去看看西府民间壁画里不一样的精彩。
宝鸡古人真会玩
——西府民间壁画趣谈





  仙姑爱戴西洋帽
  又到了一年的夏季,漂亮的遮阳帽是这个时候不可或缺的时尚饰品之一。如果说,在一百年前的西府也有戴西洋帽的丽人,你会相信吗?
  先看看这件实物——干河村壁画。凤翔县范家寨镇干河村,有一座蛟龙寺,寺里珍藏着宝鸡民间美术瑰宝——一组画在墙上的早期“连环画”。
  蛟龙寺是一座典型的西府村庙,前殿供奉关羽,后殿供奉观音。观音殿两侧的山墙上,是两组重彩绘制的壁画,每一边分成上下两部分,上边的部分依着山墙形成三角形的构图。主图是“福禄寿”三星,有东方朔和麻姑在边上侍立,主图两侧各有一对条幅,画着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两面山墙中下部的两大幅壁画,是这组壁画的主要部分,分别由24格“画方”组成,讲述了《封神演义》中的48个故事,是连环画的雏形,其形象地演绎了“文王访贤”“鹿台歌舞”“闻太师兵伐西岐”“大战汜水关”和“神剑斩妲己”等故事。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超过百位,其表情丰富、姿态各异,而人物的盔甲、兵器和桌上的酒器等金属物品,之所以立体感强,归功于壁画大量使用了传统的“沥粉贴金”技法,就是用石粉和胶调成糊状,用特殊的工具在画面上挤出立体的线条,再贴上金箔或用金粉描绘,使得画面富丽堂皇,有浮雕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壁画中有一位“仙姑”颇为引人注目,她左手执拂尘,身着粉色长袍,挂粉蓝色渐变披帛,耳朵上佩戴金耳环,头戴一顶类似竹编的西式遮阳帽……与壁画中其他身着吉服袍褂、头戴钿子的女性造型相比,她的打扮确实很潮。
  干河村的壁画上留有题记,清楚地标注绘画时间为民国二十五年,也就是1936年,作者是“康锡山”,而在一侧壁画上还记载了画匠“康生银”的名字。按照1936年的时间推算,这幅壁画的成画距今82年,但绘画艺术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积累、沉淀,所以说这位“仙姑”的造型可能已有百年之久。
  在我国古代,普通女子是不戴帽子的,女子到了十五岁便束发戴笄,用“巾帼”在后面绾头发或者把头发包扎定型。古代戴帽子的女子,一是皇后贵妃等贵族妇女,有戴“凤冠”“花冠”之类的特权;还有女官可以戴帽子,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中国女性戴帽子从清末开始,多是效仿西洋女性,起初也可以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后来便彻底成为装饰品和实用品了。
  由此看来,壁画上的这位时髦女性可能是众仙姑中的重要角色,或是画师故意画上去的,为的是给这幅精心绘制的作品留下一个独一无二的记号。
  八戒瘦身变型男
  西府民间壁画很多,既有讲述三国故事的,也有以《西游记》为蓝本的。几年前,周星驰的一部《西游降魔篇》让很多观众看到了《大话西游》和《功夫》的影子。曾有影评人说:“该片颠覆了传统《西游记》的形象——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重新回到了吴承恩笔下暴力横行的妖魔时代。”
  在传统的印象中,“二师兄”的形象不光是长嘴大耳,还有个圆滚滚的肚子,但在陈仓区香泉镇孙家村蛟龙寺中的壁画上,我们的八戒身形清瘦,打起妖怪来,动作矫健。
  蛟龙寺坐北朝南,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当地人称它为“爷爷庙”。按寺中石碑上的记述:蛟龙寺始建于唐末,清道光年间迁于此地,后遭匪患,寺庙严重被毁,十余殿仅剩两殿……这座村子并不大,但却散落着北魏石窟、唐朝墓冢、晚清壁画等历史遗存,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走进殿内,壁画上《西游记》的故事很是醒目——白骨精化身为村姑被吊在树上,她居然还是“三寸金莲”;穿着官服的牛魔王正和裹着“小脚”的铁扇公主低头密语;“型男”猪八戒手拿九齿钉耙与骑着枣红大马的孙悟空,携手对付骑着麒麟、大白象等稀奇动物的众妖怪……
  上世纪70年代,蛟龙寺曾作为村庄的学校使用,山墙上的精美壁画被一块黑板挡住了,因此才得以完好保存下来。据村里的老人讲,蛟龙寺壁画是贾村塬匠人所绘,而从“小脚”的女性形象上推断,应该出自清代匠人之手。
