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本期发布:
那些年,跨越蜀道的铿锵玫瑰
——宝成线上第一批电力机车女司机
    宝成线上的电力机车女司机

    女司机的老照片和各类证书

    女司机当年在电力机车前合影

    女司机如今都已年过六旬

  “哐当……哐当……”火车车轮和铁轨亲密接触发出的和音,是她们最熟悉的音乐;“嘟——”汽笛长鸣,火车平安进站,是她们奏响的凯歌;备练现场,留下了她们的飒爽英姿;漫漫蜀道,见证着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多少年前,她们是绽放在宝成铁路线上的“铿锵玫瑰”,用芳华和热血传递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宝成精神”。
  今年是宝成铁路建成通车60周年,记者采访五位在上世纪70年代开电力机车的女司机,聆听她们当年的“芳华”。
  1973年宝成线招收首批女司机
  668.2公里长的宝成铁路绝非一条普通的铁路,它创造了共和国铁路史上众多的“中国之最”“中国第一”:它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也是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它拥有中国坡度最大、曲线半径最小的铁路运营线路,有“中国电力机车段第一段”之称。鲜为人知的是,它还有一个特别的群体——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女司机。
  1973年底,宝鸡电力机车段决定招收一批电力机车女司机,许多女青年报了名,经过层层筛选,从三线学兵连回来的刘维萍、白燕娥、侯爱华等21名青年女工有幸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电力机车女司机。
  在一般人看来,开火车这种对体力和技术都要求较高的活,该是男同志干的事,电机段为啥要招一批女司机?
  今年63岁的刘维萍解释说,招女司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全国各地供电系统设备健康水平低,带电作业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检修设备的停电次数。“时代不同了,女子也能顶半边天。”海南成立全国首个“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班,负责技术要求较高的1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走在全国前列。“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班模式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争先效仿,在此形势下,宝鸡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批电力机车女司机。
  宝成铁路自1961年进行电气化运营以来,电力牵引机车都是由男司机“垄断”。男同志对电路、电器的操作、维修,相较女同志,似乎更有优势。可刘维萍、白燕娥她们不这么看:
  “那个时候,我们大家都有一个信念——男同志能干的,我们也能干,而且要干得比他们好!所以,大家都铆着劲学业务、钻技术,热情特别高。我们吃饭时、睡觉前,有时就连走路都在背机车电路图和《行规》《技规》等业务知识,有的人还能把几百条的《行规》《技规》倒背如流,能把几米长的机车电路图在几分钟内全画出来……”
  经过三个月的理论学习,又经过近一年的现场备练和登车实习,这群年龄在十八九岁、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姑娘,凭着自己的韧性好学和刻苦钻研精神,陆续考取了具有驾驶操纵权的副司机岗位,其中高琨璞、胡学政、廖淑琴、刘维萍等人,后来又考取了电力机车司机驾驶证,准予独立驾驶机车,这意味着,宝成线上终于出现了女性驾驶员的身影!
  体验第一次独立出车
  实际上,在考取电力机车司机驾驶证之前,女司机们已有驾驶火车的体验,但那是有男司机的保驾护航,如果没有男司机在旁边“镇着”,她们能独立完成任务吗? 
  年长刘维萍几岁的高琨璞,是最早拿到司机证的三名女工之一,也是女司机班第一任司机长。她回忆起和刘维萍做搭档,第一次独立出车的经历。
  1976年6月高琨璞她们刚考上司机证,领导担心她们经验不足,给每个女司机班配备了一名男司机作指导。一天,车间主任找到正在待班的高琨璞说:“今天有趟特运,可没人保驾护航,能不能走?”高琨璞连想都没想就说:“行!”
  那时她们开的是国产韶山1型电力机车,经过两年多的磨炼,高琨璞自信已掌握了驾驶和故障处理技术,对女司机班来说,这是个一展身手的机会。
  刘维萍那时还是副司机,高琨璞和她做行车前的检查后,拉响汽笛,列车慢慢地启动了。