  查阅我国发现的清代《西游记》壁画,不难发现其中猪八戒的形象并不是胖嘟嘟的样子,从这点上看,“胖”的特色是今人对“二师兄”形象的艺术加工。其实,天蓬元帅真君(猪八戒)的地位很高,是北极四圣之首,手下还有几十名天神猛将,掌管天河,相当于天宫的“海军总司令”,实力不可小觑。
  罗汉任性掏耳朵
  宝鸡壁画的历史上溯久远,1979年考古人员在扶风县杨家堡西周墓中,发现了绘制在墓室墙壁上的菱格纹图案,这是宝鸡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壁画雏形。
  除过山墙上刻画生动的《西游记》之外,陈仓区香泉镇孙家村蛟龙寺中壁画上下方还分别绘有“观音菩萨救八难”和“十八罗汉渡海”等故事,人物虽略显斑驳,但保存完好,色彩艳丽、形象传神。
  在最下层绘制的十八罗汉渡海故事中,有一位罗汉左手小指挖耳,右手轻搭在长眉罗汉的肩上,神情闲逸自得。据了解,这位罗汉以“耳根清净”闻名,名为“那迦犀那”,“那迦”的中文名字译作“龙”,“犀那”译为“军”,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听起来,确是厉害。
  其实,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随后,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自此,十六罗汉逐渐沉寂,十八罗汉代之而起。
  在宝鸡地区的壁画中,十八罗汉的形象并不多见,为什么僻静的蛟龙寺里却藏着种类繁多的壁画内容呢?看看这座村庄,孙家村不大,但散落的遗珍数量不少,在该村的西南角有一块书有“长孙皇后父母之墓”的石碑,相传这里是唐代贤后——长孙皇后的出生地。“在宝鸡,大到一座宫殿,小到几平方米的壁画,这些民间遗珍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信仰。”关于蛟龙寺的壁画,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关陇民间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强教授曾于2013年的3月和11月,两次前往孙家村调查研究。他表示,此处壁画的绘制年代在清末至民国期间,面积为24平方米,山墙上所绘的观音菩萨救八难、十八罗汉渡海等题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画师不合斗画工
  网络语“一言不合就”曾入选“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其实,我们的古人也很有性格,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如果西府画师一言不合的话,那就“斗画”走起来。
  在西府,有一幅现知绘制年代最早的壁画,那就是位于千阳县南寨镇南寨村五圣庙的“老画”,绘于清光绪年间。
  南寨村还有一个名字叫“齐家背后”。这里五圣庙中的壁画面积并不大,但它的“斗工活”却独树一帜。在庙内的左右两壁上,绘有以东周列国故事为主的内容,包括“孙武演兵、伍子胥逃国、庞涓兵败马陵道、田单火牛阵”等,人物神态生动,构图立体感强,但两壁的壁画在绘画技巧、人物造型、色彩风格上都存在明显差异,联系古代壁画绘制中的规制习惯来看,“南寨壁画”就是两位匠人“斗”出的精美。
  细细观赏,正壁上的壁画绘有两扇屏风图,可以明显看到这两扇屏风在画法上有一定差异,但都挂了一本“时宪书”,上书“大清光绪十三年”的字样。从文字上推断,五圣庙壁画绘制时间应在清光绪年间,也有一种大胆的推测,就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
  所谓“斗工活”,就是在古代的壁画创作中存在着一种“对画制度”。当代知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黄苗子先生曾在《唐宋壁画》一文中,对“斗工活”有过解释:“凡作壁画分为两壁,各以名师掌之,于未毕前施以帷幕互不使见,一旦工毕去幕,使观者争评才定其优劣,此盖悠久相传之画壁风习。”
  对于“斗画”的猜测,李强教授表示肯定。他认为,这种“对画制度”中存在着一种竞争的意识,两家较力比赛,在绘制壁画的过程中各自保守自己绘制的内容,遮挡绘制的画面。在竞争对手面前,画工们自然不敢懈怠,定会极尽所能从构思构图甚至在内容上都暗暗压制对方、贬低对方。五圣庙壁画是一个民间壁画绘制制度的例证,也是民间壁画艺术表现能力的显现,为民间壁画的研究增添了趣味性。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