  众所周知,宝成铁路跨越蜀道,从宝鸡至秦岭站,5个区间,42公里路,就有48座隧道,几乎是出了这洞进那洞,都是长陡坡道,最大坡度达33‰,堪称世界之最。这就要求上岭时牵引操纵,保证拉得上去;下岭时控速操纵,保证车停得住、停得准。另外,不仅要会开车,还要能处理机车突发故障,保证行车安全。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必须熟记于心,熟练掌握。在没有无级变速和大功率动车组的时代,驾驶难度可想而知。
  以前开车,都有男司机坐在旁边,哪怕他一言不发,女司机们也觉得心里踏实;但现在不同了,全靠她们自己!一路上高琨璞和刘维萍精神高度集中,见到山洞、弯道,就主动鸣笛、后部瞭望,样样做得认真到位。列车在略阳站停稳后,高琨璞这才长吁一口气,转身对刘维萍说:“今天是我第一次独立操作。”刘维萍笑着说:“我知道。”路上,她俩除了呼唤应答,紧张得没有说过一句多余的话,配合得非常默契。
  然而,一场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那天,高琨璞机组从略阳接班,拉了一列1800吨的货车回宝鸡。列车一过凤州,天下起了大雪,轨道上结了一层薄冰,车就跑不起来了。黄牛铺车站一过,速度越来越慢。接近秦岭车站那段路,是一个大弯道,又有20‰的大坡道,许多机车在这里发生过途停责任事故。不一会儿,速度只剩下每小时十几公里。这时,机车连续打空转,高琨璞连踩撒沙阀,只见速度表指针忽上忽下,机车还在空转,速度还在下降。
  高琨璞意识到前沙箱的沙子用完了,怎么办?列车停下,就是途停责任事故,就得请求救援。高琨璞果断命令刘维萍和另一名副司机:“下车撒沙!”两位副司机拿着饭盒、茶缸,飞身跳下缓缓前行的机车。两人用饭盒和茶缸从后沙箱装上沙子,再紧跑几步撒在机车头前面的钢轨上。高琨璞则在车上紧张有序地采取一切补救措施,列车速度慢慢回升,顺利地驶进了秦岭车站。
  在多年驾车经历中,高琨璞等第一代电力机车女司机耳闻目睹了许多险情和事故,也经历过好几次事故救援。她们以此为鉴,苦练驾驶本领,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优异成绩,随着驾驶机车经验的积累和探索,她们还向株洲电力机车厂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对后来生产的电力机车加以改进和完善。
  退休多年再次登上电力机车
  1981年,在机车驾驶室里干了七八年的刘维萍下了车,转入车间地勤岗检查车况,虽说从车上到了地上,工作起来却并不轻松,用刘维萍的话说:“劳动强度不比司机小到哪去。”1995年,她调到材料库工作,2005年光荣退休。现在,她的几个孩子都在铁路系统工作。
  63岁的陈英和64岁的常秀莲是当年第二批招进来的,第二批共九人,全部都是延安籍下乡知青,陈英还是延安知青点的党支部书记,算是司机学员里“级别”最高的干部了,而常秀莲说她来宝鸡前从没见过火车,更别说开火车了。后来两人都成为副司机,到1981年6月下的车,分别在监控车间和后勤岗位退休。据了解,常秀莲的丈夫也是一名火车司机,当年谈恋爱时,两人路上会车互相鸣笛致意,偶尔的会面是在站点的公寓里。常秀莲的儿子、儿媳都在铁路系统工作。
  据宝鸡机车检修厂党办主任李昭军统计,在上世纪70年代,宝鸡电机段招收女司机共三批35人,至上世纪80年代初,大多因结婚生子陆续离岗、转岗,也有继续在车上的,其中有8人以电力机车司机身份退休,最晚退休的一名女司机一直干到了2000年左右。从此以后,宝成线上再也没有女司机的身影了。
  今年适逢宝成铁路建成通车60周年,刘维萍等几位电力机车女司机回到曾经工作的地方,分别登上新型、老型电力机车,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铁路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台机车就是当年我们开过的车,上去看看!”在厂房外的轨道上,停着一台早已退役的韶山1型电力机车,说话间,63岁的白燕娥一脚登上机车梯蹬,一手抓牢机车扶手,迈进离地约1.5米高的司机室。紧接着,65岁的侯爱华也轻松地上了车。
  抚摸着操纵台前的琴键开关,望着熟悉的仪表盘和操控手柄,白燕娥说起她们曾开过的车,国产韶山1型机车共有33级变速,上岭时一下一下给级,都要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才行;从法国进口的6G、6Y2机车,是宝成线电气化改造后引进的第一批电力机车,可惜这种车型没能像韶山1型一样保存下来供人参观……
  当登上一台和谐HXD2型大功率交流机车,看到驾驶室内增设的卫生间、冰箱等,女司机们啧啧称赞,有人想起往事,感叹说:要是以前车上有卫生间就好了……
  采访临近结束,这些女司机们仍然心潮澎湃,纷纷抒发自己的工作感言,女司机经历不论长短,早已成为她们一生不解的情结,每每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还是那样鼓舞人心,还是那样无怨无悔!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